第1453頁
其實擺在司馬師面前的,只有兩個選擇,第一就是反攻鄴城,第二就是撤軍到陽平清河一帶。
鍾會已經給出了他的建議,認為反攻鄴城完全不可行,且不說司馬師不可能派出所有的軍隊去攻打鄴城,就算是傾盡全部兵力去攻打,也未必能在短時間內拿下鄴城,而一旦進攻受挫,那就是腹背受敵,幾乎要陷入到絕境之中。
而撤兵陽平清河,卻沒有這方面的擔憂,好歹司馬伷還有一支軍隊在陽平,多少也能給司馬大軍一點支援,最起碼也能讓他們有一個落腳點。
但前提條件是司馬師有足夠的能力突破并州軍的圍追堵截,在這一點上,司馬伷可是一點忙也不幫了的,以他的那點殘餘兵力,離開了陽平郡,分分鐘就會遭到并州軍的碾壓。
最終司馬師思慮再三,還是接受了鍾會的建議,首先鍾會是他的心腹愛將,沒有理由來勾結曹亮來陷害於他,其次鍾會提出來的意見非常的中肯,鍾會在冀州主持防務已經有兩年多了,儘管有得有失,整個冀州的防禦體系不太盡人意,但不可否認的是,沒有人再比鍾會更了解冀州,更知曉鄴城的防禦情況了,其實從鍾會一開始就提出的放棄反攻鄴城的建議開始,司馬師便覺得鍾會的這個建議比較周詳和細緻,比起其他的大將無腦地反攻鄴城,要強得多。
於是司馬師對鍾會道:“那就如你之計,準備撤軍到陽平清河吧,只是不知此次撤軍,士季你可還有什麼好的建議?”
鍾會道:“戰場形勢,瞬息萬變,卑職也無法事先預判并州軍的動向,只是臨機善變,隨機應對了。不過卑職認為既然大將軍已經拿定了撤軍的主意,那就不可再猶豫不決,撤軍之事,宜早不宜遲,宜快不宜慢,以恐遲則生變。”
司馬師點點頭,優柔寡斷歷來是兵家之大忌,司馬師又緣何能不知曉,既然已經確定了要撤軍,那就必須要行動迅速才行,這樣才能不給并州軍以反應的時間。
司馬師立刻是傳令諸營,準備撥營起寨,即刻撤離。
不過在撤離之前,司馬師還需派人快馬通知進攻井陘關的陳泰,要他立刻放棄進攻井陘關,收拾兵馬,趕到真定一帶與司馬師會合,然後一同出發,前往陽平清河。
司馬師在確定撤軍方案之前,確實經過了反覆的討論和斟酌,聽取了諸將不同的意見,可一旦確定之後,司馬師立刻展現出了他殺伐果斷,雷厲風行的一面,每一道命令下達的時候,都是鏗鏘有力,擲地有聲,根本就不容許任何人辯駁。
接到命令之後的諸將,也是一片肅然,他們也深知司馬師的性格,軍令一出,那便是鐵律,無可更改。
第1350章 鳴金收兵
鍾會一直默默地看著司馬師發號施令,沒有吭聲,直到司馬師將最後一道軍令發出,也就是給井陘關的前線的陳泰送出的軍令,鍾會這才道:“大將軍,此地距離井陘關尚有百里,陳將軍所部,皆是步卒,就算接到命令之後即刻撤軍,也至少需要兩天的時間才能趕到此地,而耽誤這兩天時間,恐有後患。”
如今司馬軍大軍所駐紮在位置,在真定以東,距離井陘關至少也有上百里的路程,司馬師之所以選擇在這裡紮營,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想要打并州軍的伏擊,這裡是前往井陘關的通道之一,如果并州軍從東面救援井陘關,勢必將會走真定一帶,司馬大軍也可以趁機圍剿之。
但并州軍始終沒有上鉤,司馬師的這個布置也就形同虛設,如今撤退之時,還面臨著前後脫節的問題,司馬師想要和陳泰進行會合,至少也要等兩天的時間。
兩天的時間說短不短,說長不長,但對於這個瞬息就可能萬變的戰場,白白地浪費兩天時間,誰都無法預料到會產生怎樣的後果。
不過對於司馬師來說,這兩天的等待絕對是必須的,因為陳泰的五萬大軍還等著他來接應,如果司馬師率先撤離了,等到陳泰趕到真定時,他將何以應對?
別看陳泰的五萬步卒在攻城之時氣勢洶洶,可一旦沒有了主力大軍的支持,很快就會陷入到并州軍的重圍之中,吉凶難測。
而且司馬師也不想放棄這五萬人,這些軍隊,可是他一手傾力打造的,都是自己的嫡系人馬,司馬師不可能輕易地捨棄他們。
還有更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司馬師和陳泰關係非淺,陳泰可是一員不可多得的虎將,如今司馬軍將星廖落,人才匱乏,司馬師可不希望在他的手中,失去這麼一位重要的大將,尤其是自己的心腹愛將。
光是陳泰一個人,就值得司馬師等上兩天了。
司馬師沉聲地道:“這個無妨,多等兩天,也未必會出什麼事,更何況陳玄伯乃本大將軍的左膀右臂,不容有失,某認為多等他兩日,也是必須的。”
鍾會聽罷也就不吱聲了,雖然他對司馬師滯留真定兩天的時間比較擔憂,但畢竟沒有發生的事鍾會也不敢就下斷言,認為并州軍一定會在此刻發起進攻,他所做的,也只能是大概推測,而非準確的結果。
如果僅僅就是因為一個並不準確的推斷,就放棄掉一位司馬師極其倚重的大將以及五萬大軍,恐怕司馬師真得很難做到。
所以這一點上,司馬師也是態度極為堅決的,就算曹亮敢在這個時候對他們發起進攻,司馬師也是無懼的,既然這一仗在所難免,那晚打不如早打,索性打上一仗,反倒是痛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