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7頁
陰平橋頭是連接陰平和劍閣之間的咽喉要地,也是鍾會進可攻退可守的保障,一旦橋頭失守,後果是不堪設想的,鍾會既失去了和蜀中的聯繫,也將會陷入到魏軍的三面包圍之中。
很顯然,這就是魏軍為鍾會量身打造的包圍圈,魏軍抵達甘松和羌道之後,遲遲沒有發起進攻,就是因為奔襲陰平橋頭的部隊還沒有到位,所以他們便在外圍等待,等到另外一支魏軍攻克橋頭之後,魏軍的進攻或許就會打響了。
鍾會立刻是神情嚴峻起來,陰平橋頭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鍾會當然清楚這一點,不過陰平橋頭的位置是在陰平的南面,是遠離前線的,最起碼在鍾會看來,蜀國對魏國的第一道防線上有沓中和武街,這裡才會首當其衝地成為魏軍的攻擊目標,陰平橋頭那邊自然是遠了一些,暫時應當是安然無恙的。
所以鍾會雖然在陰平橋頭那邊駐守著一些兵馬,但規模卻是不大,如果魏軍的左衛營一萬五千人去偷襲橋頭的話,那橋頭那邊肯定是守不住的。
而橋頭一旦失守,整個沓中乃至陰平的蜀軍就會完全陷入到孤立無援的境地,一旦沒有了退路,蜀軍的軍心必亂,沓中也不可能久守得住。
鍾會有堅守沓中的決心,那是因為他是有退路的,如果實在不敵的話,他完全可以從陰平橋頭撤向劍閣,後退無憂,整個沓中的軍隊都是一個極其輕鬆的心態,到時候真打不過的話,還可以跑嘛。
但現在後路一旦被切斷,再想跑也是無路可逃了,魏軍的這次長途奔襲,對沓中的蜀軍是一個沉重的打擊,等於是將他們的生機全部給熄滅了。
沒有了退路,沒有了援兵,遭遇到數量超過自己的魏軍的三面圍困,沓中的形勢堪憂啊!
一想到此處,鍾會的後背頓時感覺到涼颼颼的,他已經嗅到了危險的氣息,這是一個死局,如果鍾會繼續地固守沓中的話,那必然會是全軍覆滅的下場。
絕不能坐以待斃!
認清目前的形勢之後,鍾會當機立斷,做出了撤軍的決定,既然沓中已經成為了一塊死地,那麼繼續地留守在這裡就沒有任何的意義了,他必須要想辦法將這兩萬五千人帶出絕境才是。
但現在最大的問題是駐守在甘松和羌道的銳騎營,他們從兩面夾擊著沓中的蜀軍,蜀軍憑險據守,銳騎營就不敢輕易地發起進攻,但如果蜀軍撤離沓中的話,那魏軍肯定不會無動於衷。
騎兵的速度是步兵的數倍,一旦魏軍銳騎營發現蜀軍撤離沓中的話,肯定是會大舉追擊的,雙方拼速度的話,蜀軍是根本沒有機會從魏軍的馬蹄下面逃走的。
所以撤退也是需要計謀的,想要在魏軍的包夾之下逃出生天,鍾會必須要好好地謀劃一番才是。
而且更關鍵的是魏軍比蜀軍早一步行動,當蜀軍的斥侯發現魏軍沿白水南下之際,他們距離陰平橋頭已經是不遠了,而蜀軍這邊屬於後發,拼速度肯定是拼不過魏軍的。
只怕蜀軍趕到陰平橋頭的時候,魏軍早已經是提前攻占了橋頭,封鎖了那條唯一的通道。
陰平橋是架設在白水峽谷之中的一座懸空吊橋,下面就是萬丈深淵,別說魏軍派出一萬多人偷襲陰平橋頭,其實魏軍只需要派些少數的敢死隊過去,將陰平橋給毀掉,就等於是切斷了蜀軍的退路。
想要在這高山峽谷之間重新地修一座橋的話,真是萬難的。
第2390章 誰來斷後
所以陰平橋對於蜀軍來說是極為重要的,絕不容有失,而一旦陰平橋落入到魏軍手中,情況就變得異常的糟糕。
這顯然是鍾會不想看到的結果。
困守沓中就是坐以待斃,鍾會當然不會為了沓中而愚蠢地進行固守,以現在的形勢來看,保存實力才是最為重要的,司馬倫將這支軍隊交給他統領,鍾會絕不能讓司馬軍僅存的這些人去送死。
但想要撤退,勢必面臨兩個巨大的困難,這一就是如何能擺脫銳騎營的追擊,一旦蜀軍有撤退的動作,魏軍銳騎營也必將會聞風而動,死咬著不放。
而以騎兵的速度,想要追得上撤退中的蜀軍,那簡直就是太輕鬆了,兩條腿跑得再快,也是無法跑得過四條腿的,所以為了保證大部隊的安全撤離,就必須要有人來進行斷後,阻擊魏軍的追擊。
第二就是如何能搶在魏軍左衛營之前,先抵達陰平橋頭,將這條咽喉要道給控制住,只有蜀軍通過了陰平橋,那才有機會跳出魏軍的包圍圈。
鍾會思慮已定,立刻召集眾將來議事,時間緊迫,鍾會也顧不得扯其他的,也無需去考慮其他的意見,直接指出了目前的形勢十分危急,蜀軍必須要突圍才有生存的希望,而突圍的話,就必須要有人挺身出來,進行斷後,阻擊魏軍的追兵。
這個任務是相當的艱巨,甚至可以說是九死一生,但為了保證大部隊的突圍成功,就必須要有人來犧牲。
鍾會沒有特意地指派誰來斷後,他的目光凝重,在眾將面上逐一掃過,鍾會也清楚,這個時候,必須是要有人自願地挺身而出才行,否則由鍾會指派的話,是很難做到盡心盡力,拼死而戰的。
如果受指派的將領心生怨念的話,直接率軍向魏軍投降的話,那結果只能是更糟糕。
所以這個時候,鍾會必須要讓他們主動地站出來,才能心甘情願地來擔當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