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0頁
至於東門和西門處的守軍,司馬伷也不敢輕易地調動了,本來各處已經抽走了二千人,更抽的話,兵力就更為薄弱了,天知道并州軍還有沒有下一步的招兒,如果北門和南門皆是虛攻的話,東門西門無兵守御,只怕須臾即會失守。
現在司馬伷根本就無法判斷出并州軍真正的進攻意圖來,他也搞不清楚并州軍進攻鄴城究竟投入了多少的兵力,如果他們只是能窮於應付,疲於奔命的話,鄴城的失守恐怕也只是時間的問題。
可南門危急,總不能見死不救吧,司馬伷還真是左右為難,躊躇難決。
這時身邊的一個謀士邵真向司馬伷建言道:“三公子,此時如果去救南門,恐怕有些來不及了,就算是來得及,來回抽調人馬也只能顧此失彼,難以應付,卑職以為,倒不如放棄外城牆,全部人馬退守內城牆,最起碼不用再擔心并州軍潛藏在暗處,無法知悉其真正的進攻方向,只要我軍能堅守至明日,必然會有大批人馬回援,裡應外合,必然能擊退并州軍。”
司馬伷沉思了一下,也感覺到這個法子不錯,雖然說退守內城牆表面上看是一種示弱的表現,但卻不失為以退為進的一步妙招。
現在司馬伷最難掌握的,就是哪裡才是并州軍的主攻方向,起初并州軍最先攻擊的是北門,現在突然又襲擊了南門,接下來,并州軍會不會去進攻東門和西門,還真是一個未知之數,司馬軍這麼來回地疲於奔命,在形勢上完全處於劣勢,如果判斷出現失誤的話,還可能會導致城池的失守。
退守內城,卻可以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內城牆和外城牆,相隔只有一箭之地的距離,而且兩道城牆之間,並無任何的建築,一片空曠,無論并州軍如何調兵遣將,司馬軍都可以看個清清楚楚,也能做出相應的對策。
為了以策安全,內城牆上始終是留守著一些軍隊的,如果此時退守的話,外城牆上面的大部分軍隊也可以撤下來,充實到內城牆的防禦上面。
其實守住內城牆和外城牆意義是一樣的,只要內城牆不失,鄴城就不會丟,只要能熬過這個最困難的時候,相信附近的援兵在得到鄴城危急的消息之後,就會傾盡全力來救援的。
只要各地的援兵一到,司馬伷相信并州軍自會不戰而逃,鄴城的危機很快就會過去。
司馬伷略一沉吟,便拿定了主意,下令駐守在各處城牆上的守軍全部撤退,從外城牆撤往內城牆上,要求各處的軍隊撤退必須及時,不得延誤,對於尾隨追擊的并州軍,必須留下足夠數量的軍隊來斷後,一定不能讓敵人趁機去搶奪內城牆。
司馬伷最先安排東西兩面的城門的守軍率先撤退,他們沒有遭受到并州軍的攻擊,是最容易脫身的,北門和南門的軍隊,在相對來說滯後一些,等到東門西門的守軍退下來之後,他們才會逐步撤退。
這個命令也反映了司馬伷有一定的治軍能力的,此刻如果是一窩蜂的撤退,必然是陷入一片混亂之中,如果并州軍在後面追擊的話,司馬軍的傷亡會很慘重。
只有組織有序的撤退,才能真正的避免這種混亂的局面存在,司馬軍的當務之急,是穩妥地撤離到內城牆上,並構築一條堅實的防線,用來阻擋并州軍的進攻,內城牆已經是鄴城的最後一道防線了,一旦失守,鄴城就徹底淪陷了,所以司馬伷不惜一切代價,也要保證內城牆的安全。
第1338章 斷尾求生
整個撤離的行動雖然談不上井然有序,但最起碼沒有出現混亂不堪的場面,這對這麼一支缺乏經驗的新軍來說,能做到這一點也已經是難能可貴了。
不過在南門和北門的軍隊撤離過程之中,還是被衝上城牆的并州軍給死死咬住了,大部分的軍隊撤離之後,城牆的防禦更是形同虛設,并州軍的攻城部隊很快就攻上了城頭,並和司馬軍的斷後部隊展開了激戰。
起初衝上城頭的只是一少部分的并州軍,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并州軍登上了城頭,並開始對撤退之中的司馬軍展開追擊,一直從城上追到了城下,戰鬥開始朝著內城牆方向蔓延過來,司馬軍節節抵抗,節節敗退,一路之上。伏屍無數。
若論戰鬥力,這些冀州新軍根本就沒法和久經善戰的并州軍相抗衡,并州軍所到之處,一路所向披靡,完全是橫掃碾壓。
而司馬軍則是倉皇而逃,根本就不敢與并州軍戀戰,許多人只恨爹娘給他們少生了兩條腿,關鍵時候想跑也跑不快。
這場撤退,完全就是和死亡在賽跑,跑得快的人,就有機會逃到內城,暫時地撿回一條命來,那些逃得慢的人,註定會被并州軍斬殺,屍骨無存。
所幸內外兩道城牆之間,距離比較短,許多人幾乎是一口氣跑到了內城的城門處,此時城門已經是洞開了,大量的司馬軍瘋狂地湧入到了城門之中。
那些逃回內城的士兵都在大口氣喘著氣,不過忐忑的心情總算是得到了一絲的舒緩。
而那些還沒有擠進城門的司馬兵則是焦急萬分,生怕後面的并州軍會突然地殺到,無情地將他們統統地斬殺。
不過好在追殺他們的并州軍數量上終歸是有限的,光是落在後面的司馬軍就足夠他們殺的了,目前已經接近城門的司馬兵幾乎是不會有什麼危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