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9頁
本來司馬亮對這幾位視死如歸的偏將心懷感激,但未曾想這幾人剛剛脫離了晉軍的大隊人馬之後,竟然向魏軍追兵繳械投降了,並向魏軍追兵指認司馬亮逃跑的方向,臨陣反戈一擊。
司馬亮一口老血差別沒有噴出來,要知道這幾個偏將可是他的親信心腹,平時自己真心待他們不薄,沒想到生死關頭,這幾個人卻是賣主求榮,片刻之前還信誓旦旦地表示願為司馬亮死戰,結果一扭頭就向魏軍投降了,真是卑鄙無恥之極。
這幾個偏將之所以忽悠司馬亮,完全是擔心遭到司馬亮的黑手,他們看到大勢已去,可沒想著給司馬亮陪葬,但公然棄司馬亮而去的話,難免會被憤怒之下的司馬亮給殺了,所以幾個人暗暗商量了一下,以斷後之名義與司馬亮分開,這樣他們投降的時候就沒有什麼阻力。
儘管說背信棄義背主降敵會遭人唾罵,但大難臨頭,這些人也顧不得許多了,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君不見多少司馬家的嫡系都紛紛地向曹亮投降,不光能免死,還能搏一個好前程,司馬氏早已經是眾叛親離了,多他們幾個不多,少他們幾個也不少。
就連身邊的心腹親信都各自逃命了,司馬亮身邊的人越來越少,面對魏軍鐵桶一般的防線,司馬亮雖然是拼死而戰,但也根本就找不到突圍的機會,殺到最後,連司馬亮自己都絕望了,恨不得跳下馬,也向魏軍投降算了。
可這個念頭司馬亮也只不過想想罷了,別人投降了,依然是不失高官厚祿的,一直以來,曹亮為了拉攏司馬氏陣營的人,對歸降過來的文臣武將,一律是給予優待,不僅加官而且還晉爵,不得不說曹亮的這一手特別的歹毒,從根本上瓦解了司馬氏的陣營,許多原來誓死效忠司馬氏的文臣武將,都紛紛叛逃,導致司馬氏在戰場上多次失利。
而隨著曹亮在戰場之上的節節勝利,更多人的加入到了叛逃的行列之中,這也導致了司馬家的形勢越發的崩壞,不光是明里降者如雲,暗底里勾結曹亮賣主求榮同樣不在少數。
司馬家現在就如同是一艘四處漏水的破船,不想跟著破船一起沉沒的人自然會各尋各的出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誰也攔不住啊。
司馬亮絕望之餘,他也不想死在戰場上,但他卻不能像別人一樣去投降,因為他深知,司馬家和曹亮乃是不共戴天的宿敵,自己如果落到曹亮的手中,非但沒有升官晉爵的機會,反而會倍受屈辱的折磨,曹亮是絕對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姓司馬的人的,所以司馬亮寧可戰死,也不願投降。
第1667章 渾水摸魚
天亮的時候,戰鬥進入到了尾聲,先登營和左衛營加入戰團之後,這場戰鬥就再也變得沒有任何的懸念了,這還是在越騎營和銳騎營作壁上觀的情況下,如果兩大騎兵營加入戰團的話,只怕晉軍崩潰的更快。
鄧艾之所以沒有調動騎兵部隊,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不需要,光是三大步兵營就足以解決戰鬥了,又何須動用王牌騎兵呢?
更何況,黑暗之中亂戰一通,騎兵的殺傷力太過霸道,難免會敵我不分,造成許多的誤傷,這樣反倒是得不償失了,所以,那怕是文鴦急得主動來請戰,鄧艾都沒有讓他出兵,越騎營只能是按兵不動,隔岸觀火。
儘管王牌的騎兵未出,但三大步兵營的戰鬥也是十分可怕的,首先是埋伏在麒麟山上的陷陣營攔腰截斷了晉軍的退路,緊接著先登營和左衛營對包圍圈之中的晉軍實施前後的夾擊,晉軍的敗亡,從他們離開潼關的那一刻起就已經是註定了。
兩萬出擊的晉軍,幾乎是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沒有一個人能逃回潼關,就算陷陣營攔截的時候,有一部分的晉軍被隔阻在了伏擊圈外,這些人倒是看到形勢不妙,掉頭就跑,想要逃回潼關去,但魏軍緊緊追擊,這些晉軍逃到了潼關城下的時候,魏軍也接踵而至,結果守城的晉軍摸不清城外的狀況,光是聽得喊殺聲四起,驚魂未定之際,也不敢輕易地打開城門。
所以逃到潼關城下的晉兵本來以為是可以逃出生天的,但沒想到卻被拒之門外,反倒是無路可逃了,大部分人死在了潼關城下,只有少部分的人投降後得以免死,撿一條性命回去。
這場戰鬥,投降的晉軍並不太多,並不是說他們不想投降,而是黑暗之中,就算他們投降了,也不定能被魏軍看得到,只要是答不上來口令的,大多數都被魏軍無情地斬殺了。
天亮的時候,整個麒麟山下,屍枕相籍,血流成河,那些屍體,幾乎是密密麻麻地堆砌在一起,其中絕大部分是晉軍士兵的屍體,兩萬餘人,全軍覆滅,不是戰死,就是被俘,更有許多的傷者,斷手的,斷腿的,呼天搶地,哀號不止,其狀甚慘。
儘管司馬亮不願意投降,但他卻也缺少自殺的勇氣,窮途末路之下,司馬亮幾次揮劍欲自刎,但卻最終還是放下了手中的劍,作為一個錦衣玉食,生活在溫柔富貴鄉之中的公子哥,他還真沒有那種視死如歸,大義凜然的毅力和氣魄。
最後還是司馬亮身邊的親信給他出主意,讓司馬亮換上普通小兵的衣甲,這樣的話,就算被俘,也不一定會暴露他的真實身份,按照魏軍一貫的優待俘虜的政策,被俘之後的司馬亮也不會受到迫害,甚至可能會被遣返原籍,這樣的話,司馬亮還是有希望逃回長安去的,就算逃不回長安或者說大晉覆滅了,司馬亮也可以一直隱姓埋名地生活下去,不用做斷頭之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