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6頁
這樣的地形地勢,對騎兵有著極大的扼製作用,如果司馬軍能在這一帶層層設防,阻擊并州騎兵的話,還是有很大的概率將并州軍擋在關中平原以北的。
唯一不利的條件就是這片區域比較廣闊,從東邊的臨晉關,一直蔓延到西邊金城郡的黃河渡口,司馬軍的防守壓力較大。
而且現在司馬軍損失了不少的大將,像胡遵、陳泰、陳騫、王頎司馬孚、司馬望、司馬邕等等,如今的司馬軍,將星凋零,可用之人真得不太多了,而北地的防守,非忠心得力之人又不敢用,所以司馬倫和司馬師商量了一下,決定讓司馬昭、司馬伷和司馬亮三個哥哥分別帶兵駐守馮翊郡、北地郡和安定郡。
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關鍵的時候,司馬倫還是覺得自己家的兄弟更值得信任一些,有他們來鎮守北地三郡,關中這邊也就沒有什麼後顧之憂了。
不過司馬倫還是有些擔憂,那就是北地三郡那邊與羌胡接壤,條件有些艱苦,司馬家的這些公子個個可都是錦衣玉食,自幼都生長在溫柔富貴鄉之中,如果司馬倫直接下命令給他們,讓他們去鎮守邊郡,是不是會讓他們覺得有一種遭貶斥的感覺。
所以司馬倫斟酌了一下,覺得這件事還是跟司馬師來商量一下,由司馬師派遣他們更合適一些。
雖然司馬師現在退位當了太師,朝中之事基本上放手由司馬倫來處置了,但事關自家內部的事,司馬師還真沒辦法袖手旁觀。
同時司馬師也理解司馬倫的做法,畢竟司馬倫剛剛上位,和諸兄弟之間還是有一些矛盾的存在,司馬倫可以輕易地去號令朝中的大臣大將,但對於這些兄長,他終究是無法直接去下命令的。
不過司馬師對司馬倫上位之後採用的一些措施手段還是相當的讚賞的,司馬倫的用人選擇,那還真是無可挑剔,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甚至是司馬倫沒有任何的私心,更沒有重用親信排除異己的做法,一切都從大局出發,這一點很是難能可貴。
若論及私心,很少有上位者可以做到無私無利,畢竟每個人都有喜好厭惡,都有相近的和疏遠的關係網,所謂的唯才是舉,大多也是流於表面,這世上,講究的還是人情世故,司馬倫上位之後,考慮最多的還是司馬家的利益,提撥和重用的人,也是能力相符的人,是每個位置上的最優選,在這一點上,司馬師很是滿意。
先前朝中的許多老臣還以為司馬倫太過年輕,難以擔當大任,畢竟少年心性,不可能老成持重,如果他肆意妄為率性行事的話,很可能將會給司馬家帶來災難。
不過現在看來,這種擔心似乎是多餘的,司馬倫雖然年輕,但心性卻極為地老成穩重,行事滴水不露,處理軍政事務井井有條,確實很有司馬懿的風範,讓人很是信服。
現在朝中的老臣對司馬倫的態度也是大變,由以前的懷疑變為堅定的支持,唯一搞不定的,恐怕是自家的一幫子兄弟了。
身為司馬家的子嗣,或許他們覺得自己都是有著繼承權的,最起碼司馬倫有資格繼位,那麼他們也是同樣具有資格的,甚至如司馬昭司馬乾,他們可是司馬師一母同胞的兄弟,是司馬懿正妻張春華所生,正經八百的嫡子,比起司馬倫這個庶出的幼弟,身份不知尊貴了多少,憑什麼他司馬倫有資格繼承大業,而他們卻是靠邊站的命運。
當初司馬懿臨終之前是指定司馬倫接司馬師的班的,那還是因為司馬倫是柏靈筠生的嗎,柏靈筠深得司馬懿的寵愛,愛屋及烏,自然她生的兒子也得到了司馬懿的喜歡。
事實上,任何的上位者在臨終之前,也只會找一個繼承人,司馬懿大悖常理,既然選擇了司馬師來承繼大位,可偏偏指定由司馬倫來接司馬師的班,這還真是一個讓其他兒子都失望透頂的舉動。
司馬師是嫡長子,由他來繼位,其他人是沒半分怨言的,但司馬倫是什麼身份,庶末子,憑什麼他就能凌駕於其他嗣子的頭上?
司馬師如果一直在位,其他兄弟肯定是不會有什麼怨言的,但現在司馬師突然讓位給司馬倫,這還真就很難說了。
第1608章 把你賣了還給人家數錢呢
雖然有著司馬懿的臨終遺言,但幾乎沒有多少人會把這遺言太當回事,畢竟讓位給司馬倫,那是司馬懿的想法,司馬師最終會不會這麼做,那就是司馬師的決定了,沒有任何人能約束了他。
而且司馬師雖然沒有親生兒子,但從司馬昭這兒過繼了司馬攸,於是許多人理所應當的認為,將來司馬師百年之後,將會由司馬攸來繼承大位,過繼來的兒子也是兒子,那是要給司馬師繼承香火的。
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司馬師沒等到他百年之後,還在他活著的時候,就退居二線了,把所有的權力都移交給了司馬倫,他到是不折不扣地履行著對司馬懿的承諾,但顯然這個決定讓某些人是大失所望。
只有司馬師自己清楚,這和司馬懿的遺命並沒有多少直接的關聯,如果司馬倫是一堆抹不上牆的爛泥,司馬師肯定不會把大權移交給司馬倫,為了司馬家的千秋大業,司馬師還不至於愚孝到唯命是從的地步。
而恰恰相反的是,司馬倫是司馬師唯一能選擇的人,也是將司馬家帶出困境重振輝煌的最後希望,所以司馬師選擇了在自己還活著的時候,就把大權交給了司馬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