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1頁
蜀漢朝廷傻嗎?當然不傻,他們正是利用這種豐厚的賞賜,來安撫南中的蠻夷,只要他們不造反,那朝廷就已經是燒高香了。
如果他們向南中的蠻夷課以重稅的話,恐怕南中這些夷人,早就揭竿而起了。
所以蜀國朝廷不能也不敢將各個蠻夷部落列入到徵稅的範圍。
同樣的,南中地區還有許多的大族,他們操縱著南中各郡的權力、人口和家奴,而尋常這些大族豢養的私兵、家奴、農奴都同樣不在戶籍冊上,當然也不會向這些人丁徵稅。
當了建寧太守霍弋才知道,整個南中地區在籍人口才四萬戶,十七萬多人,這顯然是不可能的,要知道南中地區可是有整個七個郡,五六十個縣,居然才這麼點人口,簡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
霍弋也很快地摸清了實底,除了蠻夷族不在戶冊之內,就連許多的大族都是在隱匿人口,逃避稅賦。
像焦讓那樣,每年橫徵暴斂,搞得興古是民怨沸騰,但收回來的稅賦,大多數焦讓一個人就享受了,真正上交朝廷的,只有可憐巴巴的極少數。
儘管霍弋能夠查到真相,但他卻沒有資格對南中六郡的太守動手,只能是寫奏章上疏於朝廷,由朝廷來進行定奪。
但朝廷的回覆卻是讓霍弋不可以輕舉妄動,畢竟有雍闓、高定的前車之鑑,朝廷安撫還來不及呢,又怎麼可能會跟南中的這些大姓過不去呢。
在朝廷看來,隱匿人口,虛報糧賦,這些事都是小事,只要能維持南中的安寧穩定大局,比什麼都更為重要。
畢竟蜀國的外部環境並不太好,連年和魏國的征戰,幾乎將蜀國的國庫消耗一空,而盟友吳國笑裡藏刀,蜀國還得時時提防,不被吳國暗中再捅上一刀。
如果這時候南中的叛亂再起的話,蜀國腹背受敵,才是真正最為難受的,稍有不慎,便可能會有亡國之虞。
朝廷都不予理睬了,霍弋當然不能揪著不放,尤其是吳國滅亡,交州落入到魏軍手中之後,霍弋所關心的重點也自然放在了魏軍會不會從交州進攻南中上面來,其他的事情,也只能是暫時地擱置起來了。
吳國雖然和蜀國是貌合神離的,但終歸也算是盟友了,所以幾十年來吳盟的邊界也算是十分安寧的,南中雖然與交州相鄰,但絲毫不會影響到南中大後方的概念。
只是現在交州風雲突變,南中的位置也開始出現變化,大後方也可能會成為前沿陣地啊!
第2459章 何來十萬大軍
霍弋肩負著南中防務大事,自然是不敢有半分的鬆懈,但南中防禦大事,也不可能是他一個人就能辦到的,除了建寧郡的防務他可以親力親為之外,其他郡的防務,還得仰仗其他各位太守。
只是連霍弋都沒有想到,興古太守焦讓竟然是如此的不堪,全軍覆沒不說,就連覆沒的消息都沒有傳出來,著實讓人有些匪夷所思。
打不過魏軍不怪你,但你總不至於連魏軍襲來的消息也傳遞不出來吧,好歹興古郡也是一個方圓幾百里的大郡,魏軍就算是沒有受到任何的阻攔,從南走到北,那也得需要好幾天的時間吧,不可能這麼長時間連一點消息也傳不出來吧,直到魏軍快打到滇池了,霍弋才得到了魏軍進犯的消息,對於整個南中的備戰,現在都變得極為的被動。
魏軍這次進攻的投入的兵力相當的多,整個入侵交州的中軍團都湧向了南中,而霍弋手中能掌握的兵力,也不過只有區區一萬人,而其他的各郡的兵力,又都不在霍弋的掌控之中,敵眾我寡,這樣的戰鬥,讓霍弋的壓力非常的大。
其實南中各郡的兵馬加起來,數量還是比較可觀的,當然除了興古之外,焦讓那個混球自從當了興古太守之後,整天就是花天酒地,不務正業,興古郡所能調用的兵馬,居然都不足千人,真要指望焦讓擋得往魏軍的進攻,那簡直就是痴人說夢。
本來霍弋對焦讓就不抱有什麼希望,可偏偏他是無法插手興古郡的防務,除了建寧這一畝三分地之外,霍弋還真無法將自己的手中的兵馬派遣到別的郡去。
這也是諸葛亮當初南征之後和南中各派妥協的結果,除了建寧郡之外,其他各郡的防務皆由各郡太守自行來負責,而這些太守全部都出自於南中大姓,也就是南中各方的割據勢力。
興古的焦讓是各郡之中實力最弱的一支,如果霍弋真要動手的話,收拾一個焦讓還是相當輕鬆的,但只要霍弋一出兵,那等於就是破壞了南中各派和諸葛亮當初默認達成的協議。
興古焦讓沒有反叛之舉,朝廷出兵就搶奪他的勢力範圍,肯定會遭其他各郡勢力的反對的。
這是一個最為敏感的底線問題,霍弋自然是不敢輕易地越線,這讓他這個名義的南中都督倍受憋屈,明明是自己的治下之地,卻無法染指,就連正常的軍事調動都不做到的啊。
南中地區歷來就是一個大坑,任何人想要治理好南中並不容易,不但要時時刻刻地提防蠻夷各族的叛亂,而且對南中大姓也必須要安撫得住才行,一旦南中發生大規模的叛亂,這局面恐怕也得諸葛亮再生才能收拾得了吧。
如今魏軍進犯,大敵當前,如果南中地區還是一盤散沙各自為政的話,那霍弋就算再有天縱之才也恐怕難以挽回敗局。
其實蜀軍能夠鎮撫南中的人,多年來也只有諸葛亮和馬忠兩人了,其他的數任都督,能力都不及諸葛亮和馬忠,在南中任職之時,日子過得也並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