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4頁
總之,魏軍想要突襲的機會是沒有了,接下來就是要打硬仗了,擺在羊祜面前的,就是瀘水,只要強渡瀘水成功,魏軍才有機會踏入到蜀中去,去敲響蜀國的喪鐘。
於是羊祜在味縣集結起隊伍,向北挺進,直指瀘水。
……
魏軍拿下南中的消息傳到了成都之後,蜀國朝野一片震驚,在蜀人看來,南中那就是蜀國的大後方,萬不得己之下的退路,如今魏軍一舉攻克了南中,無疑是徹底地斬斷了蜀國的最後退路。
不過,這還不是重點,此前魏國進攻蜀國,壓力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一個是北路,一個是東路,北路的情況最為糟糕,蜀國丟掉了漢中、陰平、武都三個郡,只是依靠劍閣天險才勉強地守住了北大門。
東線的情況雖然是好點,但魏軍在西陵集中了大批的軍隊,全力攻打永安,現在永安的形勢也是極為的嚴峻,已經到了不容有失的地步,一旦永安或劍閣有一處失守,整個蜀國的防線就會出現崩潰的局面。
本來以為鎮守住劍閣和永安之後,蜀國的形勢就會暫時地轉危為安,但沒想到魏國的殺招不僅僅在此,他們從交州攻入了南中,孟櫟投降,霍弋戰死,南中七郡全部落入到了魏軍的手中,如此一來,南線門戶大開,形勢陡然間惡化,蜀國危在旦夕。
劉禪聞訊之後,是坐立不安,驚惶失措,趕緊地召集諸大臣議事。
大臣們也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無計可施,本身南中的守軍就不多,霍弋的直系部隊只有一萬餘人,憑藉著這麼一點兵力,幾乎是不可能擋住魏軍的,所以說霍弋的戰敗身死,也完全在意料之中。
而此刻成都,也僅僅只有兩萬的御林軍,全部歸衛將軍諸葛瞻指揮,不過指望兩萬御林軍就能擋得住十萬魏軍,那不過是痴人說夢之事,所以劉禪問計於諸大臣時,諸葛瞻只是低頭不語。
其他的大臣更沒有什麼好辦法了,雖然是議論紛紛,但卻是莫衷一是,爭論了半天也沒有討論出一個應對之策來,反倒是把劉禪的頭給吵大了。
劉禪也很是無奈地嘆了一口氣,這些朝臣們,別看平時一個個人五人六的,彈劾起別人來相當的起勁,但真正遇到了事情,卻一個個跟無頭蒼蠅似的,最終連一個真正能依靠的人也沒有。
秘書郎郤正此時出班奏道:“此等軍國大事,陛下還是交給大將軍姜維處置方為妥當。”
這時眾臣紛紛地附和,皆認為大將軍姜維有退敵之策,劉禪應當給姜維下旨,讓他去操辦此事。
劉禪無奈地嘆息一聲,這幫大臣,數他們平時彈劾姜維最起勁了,恨不得除之而後快,怎麼到了現在,反倒是想起姜維來了,也幸虧劉禪當初沒有聽他們的,否則此刻連一個能分憂的人也沒有了。
於是劉禪給姜維下旨,要他出兵應戰自南中北上的魏軍。
第2537章 膠著的永安
此刻的永安前線,蜀軍所承受的壓力也是非常之大的,連續的幾個月以來,魏軍的攻勢就沒有停止過,他們不斷地向永安防線發起攻擊,戰鬥處於一種膠著的狀態,勝負難分。
不過自從司馬倫帶著兩萬人馬離開了永安之後,本來就稍顯兵力薄弱的永安防線變得更加地捉襟見肘,難以維持了。
畢竟在永安方向上,魏軍投入的兵力是最多的,右軍團的八萬人加上至少五萬人的水軍,總兵力在十三萬人,遠高於北線的左軍團。
儘管說永安的防線有固若金湯之譽,但魏軍的攻擊卻是韌勁十足的,那怕是他們的進攻快持續了半年了,但攻擊的強度和力度卻似乎是從來也沒有衰減過,這無疑給守衛永安的蜀軍無窮的壓力,讓他們絲毫也不敢懈怠,時刻地保持著高度的警惕。
這樣的常備不懈也讓蜀軍是疲憊不堪,畢竟每天維持著高度緊張的神經,任何人堅持半年以上,都會垮掉。
永安是蜀國東面的門戶,蜀國四面環山,完全處於一個封閉的環境之中,這樣的地理條件相對來是對防禦極為有利的,只有能封鎖住幾個隘口,就可以守得住這個盆地。
但同樣的,一旦隘口失守,讓敵人竄入到盆地之中,蜀軍再想守住得就難於登天,所以永安的防禦是至關重要的,這也是姜維為什麼會一直留駐於永安的原因。
雖然永安和劍閣號稱是蜀國的兩道天險,但永安的防禦一直沒有經受過考驗,當年夷陵之戰時,吳軍雖然已經是逼近了永安,但由於陸遜懼怕曹魏偷襲他的後路,所以止步於魚腹浦,雙方在永安並沒有真正地交鋒過。
以後諸葛亮和吳國重修舊好,雙方再沒有出現過兵戎相見的局面,所以永安雖然蜀國一直派兵守御,但始終沒有經歷過戰爭。
現在魏國滅吳之後,形勢也自然就變得一發不可收拾了,失去了吳國這個盟友之後,永安自然而然地也就成為了抵禦魏軍的第一道防線。
所以姜維不敢掉以輕心,相對於他一直苦心經營的漢中防線,姜維對於永安一直是比較陌生的,西陵之戰失利之後,姜維才開始一門心思地經營永安防線。
最初的時候,姜維、陸抗、司馬倫三位蜀國的實力派人物都集中在永安,永安防線也成為了蜀國兵力最為集中的地方,僅僅永安一地,就集中了蜀軍十餘萬大軍,儘管來犯的魏軍在兵力上超過了蜀軍,但是憑藉著永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要地勢,雙方能維持一個五五開的局面,蜀軍得以穩穩地守住永安,不給魏軍任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