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2頁
就在蜀國已滅之後,姜維依然不肯放棄,策動鄧艾鍾會二士爭功,還在意圖做最後的翻盤,只可惜大勢已去,覆水難收,姜維以身殉國,不負忠烈之名。
像姜維這樣牛皮糖一般難纏的選手,才是曹亮真正所頭疼的,這樣的對手,你就算把他打倒無數次,只要沒有形神俱滅,他依然還會頑強地站在你的面前,倔強而充滿韌性,也許在姜維的字典裡面,從來就沒有失敗二字。
單憑一個姜維,或許曹亮還不會太過操心,畢竟蜀國的國力有限,姜維能力再大本事再強,但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註定他是一事無成的。
但現在情況有些不同了,司馬倫加入到了姜維的陣營之中,這無疑讓局勢變得撲朔迷離了。
司馬倫雖然年輕,但幾次交手之後,曹亮已經把他視為了最強勁的對手,司馬倫的謀略和經驗或許會由於年紀太輕的緣故而略顯不足,但他的沉穩和大局觀卻是無人可以企及的。
也就是說,姜維和司馬倫這兩個對手聯手的話,可真不是一加一等於二那麼簡單的了,再加上,司馬倫手下還有鍾會、胡奮、州泰這幫干將支持,現在的隴西,可以說是波雲詭譎。
儘管魏軍這邊有著羊祜和鄧艾這樣的名將領銜,而且還有王濬、石苞、文欽、馬隆、牽弘等大將助陣,陣容也是堪稱豪華,但最終鹿死誰手,還是猶未可知的。
所以曹亮思來想去,決定還是要御駕親征,隴西這一戰,關乎天下大局,曹亮不能抱有任何的僥倖心理。
曹亮下令讓太子曹靖監國,打仗的事,曹亮自己一手就搞定了,所以曹亮在培養曹靖的上面,讓他以治國為主,將來成為一代明君,便是曹亮對他的要求。
第1717章 陳倉
陳倉是橫亘在關中和隴西咽喉要道上的一座要塞,是關中去往隴西的必經之所,同時由於陳倉坐落在陳倉道的出口處,也成為了漢中進入關中的咽侯要衝,陳倉坐落在這個丁字路口之上,想不成為要塞也難。
陳倉的戰略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最為膾灸人口的典故便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秦末劉邦和項羽爭雄天下,劉邦想要兵出漢中,便採納了韓信的計謀,大張旗鼓地去修棧道,由於修棧道費時費力,工程進展緩慢,關中的楚軍都不以為備,那知漢軍繞道陳倉,一舉拿下了咸陽,打了項羽一個措手不及,為劉邦稱霸天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司馬倫退守隴西之後,便將陳倉做了防禦隴西的第一道關隘,令州泰率兵駐守,以拒魏軍的追擊。
當年諸葛亮北伐之時,就曾兩次進攻陳倉,後來魏國為了防禦蜀軍的進攻,在隴西重點修築了兩座要塞,其一便是天水郡郡治冀縣,第二個便是陳倉了。
郭淮為了興建陳倉關,曾徵調十萬民夫參與修築,采隴山之石以築城,所以陳倉關的城牆全部都是用石頭來砌築的,堅固無比。
如今魏軍的部隊大規模的裝備了巨型投石車,夯土的城牆變得不堪一擊,唯有石頭砌築的城牆能夠勉強地抵抗得住,而整個隴西,擁有石砌城牆的兩座城池便是冀縣與陳倉,尤其是陳倉,乃是隴西的門戶,能不能擋得住魏軍進入隴西,陳倉尤為關鍵。
司馬倫進入隴西之後,主動地歸降了蜀國,並且除了保留底線軍隊的控制權之外,其他條件上都做出了大幅度的讓步,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儘快地和蜀國達成協定,集中全力來對付魏軍。
長安失守之後,司馬倫的處境十分的糟糕,單單依靠他的力量,是根本不足以和曹亮進行抗衡的,所以藉助於蜀國的力量,成為了司馬倫最為明智的一個選擇。
對於蜀國方面來說,這完全是一個意外的驚喜,其實如果司馬倫討價還價的話,歸降蜀國的時候,他還能獲得更大的好處,但司馬倫不想把時間拖得太久了,他做出了最大限度的讓步,就是為了能儘快地達成協議,以抽出時間來去對付魏軍。
現在的司馬倫,完全是跟時間在賽跑,多一天搞定姜維,他就多一分勝算,反之和蜀國在這兒拖泥帶水討價還價磨磨蹭蹭的話,浪費掉的時間是給予司馬倫任何的官職都換不來的。
其實司馬倫壓根兒就不在乎蜀國方面能給他什麼待遇,畢竟在魏國,他已經是位居大將軍了,執掌朝政,一手遮天,到了司馬昭篡位之後,雖然他手中實質性的權力減少了,但爵位上卻更進一步,被封為了趙王,所以那怕蜀國給他再豐厚的賞賜,也是不可能達到以前他曾經達到過的高度。
而司馬倫真正關心的,是和蜀軍的合作問題,他既然已經降蜀,隴西大地也已經盡歸蜀漢,那麼接下來與魏軍的較量,就需要蜀軍和自己一道,同仇敵愾,並肩戰鬥了,也只有這樣,司馬倫才有希望守往隴西,守住最後的這一片希望之地。
正是因為司馬倫做出了大幅度的讓步,並且在最短的時間內搞定了冀縣的郭淮,隴西的局勢才按照司馬倫的預期有了一個良好的發展。
唯一讓司馬倫有些遺憾的是,就是沒有將郭淮給留下來,其實郭淮手下的那點兵馬司馬倫倒是不在乎,但郭淮這個人卻是司馬倫極為看重的,畢竟郭淮牧守雍涼三十多年,對雍涼的情況了如指掌,其豐富的作戰經驗正是司馬倫所需要的,只可惜郭淮心志甚堅,死活也不願意歸降蜀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