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4頁
而這些游擊軍的主要作用,就是活動於敵後,魏軍進軍漢中之後,在身後將會留下漫長的補給線,而這些補給線基本上是穿行於秦嶺的崇山峻岭之中。
艱難的道路讓魏軍的後勤補給必然會面臨極大的困難,當初諸葛亮六出祁山,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就是補給問題,蜀軍是不缺糧草的,但如何翻山越嶺將糧草運往關隴卻是一個最大的問題,甚至於諸葛亮絞盡腦汁地發明出木牛流馬來,也無法徹底地解決前線糧荒的問題。
如果魏軍要進攻蜀國,他們同樣也會面臨和當年蜀軍一樣的困難,他們進入漢中的軍隊越多,困難就會越大,這個問題如果無法得到解決的話,那麼魏軍伐蜀,最終也會面臨同樣無疾而終的局面。
姜維之所以會選擇斂兵聚谷的計劃,其實這一招也是從魏國司馬懿那兒偷學來的,姜維歷次出兵伐魏,最頭疼的事就是魏軍的堅守不出,這樣的持久戰姜維根本就打不起,糧草不足姜維只能是要求速戰速決,而魏軍大多的數的時候,都會屯兵於要塞,採用司馬懿一貫使用的龜息大法,將蜀軍拖得是精疲力竭,最後只能是含恨退兵。
魏軍可以這麼打,那蜀軍為何不行呢?
所以姜維在制定漢中防禦計劃的時候,照搬的其實就是司馬懿的戰術,司馬懿在關隴防線上,也從來沒見他在祁山,在散關,在秦嶺的第一線防禦陣地上屯駐重兵,而是將主力放在天水、陳倉、長安等相對靠後一些的位置上。
蜀軍的每次北伐,前期出山之後,基本上不會遭遇到有力的抵抗,進展十分順利,但一旦和魏軍形成了對峙的局面,往往是攻擊乏力,畢竟以蜀軍的攻堅能力,想要拿下天水陳倉這些防禦重鎮,是相當困難的事情,戰事久拖不決,蜀軍最後只能是因為糧盡而被迫撤退,所有的進攻幾乎都是一個虎頭蛇尾的結果。
司馬懿之所以不採用禦敵於國門之外的打法,將魏國的防線前移到秦嶺一線上,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這些關隘雖然險要,但是道路艱險難行,大量屯兵的話,後勤補給就是一個大問題,更何況,司馬懿根本就地法預料到蜀軍何時會來進攻,長期駐守的話,只會讓魏軍兵困馬乏,戰鬥力下降。
而屯兵於天水、陳倉、長安一線,這些地方既是要塞城池,又於渭水相鄰,糧草物資的轉運十分便捷,長期駐守也沒有太大的壓力,所以司馬懿才會主動地將兵力部署在二線上,而不是直接陳兵於秦嶺一線。
如今蜀軍放棄進攻之後,整個蜀國北境的戰線也將會由攻轉守,進入到戰略防禦階段,有人提出來將兵馬駐守在興勢、黃金、褒中等外圍要塞上,禦敵於國門之外。
當然這也是一個成熟的防禦方案,當年曹爽伐蜀之時,蜀軍大將王平就是採用這個方式,成功地阻擊了魏軍的進攻。
但時移事易,如今蜀軍面臨兩線作戰的壓力,四面楚歌,同時要面對魏軍幾處的威脅,兵力上自然是捉襟見肘,如果採用這麼強勢的防禦戰術的話,那蜀軍必然需要投入更多的兵力和物力才行,而現在漢中的兵力顯然不足以維持這樣的戰術。
所以斂兵聚谷計劃,幾乎是姜維一種迫不得已的選擇。
既然司馬懿以及後來的郭淮都能成功地屢次阻擊蜀軍的進攻,那麼姜維沒有理由認為自己不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讓魏軍也嘗一嘗糧草不足後繼乏力的滋味。
整個漢中防禦體系,最關鍵的就是漢城樂城陽平關這三大要塞的防禦,只要這三座城池關隘能保不失,魏軍就會困頓於漢中,進退維谷。
而這些游擊軍也將發揮出最大的作用來,他們機動靈活,完全可以偷襲魏軍的糧道和分散的兵馬駐地,放一箭換一個地方,魏軍根本就沒有圍剿他們的機會。
而這些游擊軍的存在,對魏軍後勤補給線來說,就是一個巨大的威脅,而魏軍為了保護糧道的安全,只能是派出大量的兵馬來護送糧草,這無疑讓魏軍背負上更為沉重的負擔,後勤運輸雪上加霜。
如果蜀軍游擊軍能成功地搞掉幾次魏軍的運糧隊的話,那對魏軍本來就已經很嚴峻的後勤運輸,產生致命的打擊。
第2331章 風箱裡的老鼠
鹹魚接到了離間蜀軍將帥破壞漢中防禦體系的任務之後,就開始認真地思考如何才能出色地完成這個任務。
儘管鹹魚和組織已經失聯了十幾年,但重新歸隊之後,他內心之中還是相當的激動的,儘管鹹魚內心之中早已是無欲無求再無什麼波瀾,但鹹魚依舊擺脫不了常人的慣性思維。
尤其鹹魚年過六十之後,身體狀況每況欲下,思鄉情結便是油然而生,而且越來越強烈,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落葉歸根,就算是歷史上許多的大人物都希望死後能安葬故里,入土為安,對於鹹魚這樣默默無聞的小人物來說,他同樣也期冀自己能榮歸故里,死後葬在家族的祖墳之中。
這是人之常情,對於現在的鹹魚來說,沒有什麼比能回歸故土更讓他牽掛的事了,那怕真得給他個高官來做,鹹魚都不再棧戀,畢竟活過一個甲子,還有什麼可眷戀的,萬事皆為塵土。
聽到魏軍即將伐蜀的消息,鹹魚顯得格外的激動,如果這一次魏軍真得能成功的話,那麼他就不用再充當這地溝之中的老鼠了,不用再如覆薄冰戰戰兢兢地過著陰暗的生活,他們也可以在陽光下生活,可以公開自己的身份,而且可以致仕還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