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6頁
司馬倫作為司馬懿最小的兒子,對司馬家的一切還是了如指掌的,儘管現在雍涼防線已經易主了,但魏軍的防禦能力並沒有隨之降低,反而是有增無減,兩次的隴西之戰就證明了這一點,姜維想要從關隴一帶尋求突破,難度很大。
所以改變進攻方向,尋找新的突破口,成為了蜀國北伐急需解決的問題。
其實蜀國北伐還有一條路,那就是從漢中沿漢水東下,直取上庸三郡。
在蔣琬主政的時候,就曾經力推這條北伐路線,為此蔣琬還曾親臨漢中,督造戰船,準備水陸兩路進攻上庸。
不過這個計劃遭到了蜀中諸臣的反對,漢中的地勢要比上庸高,蜀軍出兵是沒有任何問題的,高屋建瓴,勢如破竹,但去時容易回來難,一旦進攻受挫,想要退回漢中就不是那麼容易了,很可能會遭到全軍覆滅。
從這一點上來講,進攻上庸的風險太大,它不像從關隴進軍,進可攻退可守,一旦進攻失利,那後果就不是蜀國可以承受的。
所以蔣琬這個雄心勃勃的計劃最終由於群臣的反對而流產,蔣琬也最終是得病鬱鬱而終,進攻上庸的計劃也就從此擱置,無人再提及了。
其實從諸葛亮執著於兵出祁山伐魏,就可以看得出諸葛亮對進攻上庸並不支持,理由其實也很簡單,蜀國國小兵少,不敢冒太多的風險,一旦遭遇到致命打擊,蜀國的那點微薄家底,很快就會拼光了,以諸葛亮的謹慎,當然不會犯這樣的錯誤。
所以諸葛亮終其一生,都沒有從上庸進軍的打算。
姜維接手了諸葛亮未竟的事業之後,也依然始終將關隴方向確實為北伐的突破口,屢敗屢戰,執著無悔。
不過經歷了最近兩次北伐的失敗,尤其是在司馬倫歸降,蜀國已經拿下隴西五郡的大好形勢之下,依然無法抵禦住魏軍的瘋狂反撲,著實讓姜維比較心涼,不是自己不盡力,而是敵人太強大了,強大到了蜀國已經無法匹敵的地步。
關隴這條路走不通,姜維也只能是另闢他徑,上庸基本上不在姜維的考慮範圍,而別的進攻路線,完全沒有,姜維當然也會為此深為苦惱。
但就在這個時候,一個轉機悄然出現,曹亮興兵大舉伐吳,大有一口吞併吳國之意,姜維立刻意識到自己的機會來了,所以他才會和閻宇調換防區,將右將軍閻宇調往了漢中,而姜維則率兵前往了永安。
永安是蜀國的東線重鎮,但不與魏國相鄰,而是與吳國相鄰,自從諸葛亮重修了蜀吳關係之後,永安就再沒經歷戰事,蜀吳之間,也維持了近四十年的和平。
由於永安和吳國為鄰,自然這裡不可能成為北伐曹魏的基地,但魏國伐吳,天下的形勢大變,姜維有著極其靈敏的嗅覺,所以才會將蜀國的戰略東移,時刻謀劃著名從永安東進,奪取荊州。
司馬倫對姜維此舉是極力贊成的,關隴之路堵死之後,永安成為了司馬倫最後的希望,如果能從永安尋找到突破口的話,復仇大業也不會再成為一句空話。
吳國的形勢完全可以用一日千里來形容,建業被魏軍攻破,吳國也正式地宣告了滅亡,儘管在揚州和荊州還尚有吳軍的殘部在抵抗,但吳國的形勢早已是覆水難收,一敗塗地。
吳國的敗亡無疑給了姜維一個巨大的契機,陸抗舉兵而降,讓荊州這塊地盤意外地重歸蜀國,蜀國朝堂上下也是一片歡騰。
司馬倫也察覺到這是他復仇的最好也是最後的機會了,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當時後主劉禪是又喜又憂,喜得是荊州這塊地盤終於又回到了蜀漢手中,憂得是他手中無兵可調,司馬倫立刻主動地挺身而出,率兵增援姜維。
而抵達西陵之後,司馬倫也得到了姜維的重用,安排他負責最為重要的猇亭防線。
司馬倫在猇亭表現的自然也是極為的搶眼,成功地阻擊了魏軍的進攻,穩穩地守住了猇亭,讓魏軍不得寸進。
猇亭之戰的成功無疑極大地鼓舞了蜀軍的士氣,就在所有人都相信西陵可以守得住的時候,西陵那邊卻傳來了噩耗——西陵失守了!
這對司馬倫來說,是一個最為沉重的打擊,司馬倫明白,一旦西陵失守,他的復仇之夢也就徹底地破滅了。
第2211章 復仇者聯盟
寧隨的到來,就已經讓司馬倫心緒難安了,雖然不太清楚西陵的狀況,但司馬倫憑著推斷,已經確定西陵那邊出大事了,很可能西陵已經失守了。
果然司馬倫的判斷沒錯,還沒等到司馬倫派出去查探的人返回來呢,姜維的書信就已送到了,這一特急緊要的公文,雖然寫得很簡短,但事實敘述的相當清楚了,西陵失守之後,猇亭防線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了,而且繼續堅守的話,很可能會遭到敵軍的前後夾擊,所以姜維要求司馬倫和步協火速地從猇亭和虎牙山撤離,趁魏軍未形成合圍之前,率軍趕往馬鞍山會合。
儘管姜維沒有提及馬鞍山會師之後的事情,但司馬倫清楚,一旦蜀軍撤離到馬鞍山,那肯定是無法再堅守下去了,必然要回師永安了,西陵之戰,也就徹底地以失敗而告終了。
遺憾歸遺憾,司馬倫也不可能太過於糾結於失敗,畢竟復仇對於司馬倫來說是比較重要的事,而活著才是更重要的事。
西陵失守之後,司馬倫在猇亭的處境變得艱難起來,前有魏國大軍壓境,持續不斷地向猇亭發起進攻,後有攻克西陵的魏軍夾擊,虎視眈眈,司馬倫如今是腹背受敵,稍有不慎,將會有全軍覆滅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