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7頁
石苞的屯騎營和勁騎營這兩大騎兵營,一路向前推進,雖然攻城並不是他們的強項,但所到之處,吳軍卻是望風而降,顯然建業的失守讓他們倍感恐懼,魏軍剛剛殺到城下,他們就已經失去了鬥志,放棄了抵抗,獻城投降。
這主要是各地的太守縣令都沒有信心啊,吳國的主要兵力,基本上都是部署在長江防線上的,長江防線幾乎是吳國人的精神支柱,如今防線失守,建業淪陷,就連吳主孫休都一命嗚乎了,只憑各個郡縣的那麼一點守軍,又如何能與強大的魏軍相抗衡?
識時務者為俊傑,這些太守縣令如何能不知魏軍的厲害,大多數人也沒有什麼效死愚忠的打算,而且魏軍對待投降者也是十分的優厚的,只要不負隅頑抗,主動投降的話,基本上官位是有所保障的,也就是說,這些在吳國當官的,歸順了魏國之後,地位不會有任何的降低,如此好事,自然讓各地吳國官吏是趨之若鶩,降者如雲。
這倒也沒有什麼好奇怪的,自古以來,都是樹倒猢猻散,吳國的這棵大樹倒了,這些官吏們自然得為自己的出路考慮,魏國能開出這麼優厚的投降條件,已經是相當的罕見,其實那怕給的待遇低點,也不會影響吳國官吏前來投降,大難臨頭,保命要緊,保住小命的同時還能保住官位,這對大多數的人來說,已經是意外之喜了。
至於說會稽那邊成立的孫皓小朝廷,其實除了吳郡會稽一帶的官員認可之外,其他地方的官吏都在裝聾作啞,那怕真得聽到了孫皓稱帝的消息,他們也置之不理,乾脆連遞送賀表的要緊事,都遠過拋之腦後。
原本新帝登基,各地的官員都會呈上賀表,以承認皇帝的地位和俯首聽命,但如此國難之時,這些官員心中都打起了小九九,孫皓雖然貴為新帝,但他能不能擋得住魏軍的前進步伐嗎?
顯然是不可能的,孫皓在會稽剛剛稱帝不久,就被迫遷都於南安,他們也抵擋不住魏軍的進攻,這讓吳國各地的官吏如何能有堅守的決心。
一個偏安於南安郡蠻荒之地的皇帝,能給這些吳國官吏子民帶來什麼希望?
所以失去了指望的各地官吏,紛紛投降也就不足奇了。
豫章太守、臨川太守、廬陵太守先後歸降了魏國,讓魏軍的征進變得異常的順利,唯有鄱陽太守死守鄱陽,拒不投降,到也讓魏軍費了一些周章的。
都說魏軍的騎兵實力強大,在野戰之中是無敵的存在,鄱陽太守不相信屯騎營也有攻城的能力,所以才會選擇和魏軍抗衡。
但他們恐怕很快就失望著了,屯騎營的將士騎馬的時候威風八面,就算是下了戰馬,依然是無堅不摧的重甲步兵,單單屯騎營就有著一萬五千名裝備精良的重甲兵,這樣強大的攻擊力量,也足以讓吳軍望而生畏了。
很快屯騎營就攻破了鄱陽郡的城池,生擒和俘虜了鄱陽太守,這個時候鄱陽太守再想投降,恐怕也是遲了,不但他和鄱陽太守的位置失之交臂,甚至淪為了階下囚,對於那些負隅頑抗不主動投降的人的來說,能保住性命,已經是當今的天子曹亮仁慈了,換作是其他的君主,早就一刀一個,砍翻在地了。
鄱陽郡是緊挨著丹陽郡的一個郡,是魏軍進軍揚州西南諸郡首先需要征服的一個郡,沒有步兵,屯騎營便下馬充當步兵,一戰而足以讓其他的郡縣官吏聞風喪膽了,他們各郡的駐軍和實力,都和鄱陽郡差不多,鄱陽郡抵擋不住,這些郡又焉能抵擋得了?
逃亡到南安的流亡朝廷那肯定是指望不上了,所以豫章郡、臨川郡和廬陵郡的太守都很乾脆。
最早投降的緊挨著鄱陽郡的臨川郡,一聽到鄱陽郡被魏軍攻破的消息,臨川太守早已是慌得六神無主了,臨川比起周圍的郡來,只是一個小郡,兵微將少,城防薄弱,於是臨川太守趕緊地派人前往鄱陽郡那邊,向魏軍獻上了降書,還沒有等到魏軍的人馬到達臨川郡呢,他就已經是主動地投降了。
看看鄱陽太守的下場,臨川太守自然清楚早投降和晚投降的區別,不僅可以讓臨川郡免受戰火的摧殘,而且自己的仕途也有所保證了,最起碼魏國仍舊讓他暫領臨川,並給出承諾,只要他真心實意地歸順魏國,他將來的官職,肯定不會低於目前的職位。
第1958章 柴桑
臨川太守顯然是一個見風使舵的高手,看到吳國大勢已去,果斷地選擇了棄暗投明,在他看來,什麼國家利益,什麼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全都扯淡,唯有自身的榮辱得失,那才是最為重要的,在吳國當官和在魏國當官,有區別嗎?
顯然豫章太守、廬陵太守和臨川太守是穿一條褲子的,在臨川太守降魏之後不久,豫章太守和廬陵太守也緊接著投降了魏國,獻出了城池。
尤其是廬陵郡,與建安郡本是相鄰的,建安郡境內山越人造反,孫皓第一個求援的便是廬陵太守,那知廬陵太守睬都不睬他,裝聾作啞,置若罔聞,仿佛對建安郡那邊發生的事渾然無知。
廬陵太守當然很清楚,憑著本郡那可憐巴巴的千把號人,去建安郡勤王救駕,那不是自尋死路嗎?山越人的彪悍,那在吳國之內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除了大才如諸葛恪能鎮壓的住,其他人根本就沒有那個能力,廬陵太守當然不會去以卵擊石。
更何況,魏軍已經從北邊打了過來,各郡的太守紛紛投降,也該是給自己找條後路的時候了,孫皓的朝廷,就自生自滅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