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頁
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田豫原本是不服老的,但看到曹亮此番在并州的表現,確實是讓他感到汗顏。
曹亮以萬人之眾,北上增援并州,一路之上高歌猛進,連克匈奴四大巢穴,並在東觀一戰中,擊退了匈奴人的主力,解了晉陽之圍,如此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績,讓人覺得簡直就是不可思議。
反觀田豫,擁兵近兩萬人,但卻是一退再退,丟失了太原西河新興三郡的絕大部分城池,最後只能是困守晉陽孤城,若非曹亮率兵來援,田豫都不知道能堅守到什麼時候。
這就是為將者的差距,對比曹亮,田豫真覺得自己已經是遲暮了,此時不退,更待何時?
而且田豫也相信,在曹亮的統領下,并州只會變得越來越強,越來越好。
最後田豫告辭而去,曹亮也只好親自送他出了轅門。
不得不說,朝廷這次的辦事效率出奇的高,田豫的奏章剛剛遞出去十天的時間,朝廷派來的欽差大臣就風塵僕僕地趕到了晉陽。
田豫如願以償地卸去了并州刺史的職務,不過朝廷卻沒有同意他告老還鄉的請求,而是任命他為太中大夫,仍享九卿的俸祿。
太中大夫是光祿勛的屬官,基本上屬於閒職了,朝廷沒有同意田豫致仕的請求而任命他為太中大夫,也算是對他一生功績的一個肯定。
而曹亮也正式地被朝廷任命為并州刺史,先前的平北將軍、北軍中候和護匈奴中郎將的職務繼續兼著。
這些官職其實也並不衝突,此前田豫任并州刺史的時候,就加振威將軍,兼領護匈奴中郎將,只不過曹亮擔任護匈奴中郎將之後,田豫就不再兼領這個職務了。
在魏朝,州刺史分為兩種,一種是加將軍封號,假節或持節的的刺史,稱之為領兵刺史,為四品,沒有將軍封號的為單車刺史,要比領兵刺史低上一品,為五品。
田豫為領兵刺史,而接任的曹亮本身就是平北將軍,自然也同樣成為領兵刺史。
一般的情況下,刺史的交割得等到繼任者前來之後才能辦理,而這次比較例外,那就是繼任者早就趕到了晉陽,所以交割之事不用等待,即刻就可以舉行。
在欽差大臣的見證之下,田豫將象徵著刺史權力的印信和綬帶交給了曹亮,完成了交接儀式。
至於州府的卷宗帳冊以及其他的一應庶務,則由主薄傅玄和參軍裴秀來和并州府的官吏進行交接。
由於卷宗之浩秩,帳冊之紛繁,交接之事用了好幾天才算是全部完成。
在此其間,田豫也早已收拾好了行裝,等到交接全部完成之後,他便立刻告辭啟程,同欽差大臣一道,返回洛陽。
臨別前,曹亮親自出城相送,城內的百姓也感田豫之恩,扶老攜幼出城相送,儘管這次百姓出城的規模沒有曹亮進城之時那樣浩大,但也是人潮如涌,許多人涕泗橫流,悲慟不已。
田豫唏噓而嘆,儘管他在并州當了一回不太稱職的刺史,但他堅守晉陽,保護了萬千黎庶免遭匈奴人的塗炭,還是贏得了不少百姓的尊敬。
在十里長亭,田豫和曹亮依依話別,田豫把這幾年在并州的一些經驗和體會告訴了曹亮,希望曹亮可以最終戰勝匈奴人,還并州百姓一個安定的家園。
曹亮表示,驅逐胡虜,他責無旁貸,而且必當以民為先,讓并州的老百姓,都過上安定詳和的生活,再無戰亂顛沛之憂。
田豫乘車而行,遙望不遠處的晉陽城,他的眼角潤濕了,他向曹亮揮了揮手,消失在一路黃塵之中……
第0566章 擴軍
田豫離開之後,曹亮也就正式地上任并州刺史了。
刺史府的一應屬官,一律地全部留任,曹亮需要一個有經驗的穩妥的辦事機構,不會因為刺史的改換而讓州府的秩序也發生紊亂。
如今剛剛擊退了匈奴,包括西河和太原郡在內的大部分城池都從匈奴人的手中奪了回來,這些城池都需要重新地派遣官吏,回遷百姓,所以這肯定是一項極為浩繁的工作。
而曹亮現在最為主要的目標還是已經逃往九原的匈奴人,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曹亮當然不會自認為收復了晉陽之後,就可以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了。
匈奴是始終是心腹大患,雖然他們現在敗逃了,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如果曹亮對其置之不理的話,那麼這些匈奴人還是很有極大的可能會東山再起的。
為了乾淨利落地徹底清除匈奴人的威脅,曹亮是準備向九原進軍,如果不是桓范建議他按兵不動的話,曹亮很可能就已經馬不停蹄地殺往九原了。
不過桓范的建議還是非常的中肯的,更何況平北軍連續地作戰,體力和精力都已經是嚴重透支了,趁著這段時間,該是好好地休整一番了。
而且曹亮也沒有將并州刺史官署和平北將軍府合二為一的想法,儘管許多的領兵刺史,將軍府和刺史官署都是合一的。
但在看曹亮看來,這完全沒有必要,本身并州刺史官署就是一個完整完善的體系,如果現在將它打亂重建,將自己這邊的人安插進去,勢必會造成體系上的混亂,在短時間內是很難進行正常工作的。
再者平北將軍府完全是為軍事設置的,而刺史官署則更多的側重於民生經濟方面的事務,軍事只是兼顧,兩者的職能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