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5頁
更重要的是,劍閣雖然險峻,但由於深處蜀國境內,平時也不可能集結重兵來守衛,所以劍閣的守軍平時只有千把人,那怕劍閣再為的險要,如果是無兵守御的話,那也是枉然,這一千多人根本就擋不住魏軍的虎狼之師。
好在鍾會從陰平撤到白水之後,又會合了從武都撤下來的州泰,尚有兩萬多人的力量,有這些兵馬來駐守劍閣,可以保證劍閣暫時無虞。
但鍾會的這一小小亮點,依然不足以彌補蜀軍在漢中陰平全面潰敗的情況,尤其是漢中失守,幾乎是蜀漢退回到了劉備初入益州時候的狀況。
漢中是益州的門戶,既是蜀軍北伐關隴的前進基地,也是蜀國戰略防禦的緩衝地帶的,如今漢中一失守,等於是魏軍直接兵逼蜀中,蜀國沒有了任何的戰略緩衝地區,劍閣成為了蜀國唯一的要塞和關隘,一旦有失的話,蜀國可真就完了。
姜維也意識到了北線形勢的惡化程度,按理說這樣時候,只是有他前往劍閣,才能穩定軍心,鼓舞士氣,將劍閣牢牢地守住。
但現在魏軍在永安方向上,也是大軍雲集,激戰正酣,雙方在摩天嶺一線投入了重兵,打得是熱火朝天,在這個時候,如果姜維離開永安的話,對正在積極防禦的蜀軍來說,士氣上也是一個極大的打擊。
所以說,姜維現在也是分身乏術,原本以為有傅僉、蔣斌、刑舍這些大將鎮守漢中,只要他們能嚴格執行自己的防禦方案,就可以確保漢中無憂。
但現在看來,姜維的這個計劃還是失敗了,固然這其中有一個意外的因素,但漢中地區缺乏一個強而有力能夠統率全局的人物,才是導致這次失敗的關鍵因素。
漢中和陰平等地的軍隊各自為戰,沒有統一的指揮和應急反應能力,才是這次漢中陰平失守的最大原因。
而現在蜀軍已經沒有多少的容錯空間了,如果劍閣再失守的話,那蜀國就徹底地崩盤了。
所以這個鎮守劍閣的人選,必須是能擔當起重任的人物來,目前抵達劍閣的鐘會和州泰,姜維還是不能完全地對他們予以信任,而駐節漢壽的胡濟,才能更是不堪不用,究竟派誰去主持劍閣的大局呢,姜維陷入到了兩難的境地。
就在這個時候,司馬倫主動地請纓,欲前往劍閣鎮守。
鍾會和州泰是司馬倫的部下,當初按照他和姜維的約定,司馬倫的軍隊在蜀軍之中保持獨立性,不與蜀軍進行混編,統兵權歸司馬倫,姜維也不插手。
所以陰平武都的防守,其實是由司馬倫來負責的,儘管說陰平武都的失守是由於敵強我弱,鍾會和州泰沒有太大的責任,但陰平和武都終究是失守了,這一點司馬倫也感到內疚。
同樣司馬倫也注意到了劍閣的重要性,如果鍾會和州泰能挑得起大梁,守得住劍閣,那還好說,一旦他們頂不住壓力,造成劍閣失守的話,那司馬倫的責任就大了。
而司馬倫現在在永安,也沒有太大的事情可做,畢竟有姜維擔當永安的主帥,司馬倫雖然也算是三巨頭之一,但他只統率兩萬兵馬,甚至和統率五六萬大軍的陸抗都不能相提並論。
所以司馬倫在永安的地位是比較尷尬的,所以思緒再三,司馬倫還是決定向姜維請求去劍閣。
寧為雞頭,不為鳳尾。
姜維一聽,也覺得是一個好辦法,司馬倫之所以留在永安,是因為西陵之戰後,永安的形勢一直是不容樂觀的,魏軍陳兵於西陵,虎視眈眈,所以駐守永安的軍隊雖多,但姜維也不敢輕易地進行調動,只能是維持現狀。
當然,這也和姜維對漢中防禦體系的自信有關,漢中的防禦體系,是一個完整的戰略部署,姜維自認為已經是足夠完善了,所以他也就不用再畫蛇添足,再增派人員和兵馬了。
但現在看來,這確實也是姜維的迷之自信,所謂固若金湯的漢中防線,在魏軍的進攻之中,幾乎是不堪一擊的,魏軍只用了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連克漢中陰平武都三郡,讓蜀漢先主劉備奮鬥了一輩子才拿到了地盤輕易地就丟掉了。
所以姜維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是自己用人不淑,是自己對困難的估計不足,才會導致出現這一系列的問題,亡羊補牢,猶未晚矣。
而司馬倫,是姜維最為看好的後起之秀,也許有人會質疑司馬倫的身份,畢竟司馬倫是曾經魏國的權臣司馬懿之子,他勢窮而降蜀,是不是會有什麼不可告人的野心呢?
但姜維似乎並沒有這方面的擔憂,畢竟他也是魏國降將的出身,和司馬倫倒也有同病相憐之處。
而且,司馬倫的能力,一直是得到姜維所認可的,如果真要安排一個去鎮守劍閣的人,無疑司馬倫是最佳的人選。
第2435章 莫他非屬
為什麼說司馬倫是守衛劍閣的最佳人選呢?
首先現在退守劍閣的主要軍隊,就是從陰平武都撤下來的鐘會和州泰的人馬,他們可都是司馬倫的人,受司馬倫的垂直管轄,這些兵馬其實就跟司馬倫的私兵差不多,包括姜維在內,都無權直接管轄,但司馬倫卻是有這個權力的。
其次,司馬倫的能力是卓絕的,這一點已經得到了過證明,雖然司馬倫比較年輕,但卻是有著豐富的戰爭經驗,這一點是其他的人無可企及的。
至少,在鎮守劍閣的人選上,是沒有任何人能比司馬倫更得到姜維所信任的,所以姜維沒有多做考慮,就決定派司馬倫前往劍閣,去主持劍閣及整個北線的防守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