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4頁
殺人者,人恆殺之,范績當初害了徐塵的性命,自然也就斷了他的歸降之路,現在羊祜如果對他繼往不咎,那豈不是辜負了天下降者為魏國效命之心嗎?
所以這是范績必死的理由,他罪無可恕!
第2302章 誰來主持大局
范績此刻只怕是連腸子都悔青了,早知現在,何必當初?
當時徐塵前來勸降的時候,范績一臉的不屑,認為徐塵也太沒有骨氣了,只知道賣主求榮,所以他根本就沒有念及同鄉的情誼,直接就將徐塵送上了斷頭台。
直到現在,范績才明白過來,生死事大,失節事小,和卿卿性命比起來,什麼節操,什麼忠誠,什麼骨氣,統統都是浮雲,半文錢都不值。
當時徐塵勸降的時候,范績如果肯答應的話,那麼他至少也還可以和徐塵一樣,繼續地呆在九真太守的位置之上,繼續地可以享受他風光的權力。
識時務者為俊傑,可惜范績卻看不清時務,葬送了徐塵的性命,同時也葬送了自己的性命,如果當時他沒有將徐塵交出去被處死的話,那麼至少現在還有挽回的餘地,九真太守是做不成了,但至少還能保住他的小命。
可就是因為這一念之差,讓范績是人頭落地,被押出去斬首的時候,范績那可真是懊悔不已啊,如果上天能再給他一次機會的話,那他絕不會再犯這種愚蠢至極的錯誤。
可惜這世上從來沒有賣後悔藥的,范績註定要為他當初的那個決定而付出代價。
……
“什麼?全軍覆沒?”陶基本來正在吃飯,當馬水河失敗的消息傳來的時候,陶基差一點就把下巴給驚掉了,手一滑,銀制的筷子跌落在了几案之上,砸在了盤碟上,清脆作響。
全軍覆沒?怎麼會這樣?
這次陶基和施績商量著出兵救援九真郡,由施績領軍出征,陶基坐鎮交趾,兩人的分工極為明確,一個主攻,一個主守。
雖然陶基沒有領軍出征,但對於這次的救援行動,陶基還是抱著極大的信心的,畢竟他們抽調了一萬兵馬,從實力上來說,已經是足夠強大了,而且這也是吳軍目前能調動的最多數量的人馬了。
不過相比於南路的魏軍而言,吳軍此次出征,也不會處於什麼太大的劣勢。
而且這次出征,是由施績親自來帶的隊,相對於別人,陶基自然更願意相信施績,施績能力突出,領軍有方,這次由他親自率軍前往,陶基是極其放心的。
但沒想到,噩耗來得竟然是如此地突然,就在施績出征之後剛剛過去了一天,前方戰敗的消息就傳到了龍編:施績戰死、陶抗和陳進被俘,一萬吳軍全軍覆滅,無一逃脫。
陶基想不明白,這一戰如何能敗得如此之慘,情報顯示,從日南郡登陸的魏軍只有一個步兵營,一萬五千人,施績所率的一萬人加上九真郡的守軍四千多人,雙方在總兵力上,大致是持平的,也就是說吳軍並不比魏軍的兵馬少多少,就算打不贏這一仗,也不可能全軍覆滅呀?
但前方傳回來的消息沒有錯,吳軍真得是全軍覆滅了,馬水河一戰,吳軍中了魏軍的埋伏,最終沒有一個人能走出魏軍的包圍圈。
至於具體的戰況究竟如何,那些傳遞消息的探子由於無法親臨戰場,所以也沒辦法摸清實情。
陶基聽聞這個消息,有如是五雷轟頂一般,呆若木雞,雖然他的兒子陶抗也是生死不明,但更讓他心痛的是施績之死。
施績可是目前殘吳朝廷的頂樑柱,和陶基一道扛起興復吳室的重任,如今施績陣亡,只剩下陶基一個人,獨木難支啊!
更何況吳軍損失了一萬軍隊,這對於本來就缺兵少將的吳軍更是雪上加霜,馬水河之戰後,九真郡自然也是守不住了,等於交趾南面的門戶大開,從此魏軍一馬平川,就可以從南面殺到交趾郡來,吳國的最後一塊地盤,也處於了芨芨可危的狀態之中。
陶基手足冰涼,萬念俱灰,一直以來,陶基都是交州之王,他的地位一直是牢固無比,無人可以撼動,但隨著魏軍入侵交州,陶基的地位是每況愈下,丟城失地,逐漸喪失了交州大半的領土,現在僅有的交趾郡這麼一個落腳點也即將淪陷,屬於陶基的時代,也將徹底地劃上句號了。
現在除了十萬大山那兒還有吳軍的一萬五千人馬之外,整個交趾的守軍只剩下了五六千人,這麼一點軍隊,完全是不足以和剛剛取得馬水河大捷的魏軍相抗衡的,眼看著交趾郡再無險要可守,魏軍隨時都會殺來,陶基這回真得是無計可施了。
以前有緊急軍務之時,陶基還有和施績商量的餘地,但現在施績陣亡之後,陶基就連個商量的人也沒有了,他只覺得自己形單影隻,真得成為了孤家寡人了。
憂憤之下,陶基很快就病倒了,其實自從交州開戰以來,陶基便是操勞過度,心力交瘁,再加上顛沛流離,輾轉數地,讓他年邁衰老的身體有點吃不消,這幾個月以來,陶基一直忙得是天昏地暗,讓他的身體和精神都處於一種高負荷的狀態。
而現在馬水河慘敗的消息傳來,就成為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陶基徹底地病倒了,高燒不退,昏迷不醒,神志不清,滿口的胡言亂語。
底下的人都是手足無措,陶家的三位公子,大公子陶璜和二公子陶浚均在十萬大山的雞籠山前線抵抗魏軍,而三公子陶抗卻是在馬水河之戰中下落不明,生死未卜,陶基這一病倒,而陶家無人,內外皆是亂成了一鍋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