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5頁
由於秦嶺古道有六條之多,誰也無法保證蜀軍會從哪條古道出兵,諸葛亮在世的時候,大多數是從褒斜道或者陳倉道用兵的,姜維用兵,更偏西一些,他常常會從狄道一帶出兵,但有些也會選擇其他的路徑,這種隨機的不確定性,讓司馬軍無法做出固定的防禦,只能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好在蜀道艱難,糧草轉運困難,司馬軍只要一直貫徹當年司馬懿的戰略方針,一個拖字訣,就能把蜀軍的進攻化為無有。
在這方面,郭淮是有著豐富作戰經驗的,他秉承了司馬懿的作戰精髓,以穩守為主,用磨功就可以把姜維的士氣給磨沒了,所以姜維的數次進攻,雖偶有小勝,但最終卻不得不撤退,因為蜀軍的糧草供應始終是一個無法解決的短板,他們只利於速決,一旦進入到相持狀態,根本就無法堅持下去。
唯一讓司馬倫擔心的是郭淮的身體,郭淮已經年逾七十,精力和體力大不如前,和蜀軍打持久戰,也是極為消耗心力的,司馬倫擔心郭淮吃得吃不消。
不過郭淮卻表示,沒有任何的問題,如此危難之際,他必定肝腦塗地,也不會辜負司馬懿的恩情。
郭淮可以說是司馬懿一手提撥起來,在司馬懿擔任雍涼都督的時候,郭淮就從征西護軍一路做到了雍州刺史的位置之上,高平陵事變之後,郭淮更是成為了雍涼的一把手,全面負責西線防區,成為司馬氏集團的得力幹將。
當年王凌叛亂之時,郭淮之妻便是王凌的妹妹,按律當誅,但司馬懿卻恩赦了她,這讓郭淮是感激涕零,對司馬氏更是死心塌地,在司馬軍中原之戰中一敗再敗的背景下,郭淮鎮守的雍涼之地卻是堅如磐石固苦金湯,也算是給司馬氏保留了最後的一片地盤,留了一個落腳點,否則的話,這天下之大,還真沒有司馬家的容身之所了。
有著雍涼之地這塊地盤,也算是給司馬家保留了最後的希望,這也算是郭淮報答了司馬懿的恩情。
按理說他七十多歲了,已經到了致仕的年紀,該是回鄉養老的時候了,但形勢危難,郭淮也只有咬著牙繼續地幹下去了。
事實上,沒有任何人能比郭淮更有經驗來對付蜀國了,在司馬倫的計劃之中,他對郭淮也是寄以厚望的,郭淮有如此的擔當,自然讓司馬倫放下心來,將後方交給郭淮,他也可以全力以赴地應付曹亮了。
至於涼州那邊,還需要一員得力的幹將前去鎮守,現在天下大亂,河西的鮮卑也是蠢蠢欲動,司馬倫考慮再三,決定派傅嘏前往涼州,擔任涼州刺史。
儘管傅嘏這個人並不擅長於軍事,但卻有頭腦有謀略,應付鮮卑人,當然不能來硬的,最好的方式是安撫,剿撫並用,避免採用過激的手段來刺激河西鮮卑,如此多事之秋,四面樹敵是一種最不明智的選擇。
真正讓司馬倫擔憂的,是北地,原本朔方一帶是劉淵的地盤,劉淵一統匈奴諸部,在朔方一帶唯我獨尊,不這劉淵的仇人是曹亮,與關中的司馬軍一向井水不犯河水,一直以來司馬軍都沒有北地之憂。
只不過劉淵進攻并州失利敗亡之後,朔方又陷入到了混亂之中,羌胡諸部紛起,戰亂不休。
如果僅僅只是羌胡作亂,司馬倫並沒有什麼可擔心的,但如果曹亮從朔方進軍,整個關中的北線,將會面臨很大的壓力。
雖然北地一帶溝壑縱橫,地形複雜,但由東西綿延八百餘里,這就給司馬軍的防守帶來了相當大的難度,如果寬闊的防禦面,投入多少的守軍能夠?
這一帶也將會成為司馬軍的軟肋所在,雖然說繞道朔方,對并州軍的後勤補給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司馬倫也知道曹亮用兵,往往有出人意表之處,他根本就不敢希望建立在僥倖的上面,現在考慮的周全一些,才能使形勢從容一點。
第1607章 打仗親兄弟
并州軍的厲害之處在於騎兵,并州軍騎兵在平原地帶,是所向無敵的,一旦被他們進入到關中平原,司馬軍根本就無法再抵擋了,只能是依靠城池來防守。
但并州軍還有一個王牌級別的武器,那就是攻城利器投石車,在投石車的攻擊之下,幾乎所有的城池都成為了不設防的城池。
野戰打不過,城池防不住,這樣的仗,就算是換作孫武吳起在世,也是沒法打的,孫子兵法講究的是謀略,可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任何謀略都是浮雲,并州軍甚至都不用講究什麼攻擊的策略,一路橫掃碾壓,神擋殺神,佛擋滅佛,司馬軍很難有抵抗的辦法。
也難怪司馬師自從和曹亮交戰之後,始終是難求一勝,畢竟曹亮單憑實力碾壓,就足以壓制住司馬軍了。
雖然司馬倫曾在苦縣小勝過一場,殲滅并州軍上萬人,但這樣的損失根本就動搖不了曹亮的根本,反而是給曹亮提了個醒,這樣的手段司馬倫最多也就是用一次而已,一旦曹亮有所防備,司馬倫就再也沒有機會咬上他一口了。
如何防守北地,一直是讓司馬倫絞盡腦汁的事,那怕東線的防禦做得再完善,一旦北線失守的話,所有的努力都將前功盡棄,所以他必須要制定出一個北地防守的方案來,而且這個方案也必須要頂用才行。
司馬倫研究了北地的地形,只有扼制住并州軍的機動能力他們才有獲勝的機會,這裡最大的特點就是溝壑縱橫,道路彎彎曲曲,形似羊腸,往往是隔山相望,卻不知要走多少里路,正所謂望山跑死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