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966頁

    用全家的遭難來換取他一個人的安然,這顯然是楊欣所無法接受的,所以楊欣斷然地拒絕了林祥的勸降,騎著馬,躍入了渭水之中,很快地為滔滔河水所吞沒。

    楊欣毅然決然投水自盡,林祥也不禁是扼腕而嘆,雖然他和楊欣相處並不太久,但若無楊欣的提撥和重用,他最多也僅僅只是一個能傳遞情報的小間諜,而做不成開城的大事,所以林祥還真心希望可以說服楊欣,讓他免於一死。

    只是楊欣最終還是拒絕了他的好意,寧可自殺,也不願意降蜀。

    楊欣的部下,有投降的,也有跟隨楊欣投水的,水性好一些的,還有機會游過對岸,逃得性命,水性差的,便步了楊欣的後塵,溺死在了河中。

    傅僉也沒有去打撈楊欣的屍體,畢竟渭水水流湍急,屍體很快就會被衝到下游,傅僉殺光了不願投降的魏兵,押解著降兵返回了城內。

    此刻天光大亮,朝陽初升,城內已經完全被蜀軍所控制,只剩下一些零星的抵抗還在發生,但已經是無關大局了,襄武城正式易手,而姜維和司馬倫也率軍入城,正式地接管了襄武。

    傅僉帶著林祥見到了姜維,具述詳情,姜維對林祥是盛讚不已,毫無疑問,蜀軍拿下襄武,林祥是立了第一功的,姜維親自表態,將林祥的功勳上奏朝廷,朝廷那邊自會按功行賞的。  

    蜀軍拿下了襄武,徹底地扭轉了隴西的戰局,不過隴西的形勢還是十分的嚴峻,鄧艾此刻正率領著軍隊從長安星夜兼程地趕過來,一場大戰勢不可免,等待蜀軍的,還有連番的惡仗要打,這個時候,完全不能有任何的鬆懈。

    第1834章 亡羊補牢

    鄧艾的出兵已經是堪稱迅捷了,在得到蜀軍侵入隴西的第一時間,鄧艾就已經集結起軍隊,星夜兼程地趕往了隴西。

    其實鄧艾所布置的關隴防禦體系,在效率上確實已經是無人可及了,數萬大軍的調動,也僅僅只在幾個時辰內就完成了,不得不說,鄧艾的治軍能力,是相當的強。

    但鄧艾的速度再快,卻也無法趕得上隴西的戰局變化,當鄧艾剛剛抵達冀縣的時候,就傳來了襄武失守的消息,這不禁讓鄧艾是眉頭大皺,這才幾天的工夫啊,襄武就失守了,太出人意料了!

    在鄧艾關隴的防禦體系之中,本來就沒有禦敵於國門之外的計劃,畢竟魏蜀兩國的邊境長達上千里,數條谷道貫穿其間,如果魏軍分兵去扼守這些谷道的話,在兵力上必然是捉襟見肘,而且秦嶺山谷地勢險要,道路艱險,糧草轉運困難,長期堅守的,軍費開支浩大。

    所以不管是司馬懿還是郭淮乃至現在主持雍涼大局的鄧艾,都奉一個原則,那就是據守要塞,保留強大的機動兵團,哪兒有險情,就立刻增援哪兒。  

    當然,這種防禦模式,必須要建立在這些要塞據點能夠穩固防守的前提之下,一旦這些防禦據點出現問題失守的話,整個關隴的防禦形勢便會惡化,防禦計劃也會被完全的打亂。

    此次姜維兵出隴西,目標必然是直指襄武,原本鄧艾對隴西的防禦就不太放心,專門地調撥了四千人來加強隴西郡的防禦,以確保隴西郡在受到蜀軍攻擊之後,有足夠的時間支撐到援軍的到來。

    按鄧艾的想法,那怕蜀軍的攻勢再猛,以襄武的城防和兵力部署,支撐個十幾天的時間,應當是毫無問題的。

    而且在隴西太守的人選上,鄧艾特意地提撥了楊欣來擔任,之所以提撥楊欣,也是鄧艾對楊欣的能力和忠誠的賞識,鄧艾相信,自己絕不會看錯人,楊欣能夠守得住襄武。

    但出乎意料的是,襄武城居然失守了,從前方傳遞迴來的消息,襄武從受到蜀軍攻擊到淪陷,居然只有一天一夜的時間,如此之快的速失,令所有的人都瞠目驚舌。

    按理說,隴西太守楊欣是鄧艾精心挑選出來的,以襄武城堅固的城防和七千的兵力,那怕防守戰鬥再困難,也不可能如此之快的丟掉襄武吧?

    鄧艾臉上青一陣白一陣,難道自己真得看錯楊欣了?以楊欣的資歷和能力以及忠誠度,襄武這一戰必將應當是一場苦戰一場惡戰,但誰也沒有想到,襄武丟得如此之快,這著實有些打臉啊!  

    既然襄武已經失守,鄧艾也就沒有必要如此急行軍了,他下令軍隊暫時留駐冀縣,同時派出斥侯,前往隴西打探軍情,隴西的形勢有變,整個作戰計也需要推倒重來,鄧艾沒有因為襄武的失守亂了方寸,而是積極地重新規劃。

    一座城池的得失固然會影響關隴的大局,但也並非是致命的,最起碼現在的魏軍,已經具備足夠的實力,一場戰役的得失,並不會對魏軍形成太大的影響,只不過鄧艾原先的計劃被打亂,他需要研究出新的作戰計劃來。

    在斥侯的打探之下,襄武失守的真正原因也找到了,原來襄武失守,並非是楊欣的無能,而是襄武的軍中,混入了蜀國的奸細,而且這個奸細的職位並不低,擔任的是郡司馬的職務。

    襄武失守的當夜,司馬林祥擔任西城門的值守,正是他打開了城門,將蜀軍放入了城中,最終才導致襄武的淪陷,如果楊欣要背負責任的話,那也是他認人不淑,錯信奸細,才有此敗。

    而楊欣也是赤膽忠心,在城池失守,無路可逃的情況下,斷然拒絕了蜀軍的招降,毅然決然地投河自盡,一死以報國,如此忠烈之舉,也是令人感嘆唏噓的。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966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