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34頁

    而且為了生存,那些本有著發明創造天賦的人,不得不放棄自己的理想,轉而削尖了腦袋往仕途上鑽,象馬鈞這樣幾十年如一日堅持自己的發明創造的人,已經是很少很少了。

    曹亮若有所思,心情也略顯得沉重了許多。

    飯吃得很快,撤下了杯碗之後,馬鈞斜著眼睛看著曹亮,似乎在等著他的解釋。

    曹亮倒也沒有藏著掖著,直接將馬鈞的那張圖紙鋪到了桌面上,道:“按照馬先生的設計,石塊的重量達到三十斤已經是理論極限了,對夯土城牆的破壞力度尚可,而現在一些重要關隘和大城,已經採用了更加堅固的磚石結構,而這種城牆結構,已經不是普通投石機可以撼得動的。”

    投石車和城牆的關係,也可以用矛和盾的關係來解釋,早期的投石車,體積小,投石輕,就算是夯土城牆也難以破壞。不過隨著投石車技術的發展,投石的重量也在逐步提高,對城牆的威脅也越來越大。

    馬鈞的連環霹靂車,雖然比現在魏軍所使用的投石機要先進的多,可以實現連發,加大了攻擊的密度,讓守軍疲於防守。

    但是根本性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由於投石的重量有限,對城牆的破壞力度不夠,這個連環霹靂車,很難稱得上是攻城利器。  

    馬鈞沉吟良久,道:“提高投石……的重量,也不……不是不可能,但……但需要建更大的投石機,需要更……更多的人力……”

    建造更高更大的投石機,之前人們也不是沒有想過,但體積龐大的投石機不但消耗的木材數量驚人,而且過於笨重,根本就無法移動,而且拽手人數至少也得再增加兩到三倍,如此龐大的人群,如何能保證同時發力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所以體積越大的投石機操作的難度越大,射擊的精度也很差,綜合各方面的因素,目前軍中所使用的投石機,最大為一鈞,沒有更大型號的了。

    曹亮道:“更大的投石機必然存在更多的問題,拽手協調統一的問題,命中精度的問題,機身防護的問題,機動能力的問題等等,如果這些問題不解決的話,那怕製做再大的投石機都是無用之功。”

    馬鈞陷入了沉思之中,曹亮指出的這些問題都是大型投石機所面臨的問題,單單一個命中精度的問題無法解決,這架投石機做出來就是廢品。

    “以君之見,該……該如何解決?”馬鈞態度誠懇地道。  

    曹亮淡然地笑了笑,並沒有開口,而是拿起一支筆來,在馬鈞的圖紙上修改起來。

    傅玄大駭,這張圖紙可是馬鈞的心血之作,曹亮隨意地在上面塗改,那豈不將這張圖紙改得面目全非,徹底地毀了,傅玄連忙地攔阻道:“曹兄,不可……”

    馬鈞卻伸手拉住了傅玄,示意他不要打斷曹亮的動作。

    或許在馬鈞看來,曹亮既然能指正出他設計圖紙的錯誤,那必然有改正的辦法,這張圖紙既然有缺陷之處,自然也就算不上什麼珍貴了。

    馬鈞隱隱間還有幾分期待,他窮極一生心血來設計投石機,自己都感覺進入了瓶頸,他真得很是期待曹亮能給他一個意外的驚喜。

    第0029章 配重式投石車(下)

    曹亮在圖紙上塗塗改改,不過一炷香的工夫,便修改完成了。

    當然,這個修改只是很潦草的,只是一個讓人可以看得明白的簡圖而已,如果按正規的機械圖紙的要求來的話,曹亮修改的部分是完全不合格的。

    而且曹亮也沒學過什麼繪圖設計之類的,想要畫出一幅真正的設計圖紙來,也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他只是將馬鈞原來圖紙人力牽拉的前端部分劃掉,增加了一個配重箱,也就是將馬鈞的人力牽引式投石機改為了配重式投石機。

    配重式投石車也叫對重式投石機、平衡重錘投石機,它最早起源於中亞,大概是公元十一世紀的時候,到了十二世紀以後,已經廣泛地應用於歐洲。在中國戰場上的運用,最早則要追溯到蒙古軍隊攻打南宋襄陽時。

    配重式投石車一經投入戰場,就引起了最大的震憾,元軍移破樊攻具以向襄陽,一炮中其譙樓,聲如震雷,城中洶洶,宋軍諸將多逾城降者。能讓宋軍為之膽寒的,必定是威力無比巨大的武器,這種投石機由於來自西域,所以又被稱做是“回回炮”。

    曹亮一直很奇怪,投石機問世至少也有上千年的歷史了,為什麼在這麼長的時間裡,一直是採用比較笨重繁瑣的人力牽拉方式,中國人就一直也沒有發明出配重式的投石機來?

    看到馬鈞的現狀,曹亮才算是深有感觸,不是說古代社會缺乏天才,而是缺乏培養和造就天才的土壤,許多有著發明天賦的天才,早早地就被這個功利而黑暗的社會所扼殺掉了,科技的進步需要的是代代傳承,僅僅只依靠幾個馬鈞,是無法讓科技有質的飛躍。

    曹亮很清楚,自己的這輕輕幾筆,將會是跨越千年的神來之筆,由於他的穿越,本來只能在千年以後才出現的配重式投石車現在就躍然於紙上。

    這將是一個劃時代的突破,至少在兵器發展史上,將會有濃墨重彩的一筆。

    傅玄看到曹亮在投石機的前端畫了一個很大的箱子來取代那些牽拉繩,他不禁看得是一頭霧水,道:“曹兄,你畫這個箱子是何意,這又有何用處?”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34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