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5頁
等吳人發現魏軍真正的渡江手段之後,建業的失守那也不過是須臾之間的事,武昌的吳軍根本就是鞭長莫及,來不及有任何的動作,等建業失守的消息傳到武昌,那怕是陸抗也徹底地懵了,他似乎不敢相信魏軍究竟真得在這麼快的時間內就渡過了長江,攻克了建業城。
建業已經失守,陸抗當然不會蠢到調動起武昌的兵馬前往建業,他現在的想法是,如何能守住武昌,這才擺在他面前的頭等大事。
建業的失守給武昌也帶來了巨大的危機感,儘管魏軍的渡江策略是不可複製的,但渡過長江的魏軍就如出淵的巨龍,下山的猛虎,再也沒有什麼力量能阻擋他們的前進了,失去了長江防線的武昌,還能守得住嗎?
杜預南下之後,雖然並沒有對吳國的武昌長江防線發動進攻,但卻也一路橫掃了吳國的江北諸多戰略要地,連續地攻克了編縣、雲杜和當陽諸城,東路逼近了武昌,西路逼近了江陵,對吳國的荊州防線構成了重大的威脅。
雖然杜預手中只有三個步兵營再加軍團直屬部隊,合計兵力五萬人,但是魏軍的野戰步兵實力卻是無比強悍的,根本就是吳軍所無法匹敵的,所以那怕是魏軍一路橫掃江北諸地,駐守武昌的右大將軍陸抗和駐守江陵的荊州牧施績以及駐守西陵的西陵都督步協根本就不敢出戰,只能是坐視魏軍進逼長江一線,而不敢輕舉妄動。
其實現在荊州的形勢也是相當嚴峻,就算是坐擁長江防線,難以用樂觀二字來形容,這一次的淮南之戰,吳國損失了十五萬,只對常備軍只有二十五六萬的吳國來說,無疑是一個最為沉重的打擊,雖然戰後一年多的時間,吳國不斷地徵兵擴充,但也再難恢復到戰前的水平了。
而且就算是人數上達到了,但這麼多的新兵,勢必會拉低吳軍的戰鬥力水平,戰爭打得可不僅僅只是兵馬人數的多寡,決定戰爭的因素很多,但軍隊素質和戰鬥力水平絕對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因素,魏軍的隊伍久戰善戰,他們的戰鬥力遠在吳軍之上,除了水面的較量之外,吳軍真得沒有什麼優勢可言。
但水軍的優勢,隨著建業的失守,也變得蕩然無存了,整個的荊州處於一片惶恐之中。
建業擁有吳國半數以上的軍隊,擁有固若金湯的長江防線,但就算如此,長江防線還是無法抵禦魏軍的攻擊,從魏軍拉開了渡江的序幕直到建業的淪陷,前後也不過才兩三天的時間,等武昌的陸抗得到建業的失守的消息,一切都已經結束了,吳主孫休龍馭賓天,吳國群臣星流雲散,吳國亡矣。
聞訊之後的陸抗對著建業的方向是痛哭流涕,陸家世代忠良,為了吳國殫精竭慮,忠心耿耿地守護著孫氏的這片江山基業,只是沒想到吳國三世而亡,如何不令陸抗是痛心疾首。
雖然建業淪陷,吳主崩殂,但荊州交州未失,吳國還有大半的領土在握,陸抗也不是一個輕易就能屈膝投降的人,所以得到孫休崩殂的消息之後,陸抗第一時間就決定與魏國對抗到底,他當即就命人將消息通報給荊州牧施績和西陵督步協,請他們到武昌來,共商大計。
這可是頭等的大事,得到消息的施績和步協連夜乘船,便直抵武昌,三人碰頭之後,便開始討論何去何從的問題。
三個人當時就達成了共識,儘管吳國已經亡國了,但身為吳臣,他們絕對是不會向魏國投降的,步協提議冊立孫氏宗室子弟為帝,承繼大統,恢復吳國,只要吳國的大旗不倒,吳國的人心就會渙散。
陸抗和施績當即表示贊同,認為步協的主意不錯,國難之時,必須要新立一個君主,才能帶領大家走出困境,擊退敵人。
第1956章 這下有些尷尬了
但讓陸抗他們比較頭疼的是新君的人選問題,按照父死子繼的原則,孫休駕崩之後,理應由當朝的太子,也就是孫休的皇長子即位,其次便是孫休的其他兒子,但不幸的是,孫休的幾個兒子都尚在年幼,建業淪陷之時,他們和孫休一樣俱在建業,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孫休既死,恐怕太子及幾位皇子也很難倖免,從建業傳來的消息之中,雖然沒有太了亡故的消息,但誰都知道,要這種戰亂之中,幾個孩子想要逃出性命,難度絕不是一般的大。
更何況就算太子活著,恐也成為了魏人的俘虜,就算是他能僥倖逃脫,但無法來到武昌,也是無濟於事的。
所以新君的人選,已經沒法再去考慮孫休的後人了,父死子繼無法達成,那只有兄終弟及了,但孫權的諸多兒子之中,孫休是活在最後一個的,其他的兄弟全部早亡,大部分都是死於宮廷內鬥,所以選擇新君,孫休這一代人是沒得選了,只能是從下一代之中來遠,也就是孫權孫子這一輩的。
這一輩倒是有不少的人,孫權一共有七個兒子,長子孫登,早亡,生有三子,也早早地死了,所以孫登這一脈是斷絕了的;次子孫慮,官至鎮軍大將軍,年二十而亡,無後;三子孫和,曾被立為太子,後被孫權所廢,育有四子:孫皓、孫德、孫謙、孫俊;四子孫霸,曾封為魯王,因為二宮之爭事,為孫權所殺,育有二子:孫基、孫壹;五子孫奮,因擅殺被廢為庶人,有五子;六子孫休,剛剛駕崩的吳國皇帝,有四子;七子孫亮,前任皇帝,無後。
所以在活著的孫輩之中,孫皓是嫡長孫,自然也是有著優先的繼承權的,但不管是孫皓還是別的皇孫,都不在荊州一帶,陸抗他們便是有心立其中之一為新君,那也是鞭長莫及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