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3頁
王飛梟亦道:“楊將軍乃父親愛將,對父親一向忠心耿耿,如果僅僅是因為失一城父親就斬之,豈不是令親者痛,仇者快,望父親三思。”
兩個兒子都站出來為楊弘求情,王凌這才怒氣稍減,揮退親兵,對楊弘道:“若不是看在飛梟金虎為你求情的份上,今日定斬不赦!罷了,你下去自領二十軍棍,此事便作罷,你帶兵去守西門,如有疏漏,二罪俱罰!”
楊弘本已經絕望,如今聽到王凌改罰二十軍棍,大喜,和性命相比,二十軍棍算得了什麼,只不過皮外之傷罷了,他感激涕零地拱手拜道:“謝太尉不殺之恩,末將願肝腦塗地,以報萬一。”說著,給王凌叩了幾頭,出去領杖了。
接著,又有人來報,稱司馬懿的大軍已經在淮河上搭建浮橋,先頭部隊,已經渡過淮河,進入淮南之地,預計一日之後,司馬懿的主力大軍也將渡過淮河,兵臨壽春城下。
聽到這個消息,王凌是愁眉緊鎖,對兩個兒子道:“如今平阿失守,司馬懿的大軍很快將會渡河而來,壽春危矣,我們又該當如何應敵?”
第0822章 堅守
王金虎道:“平阿乃壽春屏障,平阿一失,壽春豈不成為孤城,孤城不可守,如今司馬懿統帥二十萬大軍前來,勢不可擋,父親倒不如放棄壽春,南下牛渚投奔諸葛恪,然後藉機再收復淮南。”
王凌面露猶豫之色,畢竟他苦心經營壽春多年,就這麼輕易放棄的話,實在是有些不甘心。
但是正如王金虎所言的,司馬懿二十萬大軍來襲,傾盡淮南之兵,恐怕也無法抵擋得了,王凌不禁是患得患失,進退維谷。
王飛梟則道:“父親,孩兒認為,放棄壽春乃是下策,雖然說司馬老賊有二十萬大軍,但我們手中,也尚有七萬人馬,父親苦心經營壽春多年,城防堅固,糧草充足,司馬老賊短時間想要攻破壽春也絕非易事。更何況,諸葛恪的大軍就在牛渚,父親可派人向他求援。唇亡齒寒,想來吳國方面也不可能坐視壽春淪陷,只要吳國援軍一到,裡應外合,何愁不破司馬老賊的軍隊。”
說實話,王凌也確實捨不得放棄壽春,他在這裡,就是淮南之王,不管是司馬懿還是吳國,都對他極為重視,而一旦離開淮南,他就什麼都不是了,到了吳國,也只能是寄人籬下,仰人鼻息,如何能比得在淮南如此逍遙自在。
王飛梟的建議,讓王凌很是心動,雖然說司馬懿統率二十萬大軍前來很恐怖,但是憑著自己在淮南積蓄了這麼多年的力量,堅守一段時間應該不是什麼困難的事。
現在決定勝負的關鍵是吳國的援兵,如果吳國可以派出一支實力強大的援兵的話,完全可以扭轉目前不利的戰局。
現在自己已經降吳,壽春的城頭上,也已經懸掛著吳國的旗幟,如果此刻向吳國求援的話,吳國方面理應不會見死不救的,畢竟一旦壽春淪陷,吳國也會遭受到損失。
先前諸葛恪幾次要求派兵協防壽春,王凌沒有答應,現在局面惡化,王凌只能是放低姿態,請求吳國出兵,以治權換援兵,王凌相信吳國那邊肯定會滿意的。
只不過自己想要獨霸淮南,自立為王的想法終歸是要落空了,請神容易送神難,一旦諸葛恪的軍隊進入壽春,再想驅逐,那就難了。
可現在大敵當前,王凌也顧不得許多了,保住性命要優先於一切。
於是王凌下令收縮兵力,將駐紮在淮南其他地方的軍隊全部集中到壽春來,壽春城也進入到了戒備戰鬥狀態,嚴陣以待。
同時,王凌派人飛報於諸葛恪,請求他派兵救援,裡應外合,共破司馬懿。
信使派了出去,各軍的調動命令也發了出去,壽春城也進入到了臨戰狀態,看到各營各部的人馬有條不紊地做著備戰的準備,王凌灰黯鬱悶的心情這才略微地有些緩解。
壽春可是淮南的第一大城,是魏國東南戰線上的一個重要戰略支點,多年以來,魏國在壽春投入了大量的資源,試圖把它建成一座堅不可摧的戰略堡壘。
王凌擔任揚州都督已經有些年頭了,他熟悉這裡的一切,當他站到壽春城頭的時候,一股子豪氣油然而生,這裡是他的主場,司馬懿勞師遠征,自己又有何懼哉?
可笑自己先前聽到司馬懿大軍來襲平阿失守的消息,竟然張惶失措,六神無主,看來自己真得有些老了,竟會生出棄城而逃的念頭。
棄城而逃?自己又能逃去哪裡?只有在壽春,在淮南,才有價值的體現,離開這裡,一文不名!
遙想當年,自己也是身經百戰,能坐到現在的位置之上,絕非是憑藉著人情世故,而是實打實的戰績,當年面對強敵,他可從來也沒有退縮過,如今又怎麼可能會生出這麼一個可笑的念頭來?
他和司馬懿,堪稱是一對宿命之敵,隔空較勁了這麼多年,誰也不服誰,現在,終於有機會和他真正的一戰了,那就把命運交給上天吧,壽春之戰,也必將會成為一場終極之戰,獲勝的人,才有機會真正的君臨天下!
……
孫禮搭建浮橋的速度相當的快,為了防止淮南軍的反撲,孫禮特意地調動了一支精銳的軍隊先行渡河,駐紮在淮河的南岸,先行構築了一個有縱深的灘頭陣地,這樣一來,淮南軍就很難破壞司馬軍搭建浮橋的計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