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6頁
至於深壕高壘,那就是下一步的計劃了,司馬懿準備在壽春城的四周,挖上幾道深達數丈寬也有數丈的壕溝,這樣的壕溝就算是最好的戰馬也無法跳躍過去,在壕溝的外面,築以高壘柵欄,一旦修築成功,那就會徹底地斷絕王凌的突圍生機,王凌就算是不想死守壽春也沒有機會了。
司馬懿和孫禮,則率領另外的十萬大軍,南下迎戰吳國的援兵。
……
實施輪休之後,牛渚的吳軍大營自然變得冷清起來,三分之一的吳軍行色匆匆地地離開了牛渚,返回了吳中,和家人去共渡這個年節。
而剩下的吳軍,也被分為了兩批,一批在十天之後輪休。另一批在二十天之後輪休,每批的假期都是十天。
第一批輪休的士兵興高采烈地回家了,其餘的吳兵則是歸心似箭,等得望眼欲穿,整個的吳軍營地,就連最簡單的操練也無法維持了。
對此,諸葛恪倒是毫不在意,平時他手下的軍隊可是素以軍紀嚴明驍果善戰而稱著,而此時適逢年節,軍紀那怕稍微的鬆懈些,諸葛恪也不會說些什麼,因為這個輪休本身就是他所制定的,如今的吳軍,三分之一在休假,三分之一在休整,只有三分之一擔任戰備值班任務。
如此地分配下來,吳軍有些懈怠也是十分正常的事。
諸葛恪自己是不準備回家的,雖然他的家也在建業,但自從諸葛恪領兵以來,幾乎就沒有在家裡過一次年了,並不是說他就不想家,不想念自己的妻兒,但每到年節,他更希望和父親在一起。
諸葛瑾是戰死在安風渡的,所以每年年節,諸葛恪呆在淮南之地,就如同是和父親呆在一起,畢竟一直以來,安風渡都在魏國境內,諸葛恪始終沒有機會親自到父親殞命之地去祭奠一番,不過他相信,父親的英魂將與他同在,並一直護佑著他的安全。
今年情況有些特殊,王凌投降了吳國,也就是說淮南之地已經是盡屬吳國,諸葛恪前往安風渡的理論上是可行的,所以諸葛恪有心思去安風渡一次。
第0825章 不急不徐
如果諸葛恪孤身或只帶少數親衛前往安風渡的話,那肯定是沒問題的,但是為了安全起見,身為吳國大將軍的諸葛恪自然不可能以身涉險,畢竟誰也不清楚安風渡那邊的情況,萬一遭遇到意外,恐怕連腸子也得悔青了。
現在淮南的情況確實比較複雜,一方面王凌陽奉陰違,雖然名義上投了吳國,但是只希望在遭遇到司馬懿入侵時得到吳國的援助,多次拒絕了諸葛恪試圖派兵協防壽春的建議。
而且就淮南其他各地郡守的態度來看,似乎並不一定都是站在王凌這邊的,甚至可以說觀望者居多,見風使舵,如果王凌能守得往淮南,或許才能贏得更多的支持,如果司馬懿占據了上風,不排除他們倒戈的可能。
如果這種情況下諸葛恪只帶少數親衛前往安風渡祭奠諸葛瑾的話,很有可能會遭遇危險,而帶大隊人馬前往的話,勢必要先和王凌溝通,否則會產生誤會。
其實諸葛恪和王凌的關係目前也難說和諧,這些年來雙方一直就是對手,迫於壓力,王凌主動地歸降了東吳,當然他的歸降並不是無條件的,而是附帶著比較苛刻的條件的,當時孫權對此便有些猶豫,是在諸葛恪的勸說之下,才接受了這樣一個不同尋常的歸降。
對於王凌的歸降,諸葛恪其實是有著自己的想法的,王凌在淮南擁兵自重,其實降吳也是一種變相的自立,吳國覦覷淮南這麼多年,現在終於有機會將其納入治下,諸葛恪當然不會輕易地放棄這個機會。
諸葛恪幾次提出建議希望派兵進入淮南進行協防,但在目前淮南風平浪靜的局面之下,王凌理所應當地拒絕了,雙方都有自己的小九九,王凌自然不肯讓諸葛恪的計謀得逞。
如果這個時候諸葛恪提出帶兵前往安風渡的話,勢必讓王凌再生戒心,甚至對諸葛恪心生反感,讓他以為這個諸葛恪還真是賊心不死,一計不成,又生一計,這還有完沒完?
就在諸葛恪還在準備措詞的時候,突然中軍急匆匆地進來稟報導:“啟稟大將軍,魏國太傅司馬懿突然帶兵從兗州南下,現已攻破平阿,兵臨壽春城下,揚州都督王凌,派使者前來,下書求援。”
諸葛恪不禁為之一怔,他特意地目光朝著窗外瞄了一下,沒錯啊,這積雪還沒化呢,按常理來說,這個時候可並不是用兵的時候,司馬懿怎麼就這麼打過來了呢?
“使者何在?”諸葛恪問道。
“正在轅門外。”
“傳他入內。”諸葛恪沉聲地吩咐道。
王凌派來的信使匆匆趕了進來,衝著諸葛恪拱手行禮,並遞上了王凌的親筆書信。
諸葛恪仔細地將王凌的書信看了一遍,又將壽春的情況詳細地詢問了一下信使,也最終確定了壽春的形勢。
不得不說司馬懿真是一個只老狐狸,出手之狠辣,用兵之奇險,確實無人可出其右,在這麼個冰天雪地之中行軍,那肯定是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的,要知道兗州的天氣比起淮南來,可是要寒冷的多,今年淮南這邊的天氣都已經是極寒了,可想而知兗州那邊,更為地酷冷。
司馬懿這個時候出兵,必然會承受著不小的傷病代價,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只為打王凌一個措手不及,司馬懿還真是捨得下血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