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1頁
“至少得五萬人吧。”關於兵馬數量方面,孫綝倒是和蔣班談過了,蔣班自然希望吳國可以多派兵馬,多多益善嘛,不過孫綝卻另有計較,吳國原先的兵馬大權,都是控制在諸葛恪的手中,軍隊中的各級將領,也大多是諸葛恪的親信,孫峻剛剛上位,正在對軍隊進行清洗,一些諸葛恪的嫡系或者是親近一些的將領,都將會被清理出軍隊的行列,所以這個階段吳國的軍隊管理極不穩定,孫綝也不敢把尚未清理完畢的軍隊帶到淮南,萬一中途發生譁變,那還真是一個麻煩事。
所以孫綝估算著暫時能調動的人馬,大約也就是五萬人,而且五萬人相對於吳國二十萬多萬的總兵力,也只占五分之一左右,就算這一戰不利,將五萬人折損了,對於吳國來說也不至於傷筋動骨。
當然去少了也不抵事,派個一兩萬前往,杯水車薪,諸葛誕花費了這麼大的代價,就找來這麼幾個幫手,他肯定是不滿意的。
所以五萬人算是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底線吧,蔣班臨行之前,諸葛誕就要求他儘可能地多爭取一些援兵,這樣在司馬師來犯的時候,淮南這邊可以得到吳國的強力支援,但諸葛誕同樣也清楚,吳國不可能傾盡全部的兵馬來相助於他,所以能爭取到五萬的人援兵,也算是諸葛誕的最低要求了。
孫峻顯然對五萬人沒有多大的概念,既然孫綝提出了派五萬人去,孫峻當然不會有什麼異議,只是在領軍出征上面,孫峻傾向於讓孫綝來領軍,自己坐鎮建業即可。
但孫綝認為這樣做不妥,如果孫峻僅僅只是坐鎮建業未曾領軍出兵的話,那麼將來不管有多大的功勞,都不會算到他的頭上,現在的孫峻,急需軍功來提振他的聲望,對於這樣絕佳的立功機會,白白放棄了很是可惜。
孫峻原本是不想去的,畢竟他斷手之傷到現在還沒有好利索,本身行軍打仗就是一件苦差事,孫峻著實不想趟這趟渾水,但是考慮到孫綝所說的也是事實,他現在雖然是吳國九五之尊下的第一人,但是聲望不足,確實是難以服眾。
孫峻如本在輔政大臣之中排名是末尾的,但是因為誅殺諸葛恪成功,所以一躍而升到了首輔大臣的位子上,成為了吳國新任的丞相大將軍。
雖然位子是坐上了,但牢不牢固誰也說不準,就連孫峻自己都有些如坐針氈,畢竟孫峻雖然是孫氏宗室的人,但也僅僅只是旁支庶脈,他的先祖,只是孫堅的弟弟,和孫權嫡系的一脈關係疏遠的很。
孫峻依靠陰謀暗殺的手段上台,也令許多的人心懷不滿,諸葛恪的殘餘勢力還未剿清,有死灰復燃的可能,而江東四大家族亦是虎視眈眈,急欲從這次政變之中分得一杯羹。
話說起來,這次孫峻能成功地刺殺諸葛恪,與四大家族還是有著莫大的關係的,如果不是得到了他們的默許和支持,孫峻幾乎沒有成功的可能,而如果他一旦失手,很可能就會遭到諸葛恪的反殺,現在橫遭滅族的,就不是諸葛恪,還是他孫峻了。
江東四大家族的勢力實在是在龐大了,他們的根基幾乎觸及到了江東所有的方方面面,就算孫峻身為首輔,依然對四大家族忌憚不已。
所以孫峻想要擺脫四大家族的控制,就必須要建立自己的勢力,利用軍功來提高聲名,鞏固自己的地位,不吝是一個最好的辦法,孫峻思來想去,最終還是同意了孫綝的建議,決定自己親自帶兵出征。
第1433章 頑冥不靈
吳國對新城發起的進攻非常的突然,吳國的軍隊原本就駐紮在巢湖以南,接到孫峻進攻的命令之後,所有的舟船立刻是橫跨巢湖,巢湖的北岸登陸,徑直地朝新城撲來。
新城剛剛經歷過百日的血戰,城防設施遭到了極大的破壞,因戰功而升任了合肥太守的張特本欲對新城的城防進行大規模的修繕,但新城資源有限,所有的戰略儲備都在戰爭之中消耗一空了,張特只能求助於諸葛誕。
而諸葛誕對於重修合肥新城卻不那麼的熱衷,這個時候的諸葛誕,早已是心生二志,他把最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淮河防線上,那兒將是司馬師可能的進攻方向,至於和吳國接壤的合肥重鎮,對於諸葛誕來說,都已經列入到了棄守的範圍了,甚至都考慮將它送給吳國來換取援助了,還重修它幹嘛?
所以張特再三地上書給諸葛誕,諸葛誕卻總是推四諉四,遲遲地不肯給張特撥付軍需物資,眼看著冬季就要來臨了,新城的修繕卻始終無法進行,張特縱然是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張特也是無可奈何。
不過吳國發生了內亂,主戰的諸葛恪被殺,吳國的局勢陷入到了混亂之中,張特也就理所就當地認為吳國暫時是不會發起進攻了,至少在今年以內應該是不會有什麼戰事發生了,就算新城今年的城防沒有修繕完成,但也不打緊了,待到明年春來之際,再修也不遲。
但是沒有想到吳國的這一次進攻竟然是如此地突然,事先沒有任何的徵兆,數萬大軍就突然跨過巢湖殺了過來。
東吳的水軍擁有著魏軍難以匹敵的優勢,所以在水路上,魏軍是難以設防的,以前的合肥舊城,距離巢湖太近,吳軍一登陸就可以進行攻城,進退自如,所以滿寵在鎮守淮南的時候,新築了合肥新城,這樣距離登陸點才遠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