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4頁
吳軍的連番進攻受挫,孫綝一怒之下斬了先鋒朱異,重新委派司馬伷率軍攻城。
聞聽是司馬伷人前來攻城,諸葛靚更是分外眼紅,如果說吳人只是殺父之幫凶的話,那司馬家的人才是真正的殺父仇人,諸葛誕最終就是死在司馬倫的手中,而司馬倫和司馬伷可是親兄弟,所有司馬家的人,都和諸葛靚是不過戴天。
所以司馬伷帶來的兵馬雖然有三萬之眾,但諸葛靚絲毫不懼,反而更是充滿了昂貴的鬥志,不能親自手刃仇敵,諸葛靚都不肯善罷干休的。
那怕是司馬伷的軍隊參與到了攻城之中,那怕天氣轉晴,對吳軍變得有利一些,但守城的魏軍打得十分頑強,吳軍又是連續地攻擊了十餘日,難有成果。
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吳軍並不擅長打攻堅戰,新城那高大且堅固的城牆對於缺乏大型攻城器械只能是依靠人海戰術的吳軍來說,不吝是一種噩夢般的存在。
其實司馬伷在這其中也是挺尷尬的,他麾下的軍隊,可都是來自中原的兵馬,但在他從武關南逃吳國的途中,幾乎丟光了所有的器械和裝備,如果不是吳軍的接濟,司馬伷的人馬都有餓死的可能。
所以司馬伷的軍隊雖然不屬於吳軍的原本的戰鬥序列,但自從加入到吳軍之中後,似乎也被同化了,這讓在孫綝面前誇下海口的司馬伷是大跌顏面。
沒奈何,司馬伷只能是不恤傷亡,拼了老命地發起進攻,發誓一定要拿下新城來。
也許是上天眷顧,也許是久戰之下終於看到了曙光,經過了十餘天的鏖戰,在新的一天凌晨的時候,司馬伷按照慣例繼續地發起進攻,但卻發現新城的城頭居然無人把守了。
起初司馬伷以為自己是眼花了,或許是魏軍故意設下的圈套,然後司馬伷派出小股的部隊登城之後發現,合肥已經成為了一座空城,守城的魏軍已經在一夜之間不知去向。
吳軍攻打新城,沒有採用四面包圍的方式,而是採用了兵法上慣用的圍三闕一的戰術,圍三闕一,從實質上來講,就是給守城的敵人一條生路,讓他們放棄抵抗的念頭,如果四面圍城,水泄不通之時,敵人沒有了退路,只會做困獸之鬥,讓攻城的一方承受再多的傷亡代價。
如果只為了奪城而沒準備對守軍趕盡殺絕的話,那麼圍三闕一確實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它可以最大的限度瓦解守軍的鬥志。
不過司馬伷一直覺得,這樣的招數似乎對諸葛靚來說並沒有什麼效果,從諸葛靚拼死一戰的態度之中應該可以看出,諸葛靚是準備要和合肥新城共存亡的,在沒有面臨絕境的情況,他是絕對不會輕易地放棄新城的。
但出乎司馬伷意料的是,就在新城攻防戰還處於一種膠著的狀態之下的時候,諸葛靚毫無徵兆地就居然率兵連夜逃跑了,而且是逃了個乾乾淨淨,直到司馬伷入城之後,才發現合肥新城之內居然再沒有魏兵的任何身影。
說好的誓死而戰,誰好的血戰到底,到頭來,居然是虎頭蛇尾,原本以為狠人一個的諸葛靚到頭來也是慫人一個。
司馬伷望著空蕩蕩的新城,面露出鄙夷之色。
但這個結果對司馬伷來說,卻是再好也不過了,今天能夠拿下新城,絕對是一件值得慶賀之事,司馬伷比丁奉先一步進了城,這拿下新城的首功自然是他的了。
司馬伷暗暗地舒了一口氣,畢竟連戰半個多月,一直未有勝果,他也是承受了很大的壓力的,今天拿下了新城,這壓力總算是得以釋放。
司馬伷降吳之後,雖然是身居高位,但他也清楚,這不過是吳人比較客氣的做法,他們內心之中還是極為鄙視這些降者的,自己想要在東吳立足,那就必須要拿得出卓越的戰績來,新城之戰,就是他要證明自己的機會,現在終於是得償所願了,他也終於可以揚眉吐氣一番了。
第1842章 陛下的旨意
在快馬向孫綝報捷之時,司馬伷也派人去查探諸葛靚的去向,儘管司馬伷拿下了新城,但最終還是讓諸葛靚跑了,這多少顯得有些美中不足,如果能找到諸葛靚逃跑後的位置,將其擒拿或斬殺,那才是最為完美的結果。
但吳軍圍三闕一的包圍圈本來就是要給魏軍一定的逃路的,諸葛靚率軍連夜從北邊的這個缺口逃走,吳軍根本就沒有察覺。
這也怪不得吳軍,本來在圍三闕一的計劃之中,吳軍還是暗伏了一支人馬的,準備對逃離新城的魏軍進行追擊,但新城之戰打了一個多月,魏軍也沒有半點撤軍逃跑的意圖,所以這支一直以來埋伏在外圍的吳軍也就無所事事,最終給撤了。
這也導致吳軍直到黎明之後發起進攻之時,才會現魏軍已經消失的無影無蹤了,魏軍撤走已經是大半夜的時間了,那怕這時候司馬伷想去追趕也是來不及的。
……
經過一夜的急行軍,比及黎明之時,魏軍的隊伍已經離開新城大約四五十里的距離了,諸葛靚已經和王昶派來接應的隊伍相會合了,登上一座土山,向南眺望,已經看不到新城的任何蹤影了。
諸葛靚輕聲地嘆息了一口氣,如果不是王昶給他下了死命令,諸葛靚抵死也是不會離開新城的。
諸葛靚這次原本是下了決心的,要與新城共存亡,吳人想要攻破新城,那就必須要踏著他的屍體過去,否則的話,門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