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0頁
一念至此,司馬伷是悲從中來,哭得是稀里嘩啦,反過來還得讓司馬師來安慰他。
這幾天來,司馬師的情緒也漸漸地穩定了,既然眼瞎的事情已經是不可逆轉,他不願接受也得接受,想一想如果文鴦這一箭射得再深一些,很可能自己也就一命嗚呼了。
活著才是最大幸運,那怕是眼瞎了,司馬師還有耳朵,還有嘴,還有大腦來思考,總比命都沒有了要強吧。
司馬師這一輩子承受的打擊已經足夠多了,每一次的打擊都讓他愈發變得堅強起來,那怕現在眼不能視物,但司馬師依然沒有悲觀失望,他精心挑選了四個侍從,他們都是司馬家奴出身,忠心耿耿,司馬師讓他們寸步不離自己的身邊,充當自己的眼睛,把他們所看到的一切原原本本地告訴司馬師,他們只反饋映像,至于思考和決斷。那就是司馬師的事了。
司馬師好言勸慰了司馬伷一番,司馬伷這才止住了眼淚,將司馬師迎入了陽平城內。
稍作休整之後,司馬師立刻召集眾將議事,商討接下來的對策。
白鹿山那邊也傳回來了消息,陳泰的軍隊是全軍覆滅,無一人生還,陳泰不願投降,自刎而亡。
聽到了這消息,司馬師反倒是沉默了下來,他和陳泰雖為主臣,但是多年以來兩人關係相交莫逆,堪稱手足,這次陳泰兵敗,他本有機會投降活命,但是陳泰沒有苟且偷生,而是選擇了自殺殉國,為司馬氏盡忠。
相比於自己眼瞎失明,陳泰的遭遇更慘,冀州的這一戰,司馬師真得是一敗塗地,他兩年以來建立的信心在一夕之間就被摧毀的無影無蹤,這次的慘敗,也讓司馬師清醒地意識到,在天下大勢已不在他的掌握之中,司馬家族的命運如何,已經不再由他說了算,大浪沉浮,司馬家的命運已經是猶如浮萍,隨波逐流了。
這些消息,是司馬軍潛藏的細作傳遞迴來的,而陳泰的屍體都無法討回,司馬師只能是上表請奏天子,追封陳泰為司空,以三公之禮葬之,在北邙山為他立一個衣冠冢,同時將陳泰的爵位穎陰侯由其長子陳恂來繼承,並加封食邑一千戶,其次子陳溫也被封為關內侯。
逝者已矣,縱然再多的補償也是無濟於事的,司馬師只能通過這種方式來弔唁和哀悼這位摯友。
這次大敗,司馬軍損失這到了十萬之眾,司馬師出征之時帶來的十七萬大軍,如今只剩下了七萬餘人,損失之慘重,難以言表。
冀州軍這方面也損失極大,鄴城失守之後,司馬伷敗退到了陽平清河一帶,他本欲收攏舊部,但冀州軍逃亡的人數太多了,將近二十萬的軍隊,司馬伷最終也只收攏到了七八萬人,三分之二的軍隊不知所蹤。
其實真正歿於鄴城之戰的並沒有多少人,并州軍攻打鄴城之時,鄴城的守軍只剩下了三萬人左右,其他的人馬,都派派遣到了各郡各縣,負責維持司馬軍的後勤補給通道。
但鄴城失守之後,軍心大亂,混亂之下,無人約束,大部分由新兵組成的冀州軍趁機做了逃兵,甚至有的地方,整建制的軍隊都棄營而逃,司馬伷派出去的傳令兵,只看到了滿營的狼籍,卻看不到半個人影,無奈之下,也只將這些狀況回去稟報給了司馬伷。
冀州軍當初組建之時,就是採用強迫高壓的手段,強行地進行徵募,搞得冀州是民怨沸騰,鍾會也是利用手中的權力再行彈壓,這才勉強地將反抗的情緒給壓制下來。
但現在鄴城失守之後,司馬軍各自為戰,局勢混亂,這些軍隊無人彈壓,他們也不想再充當炮灰,所以紛紛地棄營而逃。
司馬伷遠在陽平,對鄴城以北的冀州軍是鞭長莫及,沒辦法,也只能是採用放任的態度,最終整合起來的兵力,也只剩下了七八萬人。
遙想當初冀州擁軍三十五萬之眾,何其壯觀,現在只剩下這麼一點人馬,不禁是令人唏噓感嘆。
第1385章 退兵
雖然說司馬伷的手下的冀州兵和司馬師帶回來的司馬軍人數上相差不多,但司馬師清楚,在戰鬥力方面,可是相去甚遠的,否則光是冀州軍三十五萬人,又焉能守不住冀州?
三十五萬人馬,光看這人數這氣勢,就已經是蔚為壯觀的,但如此龐大的軍隊,竟然無法擋住得并州軍十幾萬人,那怕再加上司馬軍的十七萬人,總兵力號稱五十萬,結果也是一敗塗地的。
所以司馬師對司馬伷能徵集起多少人來並不是太在意,七萬人也罷,十萬人也罷,在經對的實力面前,數量多少還真沒有什麼意義,現在司馬師更關心的是,接下來的冀州之戰怎麼打?
進攻是不可能了,但是守還是退,司馬師還尚處於糾結之中。
冀北已經是徹底失守了,加上鄴城的失守,冀州西南面也基本上淪陷了,現在司馬軍所占據的,也僅僅剩下了陽平、清河、平原、樂陵等幾個冀州東南的郡,這也是司馬軍在黃河以北最後的勢力所在。
并州軍挾其大勝之威,估計很快將會對陽平清河發起進攻,司馬軍這一支殘部,能否守得住冀州最後四個郡,還真是一個未知之數。
司馬師問計於諸將,胡奮陳騫等人是低頭不語,先前他們力主救援陳泰,才導致了司馬軍折損過半,最終陳泰陣亡也沒有救成,但司馬軍的損失卻是無可挽回的,就連司馬師也傷了一隻眼,儘管司馬師沒有追究誰的責任,但胡奮和陳騫等人還是內咎無比,連抬頭的勇氣都沒有了,更別說發表意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