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頁
張靜一皺眉道:「只是五千歲,臣不敢擔當,陛下賜臣國公,臣當然以國公的面目示人,這五千歲算怎麼回事。」
天啟皇帝不甚在意地道:「管他多少歲,反正朕和你都不是王八,能活百年便算是稀罕了,誰指望能有千歲、萬歲呢?」
天啟皇帝安慰他一番:「外頭人說什麼,由著他們去說,這又有什麼妨礙?關起門來,你我君臣,說我們的話,做我們的事。若是處處都在乎別人說什麼,這還了得?好啦,言歸正傳,朕去了一趟講武堂,對於洪承疇這個人……你怎麼看?」
張靜一想了想,才道:「進士之中,也算是人才。」
「這是什麼意思?」天啟皇帝皺眉,很是不解的樣子。
「意思是:還是個廢物。」張靜一道。
天啟皇帝聽到這裡,禁不住大笑:「哈哈,別人叫你五千歲,你背後卻罵人廢物。」
說著,天啟皇帝又勉強板著臉,認真起來:「大臣們要新政,是好事,朕容許他們這樣做,倒不是因為朕當真對他們有信心,而是……這朝中百官,不任用他們,又能任用誰呢?」
他說著,不勝唏噓的樣子。
張靜一對於這一點,卻不得不認同,在這個除了念四書五經,就是文盲的時代,這群進士和舉人,已經是皇帝唯一能用的人了。
而至於軍校,羽翼還未成,畢竟還差得遠。
所以,天啟皇帝讓他們這樣做,也是無可奈何之舉。
只要他們當真的願意推行新政,天啟皇帝還是願意保持寬容的態度。
當然……這也是給他們一次機會。
第四百五十八章 千金求種
其實說到底。
這不只是士紳們的思想根深蒂固的原因。
而是人家壓根就壟斷了知識。
尋常百姓,現在可都是流寇呢,正宗的飯都吃不上,每日都徘徊在生死邊緣,你能指望他們有什麼見識,能寫會算?
拋棄了讀書人和士紳,大明就垮了。
天啟皇帝隨即道:「所以啊,你這軍校,得抓緊辦起來,辦的越好,朕才越有底氣。」
張靜一道:「陛下放心,臣現在,心思都在這上頭。」
天啟皇帝隨即道:「如此甚好。」
說著,天啟皇帝想起了什麼來,便又道:「還有一事,就是那些勾結了奸商的遼東諸將,朕一直都在思量著,該如何處置,是現在就統統法辦,還是一個一個來。」
張靜一笑了笑,神秘道:「陛下的想法呢?」
「若是一齊法辦,只怕這遼東,勢必會大批軍馬投了建奴,這建奴的兵鋒,要抵山海關了。」天啟皇帝道:「可若是拖延,朕怎麼能容忍這些人如此膽大妄為呢?」
張靜一想了想,道:「陛下有沒有想過,我大明怎麼樣才能消除北方的邊患?」
天啟皇帝一臉詫異:「這……」
張靜一道:「現在不只是遼東諸將的問題,而是建奴人不斷的擴張,就算大明擊潰了建奴人,可是以後呢?以後總會有鮮卑,會有蒙古,會有契丹……只要我大明在關外,一日不占住腳跟,那麼我大明便永遠要受這無窮的襲擾。何況,這大漠和遼東,土地遼闊,而我大明……如今卻因為土地的煎餅,無數百姓失去了田地,流民四起,所以臣以為,遼東諸將的問題,要解決。可真正要解決的,卻是如何鞏固北方的問題,臣聽說……那建奴從前所在的白山黑水,還有漠北之地,這些地方,常年大雪覆蓋,卻有無數的礦藏,也有無數的森林,倘若我大明能夠真正深入這些地方,未必不可以安置天下的百姓。」
天啟皇帝心說好傢夥,朕是來和你談遼東諸將的問題,你居然來給朕畫大餅。
一勞永逸的解決北方的邊患,這不是做夢嗎?
從秦漢開始,就不曾有中原王朝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天啟皇帝道:「是嗎?那麼你以為,如何可以解決?」
「我大明的百姓,別的不會,可是種地卻是最擅長的,問題就在於,關外的土地,大多沒辦法耕種,尤其是這些年來,常年天寒地凍,即便是遼東,現在稱之為不毛之地也不為過。」
這是實話,現在的遼東,可不是後世的東北,如今因為小冰河期,天氣寒冷,那遼東到處都是泥濘的爛地和凍土,這也是為何,整個遼東局勢開始糜爛,建奴人不斷擴張的原因。
當然,也不是說遼東的土地不能耕種,而是在當前的技術條件之下,耕種的成本不但很高,而且稍微遇到一些災情,就可能顆粒無收。你讓一個農戶種下糧食,然後告訴他,你辛勤勞作一年,有六七成的機會會顆粒無收,人家只怕早就捲起牌鋪蓋就跑了。
因為不出三年,人家就要全家餓死,做流民不香嗎?
天啟皇帝道:「漠北和遼東,只能放牧……那地方……」
張靜一搖頭:「可是如果,我們能種植出糧來呢?」
「你說的是紅薯?」
「紅薯還不成。」張靜一道:「一方面,它難以儲存,而且漠北和遼東的天氣越來越惡劣,也未必不會受災,所以啊……這紅薯可以作為輔助,卻不能當做主糧,如果這冰雪之中,可以種出麥子來就好了,若是能種出,憑我大明的百姓,咱們能將糧種到極北去,這麥子所種之地,便為我大明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