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6頁
他心裡清楚,馬下之人只是給人當槍使的。
只見這人道:「臣乃翰林院侍讀劉彥,臣要奏的……是關於江南的事。」
天啟皇帝豪氣萬千地道:「江南已無事了!」
這話……倒是實情。
朕都已經把自己搞定了,還能有什麼事?
這叫劉彥的人便拜倒在地,道:「陛下,臣聽說了一些傳言。」
天啟皇帝笑了笑道:「什麼傳言?」
「臣聽聞,陛下竟認為這江南上下……都是反賊,欲要對他們抄家治罪,不知是否有其事?」
天啟皇帝點點頭:「朕此番進入江南平叛,當然是捉拿反賊的,這有什麼問題?」
「陛下……」劉彥繼續道:「既然有罪,為何不讓有司審問?」
天啟皇帝笑著看劉彥:「有司?」
所謂有司,其實大抵是相關部門的意思。
「正是。」劉彥一臉肅然道:「此等大罪,若是不能經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三司審問,如何能夠服眾呢?正所謂名正才能言順,難道現在大明是以廠衛治天下了嗎?臣近日聽聞了許多的傳言,有為數不少的人,都在妄議朝廷,其根本就在於人心浮動,軍民百姓們惶恐,因為誰也不知道,下一個會不會是自己,嚴刑峻法固然可以讓天下的風氣改善,可即便是嚴刑峻法,朝廷也需讓有司對相關的案件進行定巚,如若不然,這天下就要亂套了啊,國家自有法度,若是連這些都不能遵從,那就難怪人人自危了。」
劉彥說罷,泣不成聲,拜伏在地,口裡繼續道:「歷來治罪,都是明正典刑,懇請陛下……交三司審定江南逆案。」
天啟皇帝若有所思,隨即道:「這樣說來,你們是認為錦衣衛處置得不公平了?」
「廠衛擅長偵緝,卻不擅明斷,這樣的大案,怎麼可以如此的草率呢?」
天啟皇帝此時則是回頭,看了一眼張靜一。
張靜一倒是沒有為自己辯駁,說實在話,大家覺得錦衣衛不公平,他倒是覺得情有可原的,反正錦衣衛的名聲本來就很糟糕,何況……這些事……和他有什麼關係呢?你們誰想審就去審便是了。
天啟皇帝見張靜一一言不發,臉色淡然,於是又四顧群臣,卻道:「諸卿怎麼說,也是這個意思嗎?」
群臣則是遲疑。
很明顯……劉彥不過是馬前卒而已,他說的話,確實代表了百官的心意。
終究,有人的目光落在了刑部尚書、大理寺卿,還有都察院左都御史三人的身上。
這三個人,幾乎代表了朝中刑律方面的三大巨頭,在這方面,他們的話是最有分量的。
眼看著大家默然無聲,場面一時尷尬,於是……終於有人站了出來:「陛下,都察院願承擔此次江南逆案。」
說話的人,乃是李夔龍。
李夔龍可是魏忠賢的『五虎』之一,也是魏忠賢的乾兒子,此前乃是左副都御史,此後因功,又升為了左都御史。
左都御史的權力很大,掌管著整個言官和都察院,故而在朝中的份量極重。
第六百五十一章 強強聯手
事實上,歷來朝廷遇到了大案,也確實是三司會審的機制。
現在有了一個翰林提出來,而且都察院最高長官左都御史也表示願意主審,那麼從道理上是站得住腳的。
李夔龍倒是顯得很穩重,他朝天啟皇帝行了個禮,道:「陛下,自秦漢以來,三法司會審,便形成了定製,於是歷朝歷代凡遇欽案,便由主管刑獄機關會同監察機關、司法機關共同審理。譬如隋朝的時候由刑部、御史台會同大理寺實行三法司會審。唐代則實行『三司推事』制度,遇有呈報朝廷的申冤案,由門下省給事中、中書省中書舍人、御史台御史等小三司審理。若是重大的案件,則由大理寺卿、刑部尚書、御史中丞共同審判。到了我大明,哪怕是太祖高皇帝的時候,也都是都察院、刑部、大理寺來決定案情……」
李夔龍引經據典,說了一些前朝的定製之後,又道:「這樣做的好處就在於,可以讓案件得到公正的審理,也免得引發巨大的爭議。錦衣衛在刑偵方面,確實有其專長,可畢竟還是不熟悉案件的審理,臣忝為左都御史,願意承擔這樣的大事,親審此案,也好給天下人一個交代,如若不然,臣恐天下臣民見疑,軍民離心。」
他侃侃而談過後,恭恭敬敬的又行了禮,表現出懇請恩準的謙卑態度。
這邊李夔龍一出來,後頭又有人道:「臣也願意主審此案。」
眾人看去,卻是刑部尚書薛貞,薛貞這個人,當初就是攀附了魏忠賢起家的,很是得志,今日他似乎也大義凜然地站了出來。
隨後便是大理寺卿,這位大理寺卿陳揚美,倒和魏忠賢沒什麼關係,不過此人歷來剛正不阿,但是因為在地方上任職很有政績,當時西南有人叛亂,聲勢十分浩大,攻打畢節城,圍困貴陽,朝廷為之震驚。而當時的陳揚美不過是區區知縣,他堅守的桐梓孤城處於四面包圍的困境之中,但他鎮定自若,攝官事統士卒,嚴陣以待,慷慨臨戎,且伺機屢出奇兵以挫敵鋒。
等到亂賊平定之後,天啟皇帝大喜,對這陳揚美十分看重,誇讚他挫賊靖寇,於是將他一路升為了大理寺卿。
這陳揚美很厭惡閹黨,在大理寺任上,對閹黨一直都很不客氣,可偏偏魏忠賢知道天啟皇帝器重這陳揚美,所以對他無可奈何,只好警告兒孫們,讓他們儘量避免去招惹這個傢伙,大家看著他繞路走便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