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頁
緊接著,又一個個糧商登門。
而這些敢跟張家做買賣的糧商,甚至敢讓張靜一空手套白狼的,就沒一個是省油的燈。
張靜一這幾個時辰下來,竟自己都不知道談成了多少家,大家都一個約定,七錢銀子一石,有多少收多少,糧食直接運昌平張家那塊土地。
而張靜一則想盡辦法,讓人營建更多穀倉,昌平那裡有個好處,那是皇陵的所在,其實也是儲備糧食的絕佳場所,畢竟地勢高,不怕水淹,眼下儲備糧食的最大風險就在於潮濕。
至於運輸,卻也是小事。
因為別的地方運輸可能不便利,可張家的那塊地,卻是靠近明陵。
為了祭祀方便,皇帝祭祀祖先的需要,從京城到明陵之間,是要修築神道的,這神道是用最高的規格營造,不計工本。
可以說……這幾乎是全天下最好的道路了,若是放在後世,就相當於雙向二十四車道且全封閉式高速公路。
神道當然不是什麼人都可以走的,可張靜一相信這些糧商能有辦法,敢在京城裡買賣大宗糧食的人,天知道他們的背後是什麼人。
一切都談妥了。
以至於一場糧食買賣,在張靜一看來,他就好像是在做慈善一樣,最低廉的價格收了人家糧,還能看到對方如釋重負和感激涕零的樣子。
那麼接下來該幹的事……便是為儲備大量的糧食做準備了。
令張靜一很滿意的是,這些糧商的辦事效率都很快。
翌日,源源不斷的糧車,便開始從北通州亦或者京城南郊啟程,源源不絕的糧車,馬不停蹄地奔著那昌平而去。
也就在此時,新縣的詔書終於下達。
天啟皇帝的辦事效率也是很高的,張靜一就任新縣縣令,至於縣丞、主簿、典吏等等,統統一股腦的任命了。
當然,又一份奏疏,恩准了十品官制。
若是縣令和縣丞等相當於正處或者副處的話,大抵……其實就是確認了新縣之內,允許存在科級官員,這在大明,絕對是破天荒的事。
縣丞的人選乃是盧象升,緊接著,張靜一開始著手給各街巷長以及各長們定級。
這一下子,整個清平坊上上下下的文吏和武吏們都瘋了。
這些原本只是童生,結果為了生計被張靜一招募之後,如今成為街巷長,或是縣中諸長的人,是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竟也能做官。
當然,這是十品連流都不入的官,可這對於一個連秀才都不中的人而言,這是祖宗積德,祖墳冒了青煙啊。
因此,清理天橋坊,以及災後防疫的工作,一下子變得開始熱火朝天起來,這個時候不表現,還等到什麼時候,這可比評優還要香。
第一百二十二章 急奏
張靜一其實也不急著立即將十品的官職定下來。
他還需要考察一下。
一方面,是掌握文吏和武吏的情況,另一方面,給驢子吃蘿蔔,和在它們面前掛一個蘿蔔效果是不一樣的。
趁著這事懸而不決,先將人的積極性調動到巔峰,各街巷長們各顯身手,以後定製工作目標的時候,就可以用現在的標準來定製了。
而盧象升作為縣丞,才是當下新縣的實權人物。
兩個錦衣衛總旗,一個鄧健,還有一個王程,二人都給了一個巡檢職,鄧健為天橋區巡檢,而王程為清平坊巡檢。
如此一來,等於是兩套班子一套人馬,好處就在於錦衣衛這邊,可以隨時負責巡檢的治安工作,隨時調查坊內的情況。
而此時此刻,在昌平,無數的糧食送來之後,在這裡的張天倫傻了眼。
他覺得自己是屬牛的。
操心啊。
家裡進了這麼多的糧,得建穀倉,這是自家的糧食,穀倉一定要建的牢固,而且絕對要保持乾燥、通風,還需防止起火,他幾乎是操心勞神,索性連副千戶的事也不幹了。
幹個屁,糧食若是出了問題,自己身家性命都搭進去,張家就完了。
好在千戶劉文也沒幹涉他,甚至對他一臉同情,臨走時拍拍他的胸脯,將糧囤積好,也是為國效力,好好干。
張天倫是真的好好干,至少他來到這一大塊屬於張家的地之後,就壓根沒有好好合過眼,睡不著,不敢睡。
半夜總是起來,各個建成的倉庫都要去看一看,就怕堆在裡頭的糧出什麼問題。
到了白日,得督促工匠們建新的穀倉,除此之外,新穀倉的選址,他也不敢輕易相信別人,只能親自去踩點。
首先地勢要高,不能被水淹了,可又不能太高,若是上了山,山路崎嶇,運輸就不方便了。
附近最好有河流,可供烏篷船通過,藉助交通水利,將來運輸糧食出入的時候,也可大大的降低費用。
可又不能距離河流太近,否則容易潮濕。
只一個多月功夫,張天倫就像老了十歲。
不只如此,這裡還來了一群奇怪的人,他們說話嘰嘰喳喳的,像老母雞一樣。
其實這些都是福建長樂人,由一個姓陳的領著的,他們到了地頭,就開始開懇,然後開始耕種。
這都是他家兒子請來的人,聽說要種什麼什麼薯。
好不容易家裡有了地,買糧卻不種糧,卻去種什麼薯,這……像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