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頁
此言一出,戶部的差役不敢怠慢,連忙接過急奏,匆匆進入了部堂。
因為戶部尚書不在,那麼戶部侍郎張凌自然而然便代行職責。
他立即打開了從關中來的火漆,低頭一看,隨即……這張凌後退了幾步,整個人瞠目結舌。
一旁的堂官忙道:「張侍郎,出了什麼事……」
張凌臉色鐵青,隨後,他慢慢的抬頭起來,用戰慄的聲音道:「關中……關中……關中大旱……關中大旱了!」
一時之間,戶部已經亂成了一團。
這絕對是一個可怕的消息。
關中乃是北方最重要的產糧區之一,一旦大旱,就可能導致顆粒無收,沒有水,糧食是不能成活的。
而且……照這奏報來看,這一次大旱,可能不是殃及幾個縣,而是整個關中……
以至於這戶部侍郎張凌,竟覺得腦子昏沉沉的。
他的叫喊,已引得戶部上下諸官都從各公房鑽了出來,有人忍不住道:「張公,此前為何沒有消息,怎麼突然報了旱情?」
他們急不可待地看著張凌,而張凌已毫無血色。
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口老血
張凌久在戶部,當然知道情況。
各地有什麼災情,前期都是拼命捂著的。
直到這大災醞釀到了無法解決的地步,這時才會拼命報災。
尤其是大旱,你十天不下雨,算旱災嗎?
顯然也不算。
二十天呢?
已經有旱災的苗頭了。
可誰能保證,明天會不下雨呢?
而現在……自關中的奏報,卻是一個月沒有下雨了。
一旦超過了一個月,那就是大旱了,不敢說百年難一遇,但是若是再不下雨,那麼……
張凌慘白著臉,顧不得什麼了:「李部堂何在?」
「李部堂去了西苑。」
張凌急道:「立即報通政使司」。
說罷,他立即提筆,圈了幾個加急的字樣。
這時,張凌又道:「立即報通政使司,要快。」
對,要快!
這樣的旱情,顯然是不常見的,這就意味著,整個天啟七年,大家的日子都將不好過了。
戶部的人,何嘗不知這裡頭的奧妙,自然是一個個沮喪著臉。
而此時,在西苑裡。
關於遼東的情況,魏忠賢大抵地做了一些匯報。
眼下遼東巡撫袁崇煥的戰略很清晰,就是屯田,加固九邊的防禦。
這種戰略,是和皮島總兵官毛文龍是相衝突的。
毛文龍認為,一旦明軍只龜縮不出,就等於將廣大的遼東腹地,交給了建奴。建奴人新占據了這麼大的土地,正好可以安養生息,同時,還可肅清朝廷丟棄的大量軍士。
要知道,在廣闊的遼東區域,除了九邊,因為明軍敗的太快,依舊還有不少衛所在各地堅持抵抗。
甚至有一些遼人,也不願被建奴統治,這種抵抗雖然零星,可朝廷龜縮於九邊,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這就意味著正告這些人,他們的抵抗已經沒有了希望,朝廷已經放棄了他們。
而一旦建奴人開始慢慢安撫這些人,時間拖得越久,建奴人的實力將不斷的壯大!
可怕的是,毛文龍壯大漢軍八旗,招攬大量的匠人。同時開始實施遷民之策,對於遼東的漢人百姓,但凡願意耕地的,送牛馬,送田地。
遼東有的是地,也多的是牛馬,這些牛馬大多是建奴人搶奪而來的,如今分發漢民,既使遼東漢民依附建奴,同時也依靠供糧和納稅、提供人力的手段,讓人數並不多的建奴人,力量越發的壯大。
而最可怕的是,一旦明軍龜縮,已經站穩腳跟的建奴人,勢必要掃蕩皮島和朝鮮!
而朝鮮和皮島在孤立無援之下,是斷然無法與建奴抗衡,這不但讓登萊的水師,失去了對遼南的供給能力,再無立足之地。朝鮮一旦戰敗,勢必倒向建奴,到時,建奴又可自朝鮮國徵發大量的錢糧。
九邊你就算再堅固,可以放手建奴一百次,可只要有一次防守失敗,那麼整個遼東,便要全線崩潰了。
雙方的奏疏,唇槍舌劍,今日你罵他誤國,明日他又罵你不停節調,意圖謀逆。
這倒也罷了,二人分歧雖厲害,卻又插上了一個寧遠總兵官滿桂。
袁崇煥上書說滿桂躊躇滿志,謾罵同僚,恐怕他會耽誤邊疆的大事。滿桂也上書,這位寧遠總兵官半天沒憋出一個屁來,不過顯然,是和袁崇煥有私人恩怨的。
這公仇、私怨摻雜一起,到了朝廷這裡,又引起了一番討論。
各部尚書的意思,其實還是支持袁崇煥的多,一方面袁崇煥是文臣,雖然和人關係不好,可朝廷對於這些總兵們還是有些戒備的。
而且大家都想守,守住九邊,只要京師無憂,至少省事。
可一旦出擊,或者採取攻守兼備的策略,那麼倘若敗了呢?
終究還是袁崇煥的方略更穩妥。
可天啟皇帝似乎不這樣看,此時他不得不佩服張靜一的眼光獨到了。
遼東最大的問題,確實不在戰略上,因為任何一個戰略,都有其戰略目標,只要這個目標達成,無論是攻還是守,其實都好處。
問題的關鍵在於,守,你要守得住,攻,你要能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