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5頁
畢竟這個時代,運輸的成本太高了,而且不遠萬里而來,若是老弱病殘,如此高的成本,顯然是划不來的。
那麼這就不難推測出,抽調來此的歐羅巴人,定是最精良和強壯之人。
放在大明,就當真是東林軍生員的級別,屬於勇冠三軍的精銳軍馬。
隨著王程所送來的消息越來越多,一個敵人的形象,也慢慢地浮現了出來。
敵人的數目,進行了一定的修正,即戰兵可能在五萬至十二萬上下,裝備精良,卻都是作戰經驗豐富的老卒。至少有三個歐羅巴國家聯合在了一起,艦船至少有一百七十艘,火炮在三千至五千門上下。
而艦船的製造水平極高,在當下,絕對是領先的水平。
畢竟在海上航行是有風險的,在這個時代,能夠穿越萬里碧波的艦船,本來就已屬當今天下的最高技藝水平了,尋常的海船,根本無法完成這樣的壯舉。
而他們的後勤補給的基地,理應是與福建隔海相望的琉球,在琉球的南部一帶。
張靜一看了最後的出來的結論時,也不禁倒吸一口涼氣。
雖說此時的歐洲,相互攻伐,幾乎各國都將所有的國庫開支,都投入了軍備。
可五至十二萬的戰兵,這對於整個歐洲而言,也絕對是一個恐怖的數字,尤其這些人,幾乎都是武裝到牙齒的軍馬,可以說,這傾盡了歐洲半數的軍事力量都不為過。
哪怕是大明,在軍校出現之前,真正能作戰的戰兵,其實也只是這個規模,而且因為常年武備鬆弛,官軍已經難有戰鬥力了,也只有少數類似於關寧鐵騎和當初戚家軍的殘部,尚還有比較高的戰鬥力。
而到了如今,整個東林軍校,能夠動用的戰兵,也不過是五萬至八萬的規模而已。
這尼德蘭人和佛郎機人,顯然是吃了槍藥,真打算孤注一擲了。
也由此可見,這一次銀行所帶來的危機,某種程度而言,對於整個歐洲的影響頗深,已到了非孤注一擲不可的地步。
張靜一深吸一口氣,對於這件事很是慎重,一面繼續上奏,一面則不斷的催促王程繼續刺探,以此讓朝廷做好萬全準備。
第七百五十七章 禮義廉
張靜一的奏報,又以此激起了朝中的動盪。
很明顯,這一次張靜一的奏報更加明確,並且認為海上敵人的規模,必然巨大。
絕不只是人們中想像中的海寇這樣簡單。
這是一支精良的軍隊,武裝到了牙齒。
一時之間,朝中倒是開始起了爭議。
次日的廷議,議的就是此事。
天啟皇帝沒有到場。
主持廷議的乃是黃立極。
黃立極倒是痛快,今日議的就是錦衣衛的奏報。
奏報內閣和六部已經傳閱過了,所以直接進入正題。
先是黃立極道:「近十萬軍馬,浩浩蕩蕩,殺奔而來,若果如此,那麼這佛郎機之賊,便為倭寇百倍,諸公……此時心裡只怕都在嘀咕,覺得是否有誇大其詞之嫌,可一旦這奏報成真,這沿岸軍馬百姓,勢必生靈塗炭,我等為臣,理當上報國家,下安黎民。正因如此,所以今日不論其他,只問賊寇來襲之事,朝廷該立即拿出一個行之有效的章程,作應對之策。」
說著,黃立極坐下。
孫承宗性子比較急:「黃公所言甚是,此事非同小可。當初倭寇襲邊,我沿岸百姓便損失慘重,自山東、南直隸、浙江、福建、廣東諸省,俱為我大明豐腴之地,更是國家賦稅所在,一旦有失,則便是我等尸位素餐了。」
他說罷,眾臣已開始竊竊私語起來。
有人道:「那麼孫公有何策?」
孫承宗想了想:「老夫的辦法倒是很簡單,朝廷理應派欽差至沿岸數省,設督師,總攬水陸軍馬,如此,方才好協調水師和陸軍。只有職權統一了,才可便宜行事。」
這其實倒也是大明的常例了。
最初的時候,哪一個地方出了事,朝廷往往派總兵去都督該省的軍事,不過很快,大家就發現,單憑總兵是沒有辦法解決大問題的,因為總兵只是一個武官,調動不了任何一個文臣,單純的負責軍事,也調不動本地的官員進行配合。
於是到了後來,朝廷便欽差了人員,成為巡撫,以巡撫的名義,負責該省的民政和軍政。
這倒是協調好了,可問題再到後來,又出了問題。
因為巡撫只能管一省的事,可倭寇出現之後,大家發現,你浙江巡撫指揮調度得當,浙江成了難啃的骨頭,結果人家立即跑去了福建或者是南直隸,而浙江巡撫的兵馬,一見倭寇逃至了臨省,卻也只能望洋興嘆,不敢越雷池一步。
畢竟,他們沒有這個職權,一旦過界,就可能要背上擅調兵馬的忤逆之罪。
嘉靖年間的時候,為了便宜行事,於是朝廷索性,便派出欽差,任為總督,而這總督,往往管理二至三省的軍事,在他的轄下,但凡是倭寇蔓延的地方,都可以管,這便為解決倭寇問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可現在,一旦奏報成真,一旦對方從海上襲擊,就完全不可能是兩省至三省的問題了,可以說,沿岸的六七省,都隨時可能成為敵人的攻擊目標。
為了方便調度,節制所有的資源和兵馬,就必須得有一個督師親自去坐鎮,才有資格轄制這七八省的軍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