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495頁

    「先生,夫人的話很對,莊繼華指望不上了,」曾仲鳴也立刻表示支持:「當我們還是有辦法,余漢謀在廣東,張發奎在安徽,他們手上都握有重兵,余漢謀還有廣東地盤,此外,還有個人,龍雲,龍雲雖說已經離開雲南,但他的勢力還在,他的兩個兒子都沒有隨五十八軍出征,而是留在雲南,他對雲南還有很強的影響力。」

    曾仲鳴沒提劉文輝,在他看來劉文輝已經被莊繼華綁上戰車,這次力主推薦莊繼華為四川省主席的川軍將領中,劉文輝排名僅在田頌堯之後,而且劉文輝是四川開發公司的股東,他不可能違背莊繼華的意見。

    「先生,我願去廣東,說服余漢謀。」陶希聖站起來主動請纓。

    汪精衛沉默著,失落塞滿了他的心,這股失落不但來自莊繼華,更多的來自陳公博。與莊繼華不同,陳公博一直是他的左右手,從廣州時期就跟隨他,期間倆人雖有爭執,但絕沒有根本分歧,可今天陳公博卻始終堅持他的觀點,反對單獨與日本人談判,這對他的震撼很大。

    「四哥,不要再猶豫了,」陳璧君有些焦慮地叫道:「這個機會千載難逢,能不能把蔣介石趕下台就在此一舉,這麼好的機會,你還猶豫什麼。」

    汪精衛轉身過來抬頭滿滿的說:「和平運動是條很艱難的路,風險很大,我們必須萬分小心,公博的顧慮有些道理,告訴高宗武和梅思平,與日本人的談判一定要講清楚撤軍問題,這關係到我們行動的合法性。至於國內,廣東余漢謀和安徽張發奎,請夫人走一趟,與他們仔細談談,希聖,你回武漢聯絡龍雲,至於劉文輝,我另派人聯繫。」  

    「好,就這樣干,」陳璧君拍手稱到:「就讓他們看看,到底是我們賣國還是他們誤國,明天我就去廣東。」

    「既然如此,我明天就飛回武漢,」陶希聖也站起來準備告辭,汪精衛叫住他,嚴肅的說:「你回去一定要跟周佛海講清楚,撤軍時間,滿洲國,賠款,這三個問題一定要談清楚,要形成文字,日本代表要簽字同意,否則寧可終止談判。」

    「我明白,請先生放心,我們不是賣國,而是尋求和平,這三條我們不能不能讓步。」陶希聖點點頭,也很嚴肅的回答道,他清楚這三條的分量,賣國與和平就在三條上。

    等他們都走後,汪精衛和陳璧君相對無言,汪精衛回到樓上的書房,陳璧君吩咐張媽煮點蓮子羹,然後倒了杯茶端到書房中。

    沒等她說話,汪精衛卻首先開口:「你不該對公博那樣,他的顧慮還是有幾分道理的。」

    陳璧君將茶杯放在汪精衛身前:「我就是氣不過,陳公博沒有以前那股衝勁了,以前是說干就干,現在呢,瞻前顧後,判若兩人,也不知這兩年他是怎麼啦。」

    「唉,今日中國乃千年沒有的大變,以公博那種多思之人,自然思索更多,也就小心更多,其實這不是壞事。」汪精衛平靜的說,在這間書房裡,他感到很平靜,以往也是這樣,每當思緒煩躁之時,他便到書房來小息片刻,很快便恢復平靜,今天也是這樣。  

    「幹大事哪能瞻前顧後,婆婆媽媽。」陳璧君眉宇間充滿不屑:「公博是不是老了。」

    「那我豈不就更老,」汪精衛淡淡一笑:「其實,公博和莊文革提出的都有道理,日本人的確善變,萬一我們作出反應後,日本人變卦了呢?我們該何以自處。」

    「四哥,你又來了,日本人那有他們說的那樣不堪,」陳璧君說:「國家之間交往講究信譽,如果他們變卦,我們也變,不就行了,大不了從此脫離政治,我們一起回南洋老家。」

    說到這裡,她看了看汪精衛的臉色,見他神色平靜,便繼續說:「其實老蔣也想和談,只不過日本人不願與他談,既然這樣,這個責任就只能由我們擔起來,你別看蔣介石口號喊得高,共產黨、馮玉祥之流的調子更高,為什麼?不就是借抗日這塊牌子,企圖東山再起嗎。要沒有這塊牌子,馮玉祥要不了幾年就得從政壇上消失,到泰山讀書去,共產黨要不了幾年就得被趕到蘇俄去。哼,可笑,好人他們作,壞人,我們干,可究竟誰真正在操心國家呢?我敢說還是我們,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四哥,不用猶豫,認準了就走下去。」

    「唉,」汪精衛長長嘆息,陳璧君見他心有所動,便繼續說道:「四哥,這十幾年來,我們與蔣介石相鬥為什麼總是處在下風,就是猶豫彷徨;可蔣介石呢?從中山艦到中原大戰,他是怎麼作的,中山艦斷然調兵包圍顧問處,民國十八年,他斷然軟禁李任潮,砍斷李宗仁白崇禧一支臂膀;民國二十年,他又冒天下之大不韙,軟禁了胡展堂。軟禁李任潮,打垮了桂系;軟禁胡展堂,獲得約法之爭的勝利。而我們呢,事事要想,事事都怕,事事落空,四哥,不能再這樣了,再這樣下去,我們永遠不能推翻蔣介石的專制統治。」

    汪精衛思前想後,越來越感到陳璧君說得對,這些年蔣介石的勢力越來越強,行事愈加肆無忌憚,看來真該改弦易轍了。

    「你說得對,我們不能這樣瞻前顧後,和談還是要繼續,只要日本人答應撤軍,不要求我們承認滿洲國,不賠償軍費,就可以簽訂條約。」汪精衛抬頭看著陳璧君,見她又要質疑,便鄭重解釋道:「壁君,這三條一點不能變,這是我們的基本條件,也是以後我們取得國民諒解的關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495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