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323頁

    莊繼華的話音一落,對莊繼華了解較多的蔣先雲就知道,莊繼華開始動手了,他要通過這兩個法律限制工農運動。

    莊繼華也是經過權衡,改黨內合作為黨外合作,這個話題太敏感,而且有西山會議派在前,很容易給人以誤會,招致兩黨的反對;所以他與曾擴情、賀衷寒等人商議後,決定先從工農運動入手。

    第一部 黃埔風雲 第四章 大革命風雲 第二十六節 議案(二)

    蔣先雲他們互相交換一下眼色,熊雄站起來問道:「文革,你有這兩個法案的具體草本嗎?」

    「有一個草本,我給大家念念。」說著莊繼華從兜里掏出準備好的法案,這個法案其實就是前世的中國和美國勞動法的綜合,比如建立工會,確定最低工資,勞動合同,工作時間等等,除了勞工福利,這個時代雖然有保險公司,可卻還沒有社會保險的概念,而且社會保險必須由政府出面,在確立對全國的統治之前,社會保險不可能推廣。

    這個法案中有很多內容是工會一直追求的,比如降低勞動時間,工會集體談判,工傷保障等等,但莊繼華也設置上線,比如罷工,規定罷工之前必須向政府申請,政府必須在七十二小時內予以答覆,過期則算自動承認;若不準則必須有正當的理由,工會方面可以在七日內再行申請;遊行也是如此;罷工發生後政府有責任和權力進行調解,更罷工糾察隊的權力進行了詳細規定。  

    隨後的保護農民法,則重點在限制田租,允許農民組建農會,是人借貸的最高利息標準等等,也沒有限制農會的條款。

    這個法案中隱性的東西更多,比如農會,農民有建立農會的自由,也有加入和退出農會的自由,這樣的話,如果農民願意可以組建多個農會,其次,對農民的定義是農村工作和生活的人,按照這個定義,地主也是農民。

    還沒等人提問,莊繼華又說:「還有一個補充法案,私有財產保護法,這三個法案是配套的。」

    蔣先雲立刻明白,私有財產保護法就是莊繼華防止吃得太多的措施,他清楚的記得莊繼華在桌上畫的兩條線,吃不飽會被餓死,吃得太多會被漲死。私有財產保護法首先就聲明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除國家特殊需要和法庭宣布以外,任何團體不得以任何藉口占有他人財產等等。按照這個法案,就排除了蘇俄平分土地的可能,也排除了沒收工廠的可能。

    汪精衛神色嚴肅,莊繼華的這三個法案必將在二大上掀起大風波,誰支持誰反對還能難說,共產黨方面曾經提出過將最低工資和工作時間作一個政策,可是國民黨中很多人反對,甚至當時的廖仲愷都沒有支持,更何況還限制了農村的地租和利息,國民黨方面的理由是這些東西可以由雙方自由商定,政府不應該干涉。  

    同樣國民黨曾經提出限制罷工,限制遊行的主張,共產黨則旗幟鮮明的反對,這三個法案都有兩黨主張的東西,也都有兩黨反對的東西。

    誰支持誰反對只有明天才知道。

    鮮明的莊繼華風格,任何時候都有制約。蔣介石沒想到莊繼華居然搞出這麼三個法案,而且這麼快,他比汪精衛更悲觀,對這三個法案不抱希望。

    蔣先雲站起來問道:「文革,你能說說為什麼要制定這三個法案嗎?要是只通過其中一部,或者兩部,怎麼辦?」

    楊其剛驚訝的看著蔣先雲,蔣先雲話里的意思是他要支持這個法案;顯然熊雄與楊其剛的感覺相同,他也吃驚的看著蔣先雲。

    莊繼華點點頭感激的看看蔣先云:「我解釋一下,二大只是我黨的代表大會,法律應該由政府頒布,但可以由我黨推動,所以我要提交給大會的是加快立法,成立立法委員會的議案,而不是這三個法律草案,這三個法律草案我將提交立法委員會。」

    汪精衛和蔣介石同時在心裡搖頭,這下莊繼華暴露出經驗不夠的弱點,立法委員會完全可以把草案修改得面目全非,而且可以拖著不辦。

    誰知道莊繼華好像猜著他們的心思似的,又接著說:「我將建議立法委員會由國共兩黨人士組成,如果可以再邀請社會賢達參加,每條法律有2/3多數通過即可。同時定期向新聞界公開法律進度細節,包括那些人贊成,那些人反對,或者立法委員會幹脆向新聞界開放,允許記者隨時採訪、旁聽。如此國民可以隨時了解法律制定的進度以及為什麼要制定這項法律,這樣也算完成一次簡單的普法教育。」  

    這下眾人均感迷惑,為什麼要這樣?汪精衛和蔣介石都在猜莊繼華的用意,汪精衛撐不住氣,首先開口問道:「文革,你能解釋一下為什麼要這樣嗎?」

    「好的,汪主席,」莊繼華點頭道:「法律說起來複雜,其實也簡單,法律條文的本質是社會各階層利益的妥協,對弱者的保護,因此制定法律的人最好來自社會各階層,如果說共產黨是農工的代表的話,那麼國民黨就是商人、知識分子、中小地主以及富農的代表,他們在一起達成妥協,那麼資方利益和工人利益,地主利益和農民利益就達到平衡。法律條款也就確定,如果某一方的利益過於超過另一方,法律條款就不可能制定出,沒有法律誰的利益都不能得到保護。西方法學界有句話,不能保護平民的法律也不能保護皇帝。」

    「向新聞界開放目的是讓立法委員會的統治工作積極性更高點,如果他們懶惰了,國民就會知道,就會有人罵他的。」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323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