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3頁
「順江直下,看上去很好,順理成章,晉滅東吳就是這樣做的,但不能生搬硬套,」林蔚立刻接過話題,繼續說到:「京滬杭地區對戰後我們穩定國家非常重要,特別是上海,上海一旦毀於戰火,中央要拿多少錢才能重建一個上海。而從歷史來看,每次大戰之後,國家必定進入一個財政困難時期,沒有上海的財政,國家財政勢必更加困難。所以我認為,文革的戰略可行。」
蔣介石、陳誠都露出深思的神態,宋美齡關切的問:「文革,鄂北戰役後,救濟難民需要多少錢?」
「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收到詳細報告,不過統計幾個主戰場,宜城京山鍾祥,難民人數已經有七十多萬,如果再加上信陽應城,我估計絕不會低於一百萬,如果再把漢口漢陽算上,總的人數會在一百五十萬到兩百萬之間。」莊繼華斟酌著說。
「那目前有什麼辦法呢?」宋美齡擔心的問。
「我制定了計劃,駐軍邊休整邊幫助難民,首先是幫助難民重建家園,駐軍要拿出部分帳篷,或先幫他們建臨時住所,在兩個月內幫助他們建好房屋,此外就是幫助農民春耕,還有就是必須大力推行減租減息,建議校長,對戰區範圍實行免稅或降稅。之所以要免稅或降稅,一方面是讓百姓緩口氣,另一方面也是為下一步進攻打下基礎。」
「下一步進攻?」陳誠納悶的反問了一句。
「到目前為止,西南三省的人力或者還有裕,但物力實際已經耗盡,再也無法提供更多的物資,我們必須以新光復區域支撐戰爭,但首先需要讓新光復區緩口氣。」莊繼華解釋說。
「自古湖廣熟天下足,收復兩湖,糧食上,我們應該寬鬆很多。」陳誠語氣有些遲疑。
「糧食上雖然寬鬆了,可其他方面依舊緊張。」林蔚卻罕見的補充了一句:「而且戰場越來越大,將來各種可能性都存在。」
陳誠猶豫下,緩緩點頭,物資方面看,除了糧食之外,還有棉花、布匹等,而且戰場會越打越大,這些物資能不能滿足需要還是個未知數。
「委員長閣下,」威爾基緩緩開口:「如此看來,打通滇緬線就更有必要了,一旦滇緬公路打通,盟國便能提供更多物資。」
蔣介石淡淡一笑站起來:「非常感謝威爾基先生,光復武漢,是件天大的好事,振奮了軍心民心,增強了全軍抗戰必勝的信念。辭修,文革,蔚文,伯陵領我到各處看看,這阿南惟幾的司令部還不錯,以前這是武漢大學的校園吧。」
「是的,日軍占領武漢後,十一軍司令部便設在這裡。」薛岳站起來答道。
宋美齡迎著威爾基和布雷恩走過去,邀請他們到花園裡散布;威爾基和布雷恩完全知道蔣介石肯定要與他的幕僚商議,然後才能決定未來的政略和戰略。
多年以後,威爾基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此刻我完全明白了,中國領導人為何對反攻有這樣多的顧慮,他們除了考慮正常的軍事因素外,他們還必須考慮政治,經濟,而這些因素很可能決定在軍事上的決策,這與在歐洲作戰完全不一樣。……」
「蔚文,武漢光復後,武漢市長人選有沒有想法?」在上樓的樓梯上,蔣介石見威爾基出去了,開口便問林蔚。
林蔚略微想想:「是不是徵求下陳立夫和楊暢卿的意見?」
林蔚的這話很有道理,陳立夫是中央組織部,楊永泰是國民政府主席,他們的態度非常重要。沒想到蔣介石微微搖頭:「陳立夫推薦為張道藩湖北省主席,李彥國武漢市長;楊暢卿舉薦熊式輝為湖北省主席,蔡省三為武漢市長。」
陳誠四人一下便沉默了,誰都知道這潭水的深度,林蔚、薛岳根本不想摻合進去,莊繼華目光亂轉,心中早有定見,他們當中唯一可能支持陳立夫的只有陳誠,在去年,兩人結成同盟,共同陰了莊繼華一把,可陳誠知道,楊永泰代表的政學系實際已經瓦解,張群、熊式輝成了蔣介石嫡系,楊永泰則成了蔣經國老師,蔡省三是蔣經國的心腹,楊永泰舉薦這個人,明顯是為蔣經國鋪路,反對他,蔣經國,更重要的是蔣介石會怎麼想。
「文革,你是怎麼看的?」見四人都不開口,蔣介石乾脆直接點莊繼華的名。
林蔚輕輕舒口氣,莊繼華則苦笑下,他想了想說:「校長,作為戰區司令,按道理,我是不該干涉地方行政官員任命的。」
莊繼華先把自己撇清,然後才提出自己的觀點:「我以為湖北和武漢的問題可以放在抗戰建國的整個戰略上考慮。」
陳誠心中一撇嘴,這個莊繼華就是愛弄玄虛,這明明是兩派在爭權奪利,卻說什麼整個戰略,真是笑話。
「抗戰建國,不僅僅是實業和經濟,我認為必須完成軍令政令的統一,如果完成不了,那麼黨內的軍令政令統一也應該做到。」
這兩句話很有殺傷力,國民黨從來沒統一過,黨內軍內都沒有,蔣介石苦戰九年,到抗戰開始前,也沒能完全統一中國。
「在軍中,有中央軍和地方軍之別,中央數次想整編地方軍,都受到地方將領極力抗拒,究其原因,地方將領擔心失去軍隊後,他們的利益受到損害,另外,很多地方將領除了會打仗外,其他什麼都不懂。可有些地方將領同樣文武雙全。所以我認為熊式輝出任湖北省主席是可行的,但蔡省三擔任武漢市長不合適,不過可以擔任武漢市黨部主任,另外,我建議將整個湖北劃分為六個警備區,警備司令部設在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