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803頁

    「巫山呀,我不是讓你跟著毛澤東嗎,你怎麼跑鄂豫皖去了,你怎麼就不能聽我一次。」莊繼華在心裡哀嘆。

    「蔣先雲君,湖南新田人士,少年時家境窮苦,賴寡母艱辛撫育,俄而受族人資助入學,成績優異,五四運動,任湘南學生總幹事,憤軍閥之盤剝貪婪,怒列強之侵略,接受蘇俄之革命理念,與毛澤東、李立三二先生在安源領導工人罷工,為工人爭取權益,後在水口山獨立領導工人鬥爭,乃湖南境內最早的共產黨人之一。國共合作,總理黃埔建校,蔣君千里赴考,以第一名錄取,入黃埔一期。

    軍校之中,蔣君各項科目均列第一,此項記錄至今未有人打破;奉校長之命組織青年軍人聯合會,團結青年,為黃埔學生領袖,黃埔師長皆許為國家棟樑;東征軍興,蔣君率百人之眾襲淡水,破千人之堅城,俘敵酋,立奇功;錦湖血戰,林軍十倍攻我,情勢危急萬分,蔣君高呼酣戰,喋血沙場,負三創不下火線,三軍振奮,遂潰林逆;劉揚叛亂,蔣君隨軍平叛再立殊功;二次東征,強攻惠州,蔣君率敢死隊,奮勇搶城,再度負傷,終破惠州,陳逆膽寒。

    整頓川軍,蔣君以黨代表之職,再負重任,兩萬川軍,順利改編成忠誠黨軍,創中央改編地方軍隊之首例;中山艦後,兩黨糾葛,共產黨員退出一軍,校長挽留,蔣君首先登台,寧辭高官,絕不負信仰,其感召下,大部分黃埔共產黨人退出一軍,令人惋惜。  

    北伐軍起,校長不以信仰之別,拔入機要,蔣君慨然隨行;贛漢對立,兩黨破裂在即,蔣君即辭贛歸漢,任武漢總工會糾察隊長職,然因黃埔之經歷,受黨內同志批評,蔣君忍辱負重,毫無怨言,默然變糾察隊為勁旅;南昌兵變,蔣君為其重要分子;潮汕失敗後,蔣君輾轉入大別山,縱橫鄂豫皖三省,成為校長之心腹大患,共產黨之卓越領導者。

    然驚聞G黨肅反,事涉蔣君,竟被處決,罪乃投敵,嗚呼!豈有投敵之蔣君,豈有背主義之蔣君;況蔣君若投政府,何用此時!莫須有之罪名爾。

    我與蔣君,相識於廣州,相交於黃埔,相知於革命。我知其為共產黨人,知其為黃埔特支書記,知其直接受廣東區委之領導,然我敬其道德人品,乃真誠相交,同學因而戲為黃埔雙雄,蔣君名副其實,我自愧不如。

    蔣君之罪名讓我實難接受。蔣君自接受共產主義,始終堅信如一,不受任何誘惑;昔年離贛,校長愛其才,許重任以挽留,然其堅辭,回到武漢;校長始終不忍相棄,托人帶話,任何時候來寧,均委重任,師生情誼不絕,蔣君堅持不動。

    故蔣君絕不會背棄主義,蔣君之死源於共產黨內部傾軋,或為偏執;此二者我更信後者。蔣君不是眷戀權位之人,也不是爭權奪利之人,故他的死,必源於G黨內部偏執情緒爆發,這種偏執視一切不同意見者為非馬克思信徒,非馬克思信徒就是罪,就應當被誅殺,就應當送上共產主義的祭壇!  

    ……

    1927年我遠赴歐洲之時,再也沒有蔣君的消息,待我重回國內,蔣君已經是鄂豫皖紅軍的領導人,我對此毫不意外,以他的才華,當能創此局面。

    ……

    惜哉,蔣君,痛哉,蔣君;我失良友!」

    這篇《悼蔣先雲君》在《渝州晚報》上發表後,重慶官場一時失聲,上海南京轉載後,南京上海官場也同時沉默。

    「你想做什麼?」李之龍的神態有些焦急,口氣有點不客氣:「你也知道校長你對不是很信任,幹嘛非要在這個時候,去碰這根紅線。你瘋了!」

    莊繼華淡淡的搖頭,他就是想出這口氣,蔣先雲死得太不值得了,應該為他鳴冤,他在心裡還隱隱在埋怨周恩來,為什麼非要把蔣先雲派去鄂豫皖,他湖南人,為什麼不把他派去江西呢?將來遇見一定要問問他。

    新聞界平靜兩天之後,仿佛睡醒了,又仿佛燒開的水,沸騰了!

    第二部 經略西南 第五章 跋涉 第七節 悼蔣先雲(二)

    這是第一次國民黨高級將領為一名共產黨員公開寫憑弔文章,而且毫不吝嗇溢美之詞,高度稱讚他的人品才學。全篇讀來,一個信仰堅定,意志剛強,英勇善戰,足智多謀的共產黨人形象躍然紙上,他最後的悲劇更是讓人潸然淚下。  

    從南京傳來的消息更是讓人摸不著頭腦,小道消息稱蔣介石聽說蔣先雲死後,在廬山美廬設祭,痛悔當初未能挽留住他。

    這下記者們興奮了,他們開動各種關係挖掘當初黃埔島上究竟發生了什麼,當年黃埔軍校的師生無論在朝還是在野的都成為明星,遭到記者的圍堵,一篇篇報導喧囂紙上,而後更深入的報導出現了。

    「1927年,共產黨挖空國民黨的跡象愈加明顯,國民革命軍在前方奮戰,共產黨發動工農運動,在後方接收政權,成了國民黨打天下,共產黨坐天下的局面,為了扭轉這種局面,委員長不得不斷然下令清黨……」《兩難之間,委員長選擇清黨》國民黨機關報《中央日報》報導。

    「當年加入黃埔的國國民黨員和共產黨員都是抱有一顆救國救民的心,他們都是一群熱血沸騰、充滿理想的青年,在隨後的戰爭中,他們浴血疆場,奮勇作戰,第一期畢業的六百多名學生,到北伐開始前就剩下一百多人,其中絕大部分戰死在兩次東征和平叛中……可以毫不諱言的是沒有黃埔軍校,沒有他們的犧牲,就沒有今日的國民政府,中國依然處在黑暗的北洋政府統治之下……」比較中立的《為了主義,黃埔分裂了》的《大公報》的報導。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803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