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害怕驚擾熟睡的人,宋平安一動不敢動,就連呼吸都儘量放輕。側耳聆聽近在咫尺的心跳聲,卻在不知不覺間合眼沉睡。
皇帝醒來的時候,宋平安還在睡,他仔細地看著眼前這個長相不怎樣的男子,卻發現其實他的每一個部位都長得恰到好處,越看越順眼。
他身上有一股淡淡的氣息,似有若無,需要貼近去嗅才能發覺,這股氣息總令他感到心安,從第一次相遇起至今,都是如此。
年輕的皇帝在床上看著熟睡的人,做了一個決定。
宋平安醒來的時候,秦公公告訴他,皇上去了慈寧宮。
慈寧宮,是如今的太皇太后的住所。燁華來到後揮退左右,一個人進入新建不久的祠堂,已經滿頭華發的老婦人跪坐在佛前,燁華輕步走到她身邊,坐到她旁邊放置的蒲團上,小聲喊了句:「皇祖母。」老婦人一直默念經文沒有搭理他,直到告一段落,才閉著眼道:「皇上有空來看哀家了?」燁華不搭話,老婦人睜開眼睛,看一會兒高處的佛像,才對燁華道:「皇上找哀家有何事?」「皇祖母雖然退居後宮不問政事,但朕想,朝中上下所有事,定是瞞不住您,朕找皇祖母所為何事,皇祖母想必一定知道。」老婦人朝燁華瞟去一眼,哼笑道:「皇上這是在怪哀家呢?」「孫兒不敢。」燁華垂下眼睛。
老婦人執起念珠站起來,口中喃念:「等翅膀硬了,還有何不敢的。」燁華也跟著站起來,留在原處看著老婦人從一本佛經中取出一紙信封。
「皇上來找哀家,證明皇上已經撐不下去了,國之大事,並不能事事如意,遠比你想像的還要困難,經歷這件事,皇上想必懂得不少。當初為早日助你奪回皇權,處死四位輔政大臣的事情是處理得糙率了些,才會導致今天這場局面。哀家料想會有這一日,便也留了一手。皇上派人拿好這封信趕到北方慕容家交給慕容家主,他自會為你排憂解難。屆時,不管他提出任何要求,皇上都要一一滿足,不得有任何延誤,事情處理完後,皇上也請從此不要再打擾慕容家。」燁華接過信封,不由輕蹙眉頭。
慕容家族長居北方高地,向來與世無爭,他們家看似也沒出過什麼名人,更沒有在世間留下什麼比較轟動的事情,說是低調處世也不為過,是很容易就會被人遺忘的一個家族。燁華有些不解為什麼太皇太后會提起慕容家,並把它看得很重要。
但既然是這個深謀遠慮的人推薦的人,想必,一定有她的理由。
「慕容家向來不參與國事,若不是哀家曾經救過慕容家主,也得不來這樣的機會。」看他蹙眉,老婦人意味深長地又道。
燁華拿著信封,退後一步,「皇祖母,事情緊急,那孫兒就先去辦事了。」「去吧。」
燁華頭也不回地走出去,意外地發現皇太后正站在門外。
「皇上。」皇太后示禮。
「母后。」燁華回禮。
「母后,朕還有要事,先行一步,改日再來向您問安。」說完,也不等皇太后回話,拂袖匆匆離去。
期間他一直沒回過頭,也不知道皇太后一直目送他離去,而後才提裙進屋,見到立於屋中的太皇太后,輕道:「母后。」太皇太后輕嘆一口氣:「那孩子在心裡恨著我們。」想起之前燁華連一句話都不願多說的轉身離去,太后眼帘一垂,低聲道:「母后,我們都是為了他好,假以時日,他定會明了。」太皇太后不語,轉身走向內屋,太后慢一步跟上。
開元十五年三月,西狄將領諾塔率軍二十萬攻占邵氏皇朝邊境潼關,邵氏大軍被逼退至百里地外的落霞關。六月,落霞關失守,國土相繼被占領,邵氏皇朝軍隊損失慘重,一時之間朝野震驚,舉國慌亂。六月下旬,皇宮裡一名信使快馬加鞭疾馳萬里換馬無數送信趕至北方慕容家。七月初,慕容家主率其子與親屬共三名,接過領兵虎符,趕赴戰場。
八月,經過一個月與西狄軍隊虛與委蛇,於八月十七日誘得意忘形的西狄外敵進入埋伏地,一舉殲沒,此戰大捷,落霞關奪回,西狄副將戰死,將軍諾塔僥倖逃離,俘虜敵兵三萬,敵方戰死近一萬,邵氏皇朝軍隊傷亡共計三千名。
二十三日,軍隊在落霞關處經過六日休整,於當日深夜,兵分三路突襲被敵寇攻占的潼關,敵軍被殺個措手不及,儘管迅速調整,但仍不敵在慕容家主帶領下取得大捷後軍心大振的二十萬大軍。最終,占據潼關的西狄軍隊,被從三面趕至的軍隊夾攻,腹背受敵,於第二日午時被攻進潼關,整個西狄軍隊軍心潰散,不堪一擊。此戰大捷,敵將諾塔領剩下不到兩萬的殘兵退回被一條大河分隔邊界的西狄國境。
邵氏皇朝軍乘勝追擊,直攻入敵國邊境,一連奪下敵國三處要塞。面對國土曾經被占領,國家百姓被凌辱而心存憤恨的軍隊,慕容家主嚴厲制止對敵國百姓進行報復,凡是不聽軍令騷擾百姓者,殺無赦!
此後,軍隊一路大捷,直逼近敵國國都,迫使西狄國主派出使者求和。經過數月協商,西狄國主願意割讓部分土地和每年進貢大量寶物給邵氏皇朝以換長年和平相交。
將近半年的戰亂,從一開始的節節敗退到後來的一路大捷,致使西狄國主主動求和告終。
因為奪權案而斬殺無數有志之士引起的國難,這次事件在史上又被稱為四仕之難。
經歷這次事件,為佑皇朝長治久安,同年十二月隆慶帝改年號平安。
開元十五年十月,隆慶帝下令放寬科舉條件,每三年一次的會試改為一年一次,武舉同例。
隆慶帝此令讓天下人叫好不已,邵氏皇朝之前一直由四位大臣專政,皇帝無實權,科舉形同虛設,稍有才華又想加官之人只要有人送錢舉薦就能直接跟在四位大臣左右,導致天下無數不願同流合污的莘莘學子投報無門仰天長嘆。
慕容家主於戰局穩定後不接任何功名,不收任何嘉獎,不顧隆慶帝再三挽留,還回兵符便繼續退隱北方慕容家了,其子與其親屬三人則留下培養帶兵能人,時日一到,也將離開趕回慕容家。
隆慶帝對此扼腕不已卻也無奈,下令此後不管朝中何人,都不能擾亂慕容家與世無爭的清靜。
十七歲的隆慶帝經過這次的事件,日後處理政務更為高明圓滑,最終成為名傳千古的英明帝王。
宋平安一出宮就會去找瘋子鄭容貞,知道這個瘋子喜歡喝酒,宋平安偶爾會帶一壺酒給他,不過是一壺粗劣的雜糧酒,卻也能讓這個整天不知道在幹什麼的鄭容貞樂得跟什麼似的。
瘋子鄭容貞住的地方比宋平安家還要小還要破敗,外面一下雨,他家肯定也跟著一起下個不停。宋平安曾經提議幫他修一修屋頂,鄭容貞神秘兮兮一笑,道:「修什麼,這叫與天共樂懂得不?」宋平安老實地搖搖頭,道:「我只知道要是晚上雨水一直滴到床上,我肯定睡不著。」鄭容貞聽罷,放聲大笑。
宋平安不知道他是真的瘋還是假瘋,有時候覺得他沒瘋,有時候又覺得他瘋得厲害。
他整天神神叨叨,也不像個正常人去工作掙錢養家餬口什麼的,可有時候,他滿口道理還真能唬人,比如現在——「放寬科舉條件的確是個不錯的點子,可是這治標不治本呀。」宋平安正在給他倒酒,聽完他這話,便放下酒壺問道:「為什麼?」今天他們討論的內容就圍繞這個讓天下讀書人興奮不已的事情。宋平安不識字,本不該湊什麼熱鬧,但放皇榜公告這件事時,人們臉上難掩的興奮也不由感染了他,回來跟鄭容貞一說,向來對朝廷嫌棄得很的他也不由點點頭,可很快便話鋒一轉,又挑起朝廷的錯處來。
「皇帝放寬科舉條件為的是什麼?不過是想為朝廷多添些人才,可人才是經過磨礪,經過培養才逐漸形成的。當年皇帝一聲令下,斬殺多少讀書人?這時候真正能用的讀書人少啊,這一擴招,怕招上的多數是些庸才,要想多找些真正有本事的人,還得慢慢栽培。」鄭容貞拿起酒杯,一口飲盡,然後放下杯子示意宋平安再倒些,多倒些。
宋平安只得又給他滿上。
「那你說,如何才能治本?」
鄭容貞放到嘴邊的酒杯一頓,隨後才一口飲下:「百年樹人,十年樹木。廣開學院,多收學童。戰亂止息不過幾十年,這時候人們多數認為讀書還沒多種些糧食有用,皇帝最好還是先想辦法安定興盛國家,百姓吃飽了才會想其它,屆時學子自然會多起來。」宋平安繼續為他斟酒,卻暗暗把這些話記在心裡。
後來他把鄭容貞的原話同皇帝一說,少年皇帝思索良久,感慨道:「你這朋友還真有幾分想法。只是眼下戰事方休,國庫空虛,我問朝中一干大臣,儘是出些增稅擾民的餿主意。」後來皇帝又問平安:「你這朋友叫什麼,願不願意入朝為官,為朝廷效勞?」宋平安一聽,把頭搖得像撥浪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