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頁
這能說明兩點:
皇上在籌劃一件大事,或許又是一樁大案。
羅十一不再能接觸到核心機密,已經開始被邊緣化。
*
皇上守孝至誠,今年除夕,宮中不辦宮宴。
寧安華清晨進宮,聽皇上講完了廢話就能回家,正月也不用辦年酒吃年酒,深感國孝難得,恨不能再來幾年。
但為期一年的國孝還是結束了。
二月初八,寧安華再次送寧安碩進了貢院。
三月十五,會試放榜。
第76章 暗流
今科會試, 杏榜上有名者共二百七十九人,寧安碩排在第四十二位。這個名次不算極高,三鼎甲基本無望, 卻也絕對不低了。只要殿試不出差錯,至少一個二甲是有的。
再算上他的年齡, 他能在榜上就已極為難得。
別說在本朝, 就是往前再數幾百年,也少見十七歲的新科進士。
他有這份好成績, 寧安華自然高興。
可她發現, 她的高興和別人的不太一樣。
她的想法是:
這一年多, 寧安碩宵分廢寢,並無一日懈怠,終於得到回報, 沒有白費努力和光陰。等殿試結束,她是不是該和孩子高考完了的家長一樣,好生給他補補?
過兩年辦完他的婚事, 她也終於能功成身退,不用再管寧家的事, 每日省下的時間加起來, 一年能多一個月的清閒。
但她聽見檀衣和菊露私下議論的是:「舅老爺有了出身,就是老爺變心也不怕了。」
寧安華:……行吧。
連檀衣和菊露都這麼認為, 別人是怎麼看的,寧安華不用多猜就知道。
她再是「賢義智勇」的「清熙郡君」,世人也只會默認她是吏部尚書林如海的夫人。
或許殿試之後,她還會多添一重「本朝最年輕的進士寧安碩的長姐」這個身份。
意識到沿著這個思路往下深想, 她的心情會很不美好,寧安華及時打住了。
覆試過後[注], 三月十八,寧安碩在太極殿參加殿試。
世宗皇帝在時,殿試皆為考官出題、散題、監考、閱卷,皇帝只負責欽定前十名的名次。
但今次殿試,不僅是由皇上親自出題——策題為「清吏治」、「除官弊」、「治貪賄」——還是由皇上親自監考。
最後一名貢生交卷時,暮色早已降臨。
太極殿內燃起數百盞燈燭,將天子威嚴的身影照映出一派光明。
十日內,皇上又親自將二百七十九份試卷一一批閱過,與眾考官定下了新科進士的名次。
四月初一,傳臚大典。
建平十三年,策試天下貢士:
第一甲第一名,吳鴻。
第一甲第二名,古青。
第一甲第三名,孔陽平。
……
第二甲第十二名,寧安碩。
……
傳臚次日,新科進士宴於禮部,曰「瓊林宴」。
四月初五,狀元率諸進士上表謝恩。
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編修。二甲、三甲中年齡、相貌合格的諸人參加館選,共有四十六人選為庶吉士,「送翰林院讀書」。
寧安碩在庶吉士之列。
低調宴請過遠近親友,寧安華私下問寧安碩:「你是想搬出去,還是再住兩年?」
庶吉士雖無品級,也無俸祿,但若官路順遂,將來至少是二品,誰也不會拿庶吉士只當白身看。
因寧安碩年紀太小,且還沒成婚,是以他雖與林如海同輩,去年之前,林家和寧家也只混著叫他「舅爺」、「大爺」。
他中舉後,林家上下人等便已改口稱他為「舅老爺」了。
他中二甲後,寧家上下也稱他「老爺」,再不提「大爺」兩個字。
既是「老爺」了,他想搬出林家,住進「寧家」,也在情理之中。
不管他是搬是留,寧安華都會尊重他自己的想法。
寧安碩早定了主意,笑道:「求姐姐別嫌我,留我再住幾年罷。」
他有今日,離不開姐姐的養育之恩,更少不了姐夫的親身教導。他也一點都不在意被人說全靠姐姐姐夫。若才中了進士就搬走,豈不成了不知好歹,狼心狗肺了?
他自己搬出去做什麼「老爺」,哪有和姐姐、青兒住在一處高興?他搬得遠了,姐姐和青兒有什麼事,他都不能及時趕來。
再說,這麼多年,他早認姐夫是一家人了。
寧安華便笑道:「你想住就住,你不想走,我嫌你什麼?只有兩件事:第一件,你該把你那處宅子收拾出來,娶親總要用幾個月。第二件,菊影和摘雲的事該辦了。去年就商量好的,菊影跟了我十多年,她要去,我不能委屈了她。你好生選個吉日,他們成了禮,就讓魏樹和陶嬤嬤過來罷。」
菊影回來後,先照顧了一年松兒。松兒前年冬天搬去前院上學,因林家前院一概沒有年輕丫鬟服侍,她不便跟去,寧安華就撥她去照顧二姐兒幾個月。原本預備去年出國孝,就讓她和摘雲成婚,把魏樹、陶嬤嬤換過來,誰知又來了一年國孝。
國孝沒說不許各家的下人成親,不辦酒宴就是。
但菊影願意多留一年,寧安華也不想在國孝中草草讓她嫁走了,因此拖到如今。
寧安碩臉一紅:「宅子的事……我這就辦。姐姐想讓摘雲怎麼做,他不依樣做來,我收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