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頁
說到孩子,她真有兩分生氣了。
再說,他真的死了,她上哪兒再去尋一個這麼精純的木靈體修煉?
看林如海怔住了,她想再說兩句,催他趕緊把計劃和盤托出,又怕起到反作用,便只做出用十分力的模樣,要推開他出去。
林如海又如何不懂她的意思?
他任由寧安華推他打他,小心把她護住:「我早有意把這些都告訴你,又怕你知道了白擔心……」
寧安華笑問:「『早』是什麼時候?是成親那天,還是『今天早些時候』?」
林如海據實回答:「是我臨出門前的那幾天。」
對這個答案,寧安華還算滿意,便笑道:「我才說過,我最不喜歡別人替我做安排。我已經知道了一半,你還不全告訴我,不是更讓我擔心?好歹讓我知道個大概,心裡能有個底。」
她鬆了手勁:「還是你以為,我年輕,經歷的生死比你少,禁不住這樣大事麼。」
林如海扶著她坐回去:「你別急,我都告訴你。」
寧安華微笑:「你只說正事就好,別再想說好聽的哄我。」
林如海便道:「八年前,義忠親王謀反,上皇退位,陛下登基的事,妹妹可還記得?」
寧安華道:「記得。」
那時原身才十二歲,寧家不在京中,隨寧父在安徽太平府任一地知州,距離甚遠,因此義忠親王——當時還是賢妃所出的二皇子,因軍功封勇親王——謀反一事,沒有直接波及到寧家。
但寧父是外放小官,不入皇子們的眼,林如海作為現在的太上皇、當時的皇上親點的探花,又是景文侯之後,已逝榮國公之婿,在翰林院為侍讀學士,卻沒少被諸位皇子們利誘招攬。
原身那時已經開始幫林旭打理家事,林旭和寧父又是兒子女兒一樣教,因此林如海與寧父往來的信件,原身也看過幾封,對朝事也有所了解。
林如海雖八面玲瓏,能各家不沾,但賈代善在世時,與勇親王交往甚密,薛家更是快成了勇親王的錢袋子。
勇親王謀逆獲罪,他明面上沒受牽連,卻在當年春天就被外放了出去。
翰林院出身的官員,被外放出去歷練數年,回來再超擢,其實也是常例。
但林如海被外放已近九年,光在巡鹽任上就有了三年,箇中緣由……
林如海道:「陛下當年在諸位皇子中一直不顯,這些年雖登大位,也只聽得侍奉太上皇、皇太后純孝,除了仁孝之名外,餘下竟無半點政績別名傳出。」
私下議論天子畢竟不是那麼安全的事,寧安華便向他靠近了些。
林如海低聲道:「陛下登基後,在我之前,共任命了四位兩淮巡鹽御史。第一位一年期滿後調任。第二位在任兩年,現已升了工部尚書。第三位在任不到一年,便無疾而終。第四位也是在任兩年,因被檢舉徇私枉法,已被貶去瓊州了。」
寧安華道:「所以,皇上早知道兩淮鹽政有問題,七八年前就在想辦法整治了。」
只不過派來的三個御史,一個被收買了,一個失敗了,還有一個死了。
看來這才是他如此相信對方會給他下毒的原因。原來是有前車之鑑的。
而林如海作為賈家的女婿,身份比別人都有優勢。對方明知皇上的目的,也不會立刻對他下手,反而要觀察他、試探他、拉攏他。
皇上把他放在這個位置上,也一定有藉機考察他的意思。
「你手上有多少證據?」寧安華問。
「已有了八成。但若不是十足的鐵證,只怕呈上去也無用。」
皇太后甄氏,雖然無子,卻是太上皇的元配皇后,皇上的嫡母,身份貴重。[注4]
而正因為她無子,有了義忠親王謀反一事後,太上皇反而對她更加禮重。
「他們出手,是因為發覺你查到了什麼,還是因為你重聘娶我,讓他們知道你與賈家已經離心,所以沒了顧忌?」
甄太后的娘家弟媳,正是第一代榮國公賈演的親女兒,第二代榮國公賈代善的親妹妹,賈母的小姑子。
林如海笑道:「鄭重娶你,是我理應如此,才算對得起你,與這事無干。」
寧安華笑道:「表哥又說好聽的。」
林如海認真道:「哪怕我才到任就查出事實,也一定會上報陛下。此事關係到甄家存亡,不論何時,只要他們發現我並不與他們一心,也必定會對我下手。」
寧安華笑道:「好,這句我信你的。」
她也認真問:「你打算怎麼做?」
林如海看向她的眼裡含著深意:「等。」
「等?」
「等到我毒發,大夫能診斷出來。」
作者有話要說:
注1:私設。並且原著中的年齡在本文里都理解成虛歲哦。
注2:改自原著。
注3:原著確實是這麼寫的。
注4:原著中沒寫甄家在宮裡有貴妃,只寫了「(甄家)太太帶了姑娘進宮請安去了」,此時是第五十七回。而第五十五回時,宮中太妃欠安,五十七回甄家奉旨入京,五十八回老太妃薨了,或可以此推斷甄家在宮裡的人是「老太妃」。
也有人分析,這位老太妃是太上皇的長輩,所以一應禮儀規制非常的高。
但本文私設第五十八回薨的「老太妃」就是皇太后了,這樣人物關係能簡單點。上面賈家與甄家的親戚關係也是私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