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35頁

    溫家的佃戶看見溫善,很是拘謹,畢竟她再怎麼平易近人,那也是六品官員,跟他們這些佃戶身份懸殊。

    「小娘子今日怎麼過來了?田賦之事的話,溫內知已經與我們說過了,我們——」

    溫善笑了笑:「不必緊張,我不過是途徑此處,順道帶一位朋友來看看。」

    鄴嬰之第一次來溫家的田裡,好奇道:「這一片都是溫家的嗎?」

    溫善道:「這怎麼可能呢?這七十畝是我的永業田之一,旁邊有兩百畝是中書侍郎家的,還有……山腳下的一大片,基本上都是朝中各大臣的。」

    朝廷官員雖然也有職事田,不過一般情況下不會直接交到官員的手中,而由朝廷指派佃戶耕種,其收成在與佃戶分成後,歸官員所有。

    太上皇當年之所以沒有直接給田,一來是考慮到了將來田地不夠的因素,二來也是為了遏制地主豪強兼併土地。不說官府是否會壓榨佃戶,就初衷來看這是好事,且只要吏治清明,官府壓榨佃戶的情況便能得到減緩。

    「上次過來還是收麥的時候,眼下種的是紅薯嗎?」溫善看著一望無際的田野,問道。

    「是呀!五月中旬的時候便收了,收成還不錯。趁著天兒還行,就趕緊種了紅薯。」那佃戶說到此處,臉上也揚起了燦爛的笑容。一年忙到頭,只有豐收才能令他們心中有些慰藉。  

    「可有按我的法子去做?」

    「小娘子吩咐的,我們哪能不照辦呢?還別說,今年的紅薯長得比往年好多了,看這青綠的葉子……」

    用更為先進的制肥方法不僅能使作物有更好的生長條件,最重要的是能提高產量。

    不過溫善默默打開了檢索系統查了一下溫家上半年的收成,根據記錄下來的租稅情況來看,收成雖然比往年好了一些,可遠沒有達到溫善的預想,所以說她還需再費一些心思,將新的制肥方式再完善完善。

    鄴嬰之覺得有些無聊了,於是溫善便擱下此事暫且不談,讓趙鈴和柏伶等去買些木炭、肉和菜回來。她們百思不得其解,但溫善只是笑了笑,並未言語。

    在河邊找了一處空地,溫善用石頭堆起了一個爐子,將木炭燒紅了擱在爐子裡邊。

    鄴嬰之隱約猜出了溫善想做什麼。

    「善善,你是想炙肉嗎?」

    「正是。」

    「何以不在山中炙?」

    溫善笑道:「那兒有福先寺,在佛門前炙肉,也不怕褻瀆了神靈,被驅趕?」

    鄴嬰之「哦」了一聲,看見溫善讓人將肉切薄,用削細的竹子串起來,而不是一大塊,便問:「何以你準備的與尋常的炙肉不同?」  

    溫善想了想:「算是我教你的新方法吧!」

    「你早些說,我可以偷拿阿姊的羊肉和酒出來。阿姊的酒是姑祖母賞的,十分烈,尋常人喝三碗就倒了,我喝一碗就受不住了……」

    「不過是心血來潮,想在分別前,多為你留一點獨特的記憶罷了,有無上好的酒或是食物都不重要。」

    鄴嬰之抿唇哼了哼,溫善詫異自己是否說錯了什麼,否則說好話哄她,她也不高興?

    便聽見鄴嬰之湊到她耳邊低聲說:「你在阿元、趙鈴她們面前如此說,害我不能坦然地告訴你我有多歡喜!」

    溫善失笑道:「今夜漫漫,還有很多機會讓你訴此衷情。」

    作者有話要說:orz

    小郡主也是要獨自經歷一些事慢慢成長滴……

    第68章 暫離

    秋風夾著燥熱撲在每一張久經風霜的黝黑的臉上, 汗水在額上、身上滴淌。河道的河水汩汩, 聲音拂入心裡,帶來絲絲涼意。更有那船夫高亢的歌聲,似引領著船隻一路東行。

    「郡主, 前面便是濮陽了。」田蕙走進船艙,對正在看書的鄴純之道。  

    「嗯。」鄴純之應了一聲, 扭頭去看安靜地待在邊上的鄴嬰之。

    「這一路你似乎對外頭的事物都不感興趣,這不太正常。」

    鄴嬰之道:「茫茫江海、河水滔滔, 有何可看的?況且外頭正曬, 出去透透氣倒還行,待久了怕是會頭暈眼花。」

    「我還以為是因陪在你身邊的人不是你想的那一個, 故而對這段路也不大感興趣。」

    鄴嬰之汗毛豎了起來,她道:「阿姊你想太多了,我可是會暈船的。」

    「前面就是濮陽了。」鄴純之又道。

    從洛陽到濮陽只有一條開闊的河道,從濮陽開始便岔開了三條河道,一條綿延向北, 與永濟渠交匯,另外兩條河道則往東北流去。

    往北便是鄴都。此時的鄴都並非幾百年前位處臨漳的鄴城, 而是經過朝代更替、戰事破壞後,不斷遷徙、修築而成的新城池。

    新城池本應屬於大名府,不過因國姓, 最終得以成為一個陪都,是為鄴都。

    重新定為陪都使得這座沒落了近三百年的古都再次興盛起來,加上此處四通八達, 是通往北方的必經之地。除了朝廷會運送糧草北上,也有南北往來的商隊通過,熙熙攘攘,十分熱鬧。

    本來若鄴嬰之要到山東去,便需與鄴純之在濮陽分別,不過她對鄴都十分好奇,便跟著一起到鄴都去。鄴純之覺得反正不礙事,便也樂得讓她跟著。

    況且船上也不僅有她們,君山縣主鄴雨也是到河南東道去的,雖然線路與鄴嬰之不同,但至少到濮陽前,她們還是同路的。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35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