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頁
95年8月的一天,香口鎮的某省老鄉們在當地大平賓館中籌備了一場同鄉會。根據現在能找到的資料看來,這原本是一次普通的同鄉串聯,卻被外界解讀為一場會員資格的地下派發活動。憤怒的人群高喊著賓館中的人壟斷了會員渠道,開始不由分說地湧入賓館,原本只能容納二百來人的小賓館當時擠進了至少七百人,隨之而來的,毫無疑問又會是一場械鬥,而這場起於意外的鬥毆,後來演變成一場血淋淋的慘劇,也成了壓垮香口鎮的最後一根稻草。
縣公安派遣大量警力進入鎮中,取締了裡面所有的傳銷團伙,第二年,傳銷作為一種銷售模式,正式在大陸被禁止。
根據現在能找到的官方資料,當地警方在搗毀香口鎮一系列的傳銷窩點後,對於滯留此地的人員發起了一次長達兩個月的遣返過程,期間又發生了幾次零星的衝突,有的是針對執法人員,有的則發生在傳銷人員內部。另外還有些人失蹤了,他們偷走了上下線聯絡的關係圖,以及一大摞學習用的資料逃入深山,從此開始了流竄各地編織傳銷網絡的人生。不過,大部分的傳銷人員都精神萎靡,甚至失去了最基本的思考能力,有些文件報告說,他們對一百以內的加法都無能為力,就像是被奪走了魂魄。
「我的小叔叔回來後像是變了一個人,他開始瘋狂地懼怕拍打器,甚至是拍打動作都不能看到,他把自己關在小房間中,還皈依了佛教。後來,他花了十年時間才走出陰影,重新接受社會培訓,上崗就業。雖然他現在總是一副好說話的憨厚樣子,但是,他直到今天都不願意提起大平賓館裡那天發生了什麼,這一定給他留下了嚴重的心裡創傷。」小葉說完,她看向啞巴的視線里多了一份憐憫。
「或許創傷比你想像中還要嚴重。」閆康忽然說道,「你們不是喜歡聽都市傳說嗎?關於大平賓館,我知道另外一個版本的故事。」秀才講到這裡,目光掃了一下車內的所有人,當他再開口的時候,語氣里多了一種不予爭辯的冷酷:「據說當年大平賓館的械鬥進入白熱化的時候,從我們身處的這座山里忽然傳出了歌聲。許多賓館中的人立即停止了打鬥,木然地排成長隊,循著歌聲朝山裡面走去。後來調查人員組織人手進山搜尋,他們在路上找到了許多落在半道上的人,那些人都說不清為什麼身在此處,不過都表現出了不同程度的沮喪。但是還有些人沒有找到,哪怕是一個月後,對山里進行地毯式搜查,還是一無所獲。」
第192章 第九章第二十五節【天
「失蹤的那些人再也沒有出現,幾年後浮出水面的各種地下傳銷網絡也跟他們沒有關係。
遣散結束後,那些基礎服務提供者也紛紛離開。香口鎮留下的,只有一棟棟空關的爛尾樓,無人經營的鋪位,滿地的宣傳材料,還有不到一百個遲鈍老邁的本地居民……」
毫無疑問,這些根本不足以支撐起一個曾經過度生長的城鎮,於是在一片鋼筋混凝土的環繞中,這個鎮子飛快地衰落下去。平時即使是白天,你在鎮子裡也幾乎看不到任何一個人,只有風卷著落葉和紙屑滾過街道。雜草淹沒了原本的路面,無人店面的招牌隨風搖曳,發出乾澀的嘩啦聲,老鼠和野貓肆無忌憚地在光天化日下當街穿過。驟起驟落之後,香口鎮什麼都沒留下,只有一灘繁華的灰燼。
但是在這片末世般的荒蕪中,卻有人建起了一棟考究的兩層小洋樓。小樓建在鎮子中心,一個十字路口上,過去那裡曾有過一個從來沒工作過的交通燈。一棟小洋樓建在馬路中心這本身已經夠古怪的了,更奇的是,小樓里的住戶,幾乎從來不出門。
那扇大門只有在每月一次卡車送來食物補給的時候才會打開,而即使是那個時候,能夠看到也僅僅是兩個工作人員打扮的人從小樓里出來卸貨。而小樓的主人,那神秘的四男二女,幾乎只存在於當地人的謠啄中。
小洋樓本身很有情調,頗帶著些30年代老上海的韻味,但是如今它緊閉的門窗在晨霧繚繞下時隱時現,很難不讓人聯想到惡鬼。當地人自然是不會喜歡這棟小樓的,從來沒有人願意靠近它所在的十字路口,有人傳言那裡曾發生過慘烈的車禍,也有人說小樓的最上一層關了一個頗有來頭的精神病人。
「但那棟小洋樓里既沒有惡鬼,也沒有精神病人,那裡,其實是一個科學觀測站。」閆康說完,把GG單遞迴給啞巴,後者已經開始收拾散落一地的雜物,正一臉兇相地朝秀才索要GG。
「為什麼要在那裡建觀測站?」小葉問。
「不知道,甚至,連這個站隸屬於何處也沒人知道,他們在觀測什麼,為什麼常年在小樓里閉門不出,這些都是謎團。它已經在空蕩蕩的小鎮上獨自運行了二十多年,除了定時獲取補給,從未與外界接觸,不過……對於他們的觀測對象,外界的猜測一天也沒有停止過,你們應該還記得我之前跟你們說,在香口鎮裡熱火朝天的時候,有一本與傳銷無關的書籍忽然開始在當地熱銷起來。」閆康的視線又轉向窗外的迷霧,像是從霧氣蒸騰中看到了那段已經遠去的歲月……
那本書的名字叫《華夏信息功》,作者是我國中部地區某個小城市裡的科員。那是一段讓現在的人瞠目結舌的歲月,將近十年的時間裡,氣功熱在中華大地甚囂塵上,每個人都相信有人能用水治病,能發功招來暴雨澆滅山火,最白熱化的時期,幾乎每隔幾個月就會冒出一個新的大師,從南到北,各種不同名目的氣功研習班像雨後春筍一樣在樓道或廠房中誕生出來。相比於他們七十年代的前輩,新一代的大師們更熱衷於著書立說,從養生,治病到特異功能,當時的書店裡充斥著各類打著不同旗號的氣功學習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