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
此時枇杷膏已經涼透,他拿來兩個無水無油的玻璃罐子,將枇杷膏裝了進去。
這兩個罐子原先是用來裝橘子罐頭的,印象中起碼得用了有七八年了,有時拿來裝芝麻,有時拿來裝紅豆,總之哪裡有用往哪裡用。節儉是中國人刻在骨子裡的品質,幾乎大部分家庭都會收藏幾個玻璃罐亦或是塑膠袋。
十斤枇杷熬出了一大一小兩罐枇杷膏,大的給肖嵐慧家,小的自己留著,肖燃心裡這麼打算著,給枇杷膏蓋上蓋子,放進冰箱冷藏,這才上樓睡覺。
第二天早上,肖燃就迫不及待地去冰箱找出冷藏了一晚上的枇杷膏,各挖了一勺放進一家三口的水杯中,用溫水沖泡了三杯枇杷膏糖水。
入口甘甜,有濃濃的枇杷味,至於是否具有化痰止咳的功效,那得長期喝下去才能看出效果來。但這樣大清早起來喝一杯,確實感覺喉嚨舒服了很多,更何況這是自己親手熬製的,喝起來更是有滋味。
吃完早飯,肖燃跟著老爸老媽一起去地里採摘桑葉。
在地里閒聊時,老媽開玩笑,說:「小時候讓你上山幫忙幹活,你就哼哼唧唧開始裝病,怎麼都不肯,還信誓旦旦地說『長大了要考大學,要做知識分子,絕對不要在家裡種地。』結果真讀了大學了,倒是回來種地了。」
肖燃不好意思地笑,笑完了又覺得一陣悵然若失。
還在前公司工作的時候,他偶爾會跟同事聚餐,大家吃完飯喝了酒就開始胡天侃地,每每總有人嚎上一句:「媽的,不幹了,鄉下種地去!」
他自小在農村長大,知道種地有多辛苦還賺的少,所以只當是同事壓力太大在開玩笑。這段時間以來,他在家餵雞、幫父母干農活,雖然只是打打下手,也深刻體會到了農民種地的辛苦,但也同時理解了為什麼以前那些同事會產生回鄉下種地的想法。
種地的辛苦,絕大多數都來源於對身體的壓榨,但在外面城市森林,壓榨的是飽滿的精神狀態。
壓力來源於方方面面,讓人幾乎喘不上氣來。
首先,生活成本高,每個月光是房租就要抽掉四分之一乃至三分之一的工資。
其次,精神壓力大。在一線城市裡、在大公司里,每天都要面對高強度的生活和工作節奏,一分一秒都不敢浪費,一旦鬆懈,職位就可能被他人替代。辭職就更加不敢了,一旦辭職就意味著自己沒有收入來源,但房租卻還是要照樣交。
最重要的是生活體驗太差。由於經濟條件的限制,各方面都要摳摳搜搜精打細算,租房只能租在郊區,往往還要和他人合租,個人空間非常狹小。空閒時間也不敢出去玩,一旦出去就意味著要花錢,去海洋館或者去看電影,一張票就要好幾十。
而在鄉下生活,這些都壓力都不復存在。可以不用交房租,每天只需埋頭種地,生活成本也很低,弄兩分菜地,再養上一頭豬、幾隻雞,春夏秋三季基本都有新鮮蔬菜可以吃。
當然,在鄉下生活也並非是完美的,首先這裡沒有任何娛樂場所,最重要的是收入很低,只靠種地那點微博的收入,也就勉強能夠養活自己。要是哪天生場大病,傾家蕩產都不一定夠支付醫療費用。
「回鄉下種地」終究是大部分人逃避現實的空想罷了。
然而,又何嘗不是肖燃的一種逃避手段呢?
在高鐵上看著車窗外不斷倒退的景物,他還暗自慶幸過,自己至少有老家這個避風港。但同時,他也在不斷反省,這樣懦弱的逃避方式是正確的嗎?
可那時候高鐵已經開出了幾百公里,將他送上了回老家的路,想後悔也已經來不及了,他在這種矛盾掙扎中回到了老家。
當然,現在他的心態發生了變化,也想開了,人並不是不可以脆弱。
恰巧他這兩天剛把東野圭吾的《沉默的人魚之家》看完,其中有一段令人印象深刻:
【人類不是那種僅僅依靠理論而生存的動物。每個人都有逃避的權利,不要總是在我傷痛的時候,讓我立馬釋懷;也別在我精疲力盡的時候,讓我再堅持一會兒。】
逃避並不可恥,活下去才是最最重要的,不是嗎?
第25章 枇杷(3)
肖燃嘆口氣,繼續採摘桑葉。
這活兒可比採茶容易多了,一片茶葉約莫只有一個指節那麼長,視線片刻不得偏離。
桑葉就不一樣了,被精心照料的桑樹枝繁葉茂,肥碩的桑葉有成年人兩個手掌那麼大,每根桑樹枝直挺挺地沖天長,一根枝條上面長了一溜的桑葉,無雜葉雜枝,桑葉梗又很脆,碰一下就能脫落。左手壓下一根枝條,右手捏著一片桑葉沿著筆直的枝條往下一拉,手中就有了一把桑葉,如此反覆,很快就能摘上一竹籃。
有了肖燃的幫忙,還不到十點就摘夠了桑葉。
肖新華挑著沉重的一擔子桑葉先走了,李春蓮憂心忡忡地看著兒子,說道:「燃燃,我來背吧。」
肖燃背著塞得死緊的一竹籃桑葉,籃子上面還架著一大袋,是挺沉的,但不至於背不動,他說:「媽,走吧,我背得動。」
李春蓮有些猶豫:「你沒幹過力氣活,可別把身體壓壞了。」
肖燃無奈地笑笑:「媽,這段時間我力氣可大了不少,等會要是半路上我吃不消了,就換你來背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