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頁
嗯,學習是假,磨磨他的性子是真。
所有阿哥之中,五阿哥的弓格外引人注意,別人的弓是拿著射箭,他的弓要用腳蹬,沒辦法,十力弓對現在的他來說太大,想拉弓只有手腳並用一個法子。
除了老五這個獨立特行的傢伙之外,其他阿哥就正常多了,一個個的拿著弓箭射靶子,同樣是射箭,胤祺的弓大的過分,胤祈的弓小的過分,小傢伙深諳他們家四哥脫靶的真傳,搭弓射箭動作極其標準,箭頭就是不往靶子上去。
他們自己射箭練習怎麼丟人都沒事兒,觀光團過來參觀的時候堅決不能讓人看見,胤祈看到浩浩蕩蕩朝這邊過來的人,將他的箭收起來,單單只在那兒拉弓。
只要他動作足夠標準,別人就不知道他射不中靶子。
太子爺似笑非笑的看了他們家老四一眼,被瞪回來也不生氣,只是笑眯眯轉頭看向活力滿滿的弟弟們,等他們長大,又是一波幫他幹活的幫手啊。
康熙對兒子們的表現很是滿意,無視了老五那個比老大還能折騰的臭小子,一邊點頭一邊說,「朕的這些兒子們,天分暫且不提,至少都是肯努力的。」
皇帝開口,南書房大臣自然要順著皇帝的話往下說,能混到上書房的都是千年的狐狸,自然清楚怎麼說讓皇帝高興,「阿哥們天資聰穎,將來都是大清棟樑。」
一通彩虹屁下來,成功把皇帝拍的渾身舒暢。
康熙興致上來,從五阿哥開始挨個兒點評他的兒子,老五雖然出格了些,但是小小年紀就拉十力弓,恰恰說明他的厲害,說完這個說那個,輪到只拿著弓箭拉弓的胤祈時,皇帝陛下沉默了一瞬,不著痕跡的將人跳過去,繼續點評胤禟胤俄的表現。
太子忍笑忍的辛苦,他們家汗阿瑪大概做夢也想不到,校場上最難以言喻的不是胤祺,而是剛開騎射課沒多久的胤祈,小傢伙腦袋瓜里不知道裝的都是什麼,隨時隨地都能讓人樂呵起來。
胤禛低聲嘆了口氣,挪著腳步離太子遠些,害怕自己被這傢伙的不著調傳染到。
康熙點評完兒子之後,看著老五踩著的十力弓,想起還沒有完全平定的準噶爾以及鬧的正歡的西藏,心道這小子現在多練練也不吃虧,一個他,一個老大,今後都要送出去打仗,自己有本事,上戰場才更能讓人放心。
大清幅員遼闊,中原地區人多,邊疆卻人跡罕至,如果打下來的地盤一直在那兒放著不管,打和不打似乎也沒什麼區別。
「汗阿瑪,兒子倒是有個主意,羅荒野那邊杳無人煙,不如多給那邊派些兵,讓他們帶上家眷,在駐地屯田建房,這樣要不了多少年,人口就能繁衍起來。」胤祉搖頭晃腦的說著,他前些天正式開始接觸朝政,朝廷新設置三個將軍府動靜不小,他特意研究過北邊的情況。
東北那邊是他們滿人的發祥地,那邊土地肥沃資源豐富,但是在他們入主中原之後,留在老家的人就少了,那邊也不像中原這邊繁榮,分了三個將軍府來管轄,將軍府的將軍民政軍政財政一把抓,什麼事情都能管。
人少不是問題,中原人多啊,從中原分過去一部分人口過去,慢慢的不就繁榮起來了嗎?
康熙笑著搖了搖頭,「羅荒野苦寒,中原百姓誰願意去那邊,再說了,你知道朝廷問什麼要在盛京吉林等地設置柳條邊嗎?」
「為了不讓朝鮮人到咱們的地盤挖人參打獵?」胤祉不甚確定的回答道,柳條邊在盛京存在幾十年了,從太宗皇太極的時候就開始修,他們家汗阿瑪也不斷的往北修。
所謂柳條邊,就是在用土堆起來的的寬高各三尺的土堤上植柳條,上面每隔五尺插三株柳條,柳條粗四寸,所有的柳條之間用繩子連起來,稱之為「插柳結繩」,然後再在外面兼挖出倒梯形的壕溝,放在一起才是柳條邊,因為那邊修的跟城牆似的,所以又被稱為盛京邊牆。
三阿哥只知道以前朝鮮人經常到東北的林子裡挖人參打山貨,拿了當地居民種的或者養的東西也不撒手,到他們手裡就是他們的,經常和當地的百姓發生衝突,太宗不勝其擾,便下令修建柳條邊將朝鮮人隔絕在外面。
殺也殺不盡,打又實在麻煩,把狗關在外面任他們狂吠便是。
康熙聽了老三的回答,沒有說是對是錯,目光轉到旁邊的老四身上,「胤禛覺得呢?」
「還有防止外敵入侵的作用,柳條邊的柳樹生長茂盛,不管是蒙古人還是羅剎人,亦或是其他部落的人,想越過柳條邊進入盛京都不容易。」胤禛上前一步,中規中矩的回答問題。
蒙古騎兵和哥薩克騎兵都要用馬,把馬擋在外面,只有人過來成不了氣候。
太子殿下點點頭,其實柳條邊最初還有個用處,就是防止關內人胡亂跑去開荒,盛京是大清的龍興之地,太宗當年防的不只有朝鮮人,還有關內的漢人。
前朝末年生靈塗炭,百姓在中原活不下去,許多人拖家帶口的去東北墾荒,千里迢迢背井離鄉前路茫茫,但是留在故鄉只有一個死,為了活命,他們什麼都能做。
不過後來這條禁令就撤了,柳條邊主要防的是騎兵,戰馬沒本事越過那麼高的障礙,人靠兩條腿總能想辦法過去,怎麼防都防不住,朝廷又不能時刻派兵守著,後來就索性不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