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頁
皇帝回宮,隨行的官員已經各回各家,車輦上除了康熙只有兩位親王加一位阿哥,都是待會兒要去慈寧宮報平安的,福全看著太子久違的正經模樣,竟然有種恍若隔世的感覺。
天知道他這些天過的都是什麼日子。
太子袖子裡放著準備好的策劃書,在他們家汗阿瑪跟前十足的溫良恭謙,只提了幾句新燒出來的大面琉璃可以做成窗戶,然後緊接著就呈上改造京城的策劃書。
他不想出門就是垃圾堆,京城的百姓更不會想天天生活在垃圾堆里。
為了不讓那些南方的士子們來到京城後震驚於京城的髒亂差,為了讓天下的百姓都覺得京城是個好地方,為了讓京城成為大清的代表性城市,必須把改造京城提上日程。
康熙看著扉頁上熟悉的小手印,挑了挑眉問道,「這也是胤祈摁的?」
「汗阿瑪英明。」太子爺點了點頭,開始睜著眼睛說瞎話,「這是兒子和四弟九弟一起完成的,汗阿瑪,九弟小小年紀就已經想著為您分憂,您一定要認真看,不然九弟可是要哭鼻子的。」
汗阿瑪經常出宮,肯定知道內城外城是什麼情況,春秋颳大風,夏冬多雨雪,颳風的時候漫天黃沙,下雨下雪的時候滿街濺泥。
——泥途坎陷,車馬不通,潢潦瀰漫,浸貫川澤。
他就不信汗阿瑪看見那種場景心裡不彆扭。
只修路還不夠,下水道也得重新利用,前朝時京城的內外通水溝就堵了,一堵就堵那麼多年,老朱家的江山都沒了,京城的臭水溝問題還沒有解決,越往後拖越難疏通,不能等到京城被水淹了才重視。
知道後世為什麼留下那麼多京城髒亂差的資料嗎?是那些從乾淨地方過來的士子震驚之後留下的作品啊!
雖然人多繁華的地方必不可免的產生這些問題,但是不能一直放著不解決,京城百姓在這種環境中住習慣了不假,但是不代表他們不想換個乾淨點的地方生活。
康熙聽著兒子的話,嘴角微抽將印著小手印的那張翻過去,一邊看裡面的內容一邊問,「保成怎麼想起來要修路了?」
太子爺坐正了身子,按照十幾歲小孩兒應該會有的思路開始回答,「琉璃易碎,京城的路不好走,前些天送到宮中的大面琉璃只有一塊完好無損,兒子想的是,把路修平整了,運琉璃就不用那麼費勁了。」
康熙嘖了一聲,繼續問道,「要那麼多琉璃作甚?」
「大面琉璃可以做窗戶。」太子爺眨眨眼,滿眼無辜的回道,「燭火傷眼,兒子想讓汗阿瑪在安了玻璃窗戶的書房裡處理公務。」
康熙心中感動,將兩本簡單裝訂的冊子放在一起,拍拍太子的肩膀溫聲道,「說實話。」
太子梗了一下,縮縮脖子老老實實的開口,「兒子想住敞亮的大房子,有大窗戶、風吹雨打都不怕、天氣好直接就能在屋裡曬太陽的大房子。」
康熙難以言喻的看著自己用心培養出來的兒子,不知道該誇他想干就干,還是該罵他貪圖安逸,還沒等他想好怎麼說,旁邊就傳來了大阿哥弱弱的聲音。
胤禔聽完太子爺的描述,滿眼都是羨慕,「汗阿瑪,兒子也想住那樣的房子。」
恭親王也不甘落後,眼巴巴的看著上座的兄長,「皇兄,臣弟也想要。」
康熙:……
瞧你們那沒出息的樣子!丟不丟人!
第32章
康熙板著臉, 對上三雙滿含期待的眼睛,毫不留情的一人賞了一個腦瓜崩,還想要大房子, 現在住的房子還不夠大嗎?
太子爺捂著腦袋,挪到常寧身後小聲嘟囔, 「就是不算大啊。」
先不說兄弟們住的阿哥所, 就他說他的毓慶宮,採光布局設計樣樣不行, 要不是房間太小, 他至於費老鼻子勁讓官窯燒玻璃嗎?
基建大業牽一髮動全身,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修路,不把路修好, 他就算能從犄角旮旯里弄出橡膠輪胎也沒用。
康熙被兒子的異想天開給氣樂了,趁現在還沒到慈寧宮,正好將面前幾個不省心的放一塊兒教訓,修路修路修路, 說的簡單,知道修路要花多少錢嗎?
京城乾旱沙塵多, 自前朝留下的明溝暗溝原本足以排水, 只是這兒的土壤多為沙土, 很容易就被衝進溝里堵塞溝渠,什麼叫「無風三尺土, 微雨一街泥」, 地上的土是沙土,一下雨全沖溝里去了,不堵才怪。
堵塞溝渠的除了沙土,還有老百姓平時扔的垃圾, 朝廷不是沒想過解決的法子,可沙塵是老天刮過來的,就算是皇帝也沒法讓老天爺不颳風,而垃圾之類的東西,官府想管,老百姓也得聽啊。
朝廷每年二三月就派人疏通溝渠,只是底下的人敷衍了事,發配了一批又一批人,應付差事的人還是屢禁不止,老百姓已經習慣了京城的模樣,他也就很少關注這些事情。
不是不想管,實在是精力有限管不了,事有輕重緩急,得先把最要命的事情解決了,然後才能騰出手來處理這些小事。
太子有心是好事,不過還是年紀太小,考慮事情不夠全面。
鑾駕上五個人,除了福全剩下三個人都在挨教訓,常寧和胤禔聳拉著腦袋不敢吭聲,太子爺心態極好,被教訓也不灰心,努力試圖和大家長講道理,「汗阿瑪,兒子這些天在學《左傳》,看到上面這樣記載,『郇瑕氏土薄水淺,其惡易覯。易覯則民愁,民愁則墊隘,於是乎有沉溺重膇之疾。不如新田,土厚水深,居之不疾,有汾、澮以流其惡,且民從教,十世之利也。』【1】兒子才疏學淺讀不明白,汗阿瑪知道這段話是什麼意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