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頁
畢竟當初的案子在那裡擺著呢,巧姐兒和她的三姑姑一樣,能做親的人家真心不多了。
末了,還是妙玉提醒了羅寧一句。
你只是姑奶奶,巧姐兒她老子的姑姑,人家巧姐兒也不是沒有自己嫡親姑姑的,你做什麼自己在這裡操個沒完沒了的心,放她親姑姑逍遙快活?
對呀,迎春還在呢。
迎春是巧姐兒的親姑姑,她也不能躲懶。
迎春算是姐妹里運氣最好的那一個了,在太上皇駕崩前嫁到了北靜王府不說,還因為訂下親事時榮國府還沒被抄家,元春還活著,迎春這一嫁就是北靜王府的側妃。先是遇到個嫌棄北靜王的正妃,又後生下了北靜王的長子,日子也算是平平穩穩的過了下來。雖然她依舊面瓜似的,可羅寧這邊仍是將做親的消息透過去,再帶著平兒和巧姐兒往北靜王府走動兩下。
如果迎春上心這事,那她就不是張落親事的主力。如果迎春不上心這事,那回頭她也好說話。
帶著巧姐兒和平兒這對『母女』去了北靜王府,羅寧不光見了迎春還見了北靜王正妃,將來意說了,北靜王正妃那邊就讓迎春遞了個話過來。
她那裡到是有個好人選,林太太可以考慮一下。
第191章
榮國府是犯了事被抄家抄沒了的, 巧姐兒和她三姑一樣按旨都不得嫁到官宦人家為妻為妾。衝著原著中劉姥姥那般重情重義,嫁到他們家也未嘗不是最安穩的選擇。而且原著里巧姐兒就是嫁給了王板兒。
但此一時彼一時劉姥姥他們家起來了,在與榮國府交往的那幾年府里的太太奶奶們都出手大發的將劉姥姥一家幫襯起來了。
年頭有兩個錢的誰不想送孩子讀個書, 哪怕不能入仕途,多認識幾個字也是一種出息,回頭去鎮子上找活計都能找到又輕省又掙錢的差事。
若是有那讀書天賦的,家裡便是咬緊牙關, 吃糠咽菜也要供他出來呀。畢竟將來就算不能做官, 考上了舉人家裡也不用再交賦稅了。
去了趟賈家, 參觀了一回大觀園,旁人金呀玉呀,各種衣裳料子送了不少,而黛玉和林珝竟還讓人送了些書給劉姥姥帶回去。
可以說,只要交了束脩,板兒入學堂都不用再買新書了呢。
板兒到有幾分讀書的天賦,劉姥姥便做主再讓他學幾年, 若是能讀出來, 闔家都跟著受益。不過劉姥姥是經事的老人, 她不懂那些書讀得好不好的事,她擔心板兒不是那塊料,私塾里的先生為了束脩會騙她,板兒為了不干農活躲懶故意拿讀書做擋箭牌, 於是便定下了春耕秋收的時候板兒也要下地干農活的規矩。
總之農活讀書都沒耽誤的板兒...已經不是巧姐兒的良配了。
而且原著中, 榮國府和寧國府是先後出事,林家也早就沒什麼人的了。所以得了消息的劉姥姥哪怕傾家蕩產也要去搭救巧姐兒。可這裡因為羅寧和林珝的亂入, 正經影響了不少人的人生軌跡。寧國府沒事, 林家也好好的, 最重要的是因為有林珝的面子在,皇家還對榮國府的女眷格外開恩了。
說是格外開恩,卻也斷了榮國府的女孩高嫁的一切可能。娶了她們的兒郎可以說是自絕仕途。
板兒能讀書,家裡又是富戶,這樣的條件下若再讓他娶巧姐兒...縱使他們家願意,別說羅寧不會同意這門親事,就是巧姐兒自己同意她也不敢讓巧姐兒嫁過去。
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而人心又是最不可測的東西……
拋開劉姥姥她們家,羅寧再看旁人家也是各種各樣的毛病。到是北靜王妃提的這個人,讓羅寧覺得有門。
那人是北靜王妃嫡親堂姐的兒子,按說一家子姐妹總會不嫁的太差,這樣的身份應該也不會求娶犯官後人,但可惜就可惜在王妃堂姐的夫家也遭了難,闔家都跟榮國府一般出了事。
堂姐的公爹在任上出了差池,又偏偏趕上先帝剛成為太上皇各種氣不順,所以處置的時候那起案子就從嚴從重了。
砍了能砍的,發配了該發配的,女眷悉數發賣,闔家也就不滿五歲的稚子都活了下來。然即便活下來了,最後這一族還是落了個三代不得科舉旨意,真接斷了三代人的青雲路。
堂姐母子被娘家人『接』了出來,因不敢留在自家便悄悄安置在外城裡的一處院子裡。這幾年靠著族裡的祭田收成和娘家的補貼,娘倆的日子也漸漸的過順了。只是這樣的出身,做親不比巧姐兒容易。
王妃的這位堂姐為了兒子的親事頭髮都快愁光了。
她現在也不挑什麼出身,也挑不起什麼出身了。於是只往教養上挑。可教養好,眼界好的姑娘又哪個不是出身名門的呢?
說是三代不能科舉,但實際上出事的是她公爹,從她公爹算起,她兒子是第三代;從她男人算起,那她兒子就是第二代。一個好主母能幸家門三代人,在家族最關鍵的時候,如果不能為兒子挑個優質兒媳,那他們家就真的徹底沒落下去了。
堂姐愁得不行,前幾日娘家祖母辦壽,與同娘家吃壽宴的北靜王妃見面時還提了這事。不想這日羅寧就帶著巧姐兒過來了。
等羅寧和巧姐兒離開,北靜王妃越想越覺得這門親事可以做。
巧姐兒出身不差,又自小在林家教養著長大,今兒來王府王妃也瞧了一回巧姐兒的規矩和應對,若不是礙於出身,便是去宮裡做個娘娘也是夠格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