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40頁

    賈代善知道老部下的意思,道:「放心開吧,多幾日少幾日不打緊。但有些事不得不做,去做了便是值得的。」

    道理無塵都懂,下去寫了方子。

    見皇家始終不回復關於皇上的現狀,林海等幾個皇上心腹大臣也都對此事諱莫如深,朝中的雜音越發多了。直到這日,賈代善再次上朝,各種猜忌漸止。

    此時,宮中才放出消息說皇上是感染風寒,現在已經痊癒了。

    賈代善苦苦支撐了兩日,第三次凌晨,得到消息皇太孫得勝回京,已經入了德勝門。

    那些蠢蠢欲動的心終於安分了。

    第72章 全文完

    原本皇太孫回朝,林海要率百官迎接的,但是賈瑚已經知道賈代善重病的消息,親率百餘騎星夜回朝,等著城門一開便入城了。隨軍副將及季瓊押著活捉的西海國王子、並護送太孫妃妙玉在後。

    賈瑚鎧甲都沒來得及脫便趕到乾清宮,賈代善躺在龍床上,瞧著殿門的方向。那裡,他盼了大半年的嫡長孫,改變金陵賈氏命運的嫡長孫,他最驕傲的後輩,賈瑚就要回來了。

    想到賈瑚打了勝仗,想到賈瑚的能力終於不只是無塵、秦宵等幾個老人知道,而是讓天下人都知道了,賈代善竟然笑了。  

    只有自己足夠強了,才不必處處如履薄冰。

    賈瑚腳下飛快,帶路的宦官跑起來都追不上他。那前世入了過數次的乾清宮門明明很近,此刻卻仿佛那麼遙遠。

    終於,賈瑚跨過看了前世跨過無數次的門檻。前世是向司徒睿匯報差事,這一次,是看他最敬愛的祖父。

    賈瑚一進來,寢殿內站在賈代善床前的所有人自動散開。賈瑚三步並作兩步走到賈代善床前,抓住賈代善的手:「祖父,我回來了。」

    賈代善臉上帶著滿足的笑容:「很好,祖父總算為你守住了京城,守住了皇位。」

    歇息了好幾息,賈代善用最後一絲力氣說:「朕傳位於皇太孫賈瑚……」

    說完,握著賈瑚的手鬆開,但是賈代善臉上終究是掛著笑容。

    和豐帝沒有三宮六院,其他宮苑沒有哭聲一片。但是此刻守在乾清宮的,皆是賈代善真正的親人和戰友,那些曾經在前朝興德帝壓迫下朝不保夕,又步步為營一起奪取天下的人。

    在場的每一個人,或是低聲啜泣,或是無聲流淚,感情都是真摯的。

    和豐二年二月,大榮朝開國皇帝和豐帝,崩。  

    國不可一日無君,當日賈瑚就接過朝政大權,登基大典容後再辦。

    因賈瑚是提前趕回來的,又恰巧回京在賈代善駕崩當日。京中又起了流言,說什麼皇太孫出征的捷報是假的,實際上皇太孫就躲在平安州。否則怎麼就皇太孫帶著幾十騎兵回京,既沒有大軍也沒有俘虜。

    但到底就近幾處駐軍都是擁護皇室的,就是粵海、兩江等地也都是擁護皇家,局勢暫時未亂。

    又過十餘日,季瓊押解西海國三王子及其手下將領、戰俘百餘人歸京。那些謠言不攻自破。

    新帝賈瑚雖然年輕,但其領兵能力得到認可,朝堂漸漸歸於平靜。

    賈瑚登基後,再開恩科,擇賢才。

    其外祖父張佑門生滿天下,非常時期,舉薦了不少張佑覺得可用的官員。另有其舅父張芝蘭、張玉樹都是正當壯年,才幹優長之輩,正能為國效力。

    祖父雖然走了,但是前朝寧榮二府留下不少可用武官,鎮守著邊關。

    外敵不敢犯,朝內有人可用。哪怕現在難一些,總能慢慢好起來。大榮朝,將來會迎來自己的輝煌。

    賈代善是一朝開國皇帝,便沒葬入賈家祖墳,而是新堪地建皇陵,皇陵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建好的,賈瑚原預備是給賈代善做七七四十九日法事之後,停靈鐵檻寺。  

    屋漏偏逢連夜雨,賈代善法事尚未完畢,承恩公,新帝外祖張佑病重。纏綿病榻月余之後,張佑離世。

    賈瑚作為外孫,親去祭奠了張佑,但是自此之後,朝堂又出現了些雜音。

    賈瑚確然在西海沿子一戰立威,但是當時軍中除了新帝賈瑚,准皇后顏氏而外,軍中還有許多前朝寧榮二公的舊部。

    但是先帝、賈代化、張佑等人相繼離世,曾經那些老將也上了年紀。不管是文臣還是武將,新帝賈瑚的依仗都漸漸沒了。

    這便是文武官員們在朝堂上爭奪話語權的最佳時機。朝上固然有擁護賈瑚的人,也有趁機想出頭的。

    賈瑚前世在梅家莊受訓,後為青龍衛指揮使,最熟悉各種陰謀構陷;今世受正統功勳之家受軍事訓練;文治有家學淵源的外祖家族加持。

    新立的朝廷雖然根基淺,新登基的皇帝雖然年紀輕,但是文治武功,還真不是哪個朝臣能糊弄的。或有幾個出頭鳥,剛蠢蠢欲動,便被賈瑚識破了。

    賈瑚因此重懲了幾個官員,而且證據確鑿,有理有據,那些反對之聲總算安分了。

    世家大族能欺賈瑚者,無非是賈瑚年輕資歷淺,別說做皇帝,賈瑚之前連官都沒做過,雖然讀書尚可,卻在外遊學數年。這樣的履歷,能有什麼手腕?結果這一試,便撞上了銅牆鐵壁。

    此時,識時務的官員便意識到,皇帝雖然年輕,卻是有手段的。

    如此兩年多過去,朝堂上的事算是漸漸捋順了。眾朝臣回過頭來看,當年四王八公堪稱與榮國府同氣連枝,在本朝建立之後不少人因此掙得從龍之功,但怎麼沒兩年,之前的舊人下去不少,皇上反而提拔了不少年輕人才?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40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