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頁
「所以我想,其實咱們可以這麼幹,先賺點錢,弄點啟動資金,然後去集市上看看能不能收點土特產什麼的……」
咦?還能這麼幹嗎?
「好!不愧是咱們內娛大名鼎鼎的財神爺,我同意衛昇的想法。」
楊駿一拍大腿,立刻和衛昇的腦迴路搭上線了。
「明天我們爭取多做點橡子窩頭,還有神仙豆腐,這兩樣東西做起來麻煩,就是農村現在願意自己做的都少了,後天我們多拿點去鎮上擺攤,萬一能賣掉,那我們的創業啟動資金就更多了。」
季芳汀也握緊了拳頭:「我認識觀音柴,明天誰跟我一起去多砍點回來?多做點,這個喜歡吃的人應該很多。以前我在老家,也經常看到有人趕集擺攤賣,一碗神仙豆腐,裡面就幾塊,撒點白糖就行了,一碗能賣三塊錢呢。」
說到擺攤賺錢,衛昇忍不住感嘆道:「要是能多找點地環就好了,這玩意兒做泡菜好吃,家家戶戶都愛吃,農村自己種的也不多,都是趕集去買野生的,我之前在別的鄉鎮問過價格,一斤能賣七塊錢呢。」
眾人齊齊嘆息,難啊!
越是窮的地方,這種能賣錢的山野菜就越難找。
你想想看,農村老人一個月的養老金只有一、兩百塊錢,要是集市上的野生地環能賣七塊錢一斤,他們自己不會挖了拿去賣錢嗎?
之前衛昇能在山路下面發現那一小片野生地環,也算是運氣,恰好那個位置是個視線盲區,要不是他們翻到山下面去撿橡子,也不會發現山路下面居然還長了地環。
幾個人壓低嗓門,無視攝像大哥怨念的眼神,嘰嘰喳喳地小聲把賺錢大計商量好,衛昇手裡的幾個火把也做好了。
眾人這才想起來,晚上還要去小溪邊放魚籠抓螃蟹啊!
「這魚籠……真能抓到魚?」
看著衛昇親手編織的魚籠,小夥伴們不由陷入了沉默。
怎麼說呢,說它是小學生的草編手工藝練習作品,可能更讓人信服吧?
整個「魚籠」是用竹篾撐起來的一個長條形的直筒,衛昇就那麼簡單粗暴地用地里割回來的青草,栓在一頭,然後跟編草蓆似的,把它變成了一個草籠子。
草籠子的一邊封死,另一邊用剩下的竹篾,做了很多類似倒刺一樣的入口,進去的地方寬,出來的地方非常窄,而且布滿鋒利的竹篾。
雖然「設計」很精巧,但,這玩意兒真能抓到魚?
「這你們就不懂了吧?我從小就跟我姥爺出去釣魚,我跟你們說,河裡的魚蝦,一到晚上,或者夏天最炎熱的時候,都喜歡躲在這種草窠子裡,保暖又遮陽,我把這個放在河裡,就跟一個人造的恆溫空調房一樣,那些小魚小蝦就喜歡往這裡面跑。」
倒不是他不想抓大魚,主要是山裡的小溪流並不大,也長不出大魚,最多的就是那種手指頭大小的小魚,還有個頭很小的草蝦。
說起來,也虧得趙王鄉的鄉村旅遊業還沒有發展起來,當地也沒什麼農家樂,不然這些小魚小蝦也輪不到他們來抓了。
衛昇之前去農家樂吃飯,點過這兩個菜,一盤草蝦豆腐羹,裡面加了點牛肉末,就要58元。
一盤椒鹽小河魚,估計裡面的小魚絕對不超過半斤,居然要賣68元!
幾個人一聽他這麼說,頓時也不嫌棄這草籠子太過簡陋了,而且,最主要的是,衛昇之前已經有過一次成功抓魚的「戰績」了,大家都比較信任他。
於是,衛昇先去下游水稍微深點的地方放魚籠,其他人在上游拿著火把翻螃蟹。
沒想到年紀最大的楊駿老師,翻起螃蟹來,居然比高爽等幾個年輕人的身姿還要矯健,衛昇就是去下游放了個魚籠,回來的時候,楊駿已經抓了十幾隻小河蟹了。
這種生長在山溪石頭縫裡的河蟹一般都長不大,個頭最大的,要是放在賣大閘蟹的攤子上,估計還要被人懷疑老闆是不是把螃蟹苗也撈出來賣了。
不過,雖然肉不多,但這種螃蟹處理乾淨後,用鹽、生薑、料酒醃製一會兒,油炸了之後,再撒上一層椒鹽和干辣椒,卻是一道極好的下酒菜。
衛昇知道這個,是因為小學的時候,有一次他陪胡姥爺還有一幫釣友出去野釣,結果那天他們特別倒霉,釣了半天,就釣上來幾條筷子長的翹嘴,連個鯽瓜子都沒撈著。
就這麼空著桶回家,也太沒面子了。
正好這時候,在旁邊石頭灘上玩兒的衛昇,還有另外兩個釣友家的孫子,從石頭縫裡翻出了幾隻小螃蟹。
於是,一幫釣友也不去釣魚了,都來翻螃蟹。可能那個河灘很久沒人去翻動了,一下午的時間,他們居然翻了滿滿兩大桶螃蟹!
回去之後,為了挽尊,一幫老爺爺們堅稱自己之所以沒釣上來魚,都是因為在陪孩子們翻螃蟹,並且,為了證明這一點,當天晚上,胡家的飯桌上,就多了一盤炸螃蟹。
胡姥爺還特意把螃蟹挪到了衛昇面前,笑眯眯地催促他:「趁熱吃!都是為了陪你翻螃蟹,姥爺今天一整天都沒動魚竿呢。」
切~您一天沒動竿子,難道不是因為您手黑、釣不著魚嗎?
九歲的小衛昇默默在心裡吐槽了兩句,惡狠狠地啃了一口姥姥親手做的椒鹽螃蟹。咦?咯嘣脆,真好吃!
幾個年輕人在旁邊嘻嘻哈哈,老戲骨楊駿默默在心裡擦了一把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