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頁
《夾山溝扶貧記》二輪上星剛播完,衛昇就帶著工作室,正式進駐Y省電視台,啟動新綜藝策劃!
這一次,他再也不用擔心節目火了就被人一腳踢開,也不用擔心好的創意不被接受,因為,他終於從一個能隨時被替換的嘉賓,變成了一檔節目的投資人。
翻身農奴把歌唱,他終於可以自己當家做主了!
第175章
Y省是典型的高原山地氣候,轄區內擁有二十多個少數民族,高山林立,水資源豐富,各種動植物資源更是位居全國首位。
可是,這樣一個自然資源和礦產資源都極為豐富的地方,卻依然有很多偏遠閉塞的貧困山鄉。今年爆火的《夾山溝扶貧記》的原型和取景地之一,就是Y省有名的貧困鄉——沅溪鄉。
沅溪鄉來歷特殊,據說Y省本來沒有這個鄉,百年前,華夏戰火紛飛,民不聊生,許多飽受戰火的百姓,不遠萬里從大城市遷徙到這裡躲避戰火,但因為本地山民不習慣和外面的陌生人相處,於是,當時遷徙到這裡的幾個大家族,便共同出資,給當時的Y省捐了一筆錢,這才換來了這個容身之所。
突然來了這麼多陌生人,山民們原本還有些害怕,擔心這些外鄉人會很難相處,可誰知道,當強敵來襲,這些攜帶了大量財富的外鄉人,卻傾盡家財,購買武器、招募兵馬,死死守住了這片土地。
也就是從那時候起,這裡沒有了外鄉人和本地人的說法,危難時刻,他們只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華夏兒女!
電視台從檔案館給衛昇他們找來了幾本地方志,據地方志記載,當年的沅溪保衛戰,打得異常艱難,巨富之家為了採購武器糧草,掏空了家底,曾經錦衣玉食的太太小姐們,換上了土布衣裳,上山挖野菜、下地種糧食。留洋歸來的豪門少爺,帶著當地民兵上前線保家衛國,血染沙場……
家底子打沒了,全鄉的人也快打沒了,戰爭勝利的時候,整個沅溪鄉,就只剩下不到一千的活人!
後來,國家安寧了,沅溪鄉漸漸繁衍生息,又從不到一千人的小鄉鎮,變成了如今擁有四萬多人的鄉鎮。國家沒有忘記他們的先輩的流血犧牲,幾年前,在某沿海城市的對口幫扶下,沅溪鄉成功脫掉了貧困鄉的帽子。
只是,令人惋惜的是,這兩年因為經濟大環境不太好,原本就嚴重依賴外界扶持的沅溪鄉特色種養殖產業,遭受了重大打擊,前幾年賺到手的錢,全賠進去了不說,當地好些種植戶、養殖戶還欠了一屁股債!
更要命的是,他們中的很多人,要麼年紀太大,要麼就是要在家照顧老人孩子,根本沒辦法進城打工。「返貧」這兩個字,誰也不敢說,但,對於此刻的沅溪鄉來說,已經是默認的事實了。
Y省電視台之所以想推薦沅溪鄉作為這次綜藝節目的錄製地點,除了想蹭一蹭《夾山溝扶貧記》的熱度之外,最重要的一點,是這裡曾經成功脫貧過,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當地老百姓對於各項扶貧助農政策的接受程度也比較好。
看得出來,Y省電視台是把衛昇挖過來還不算,還想把J省電視台《重走扶貧路》的熱度也一起挖過來啊,看他們精心挑選的綜藝錄製地點就知道了,簡直就是直接對標《重走扶貧路》!
不過,在翻閱完當地的地方志,又和團隊以及電視台的人重返沅溪鄉實地考察了一番之後,衛昇有了一個新的想法。
自從J省電視台連續兩檔扶貧類節目都爆了之後,不光各個地方台爭相模仿,就連一些視頻網站都開始自製扶貧綜藝了,如果現在Y省電視台再出同款扶貧類節目的話,可能等他們錄好播出來的時候,扶貧類綜藝的風口已經過去了。
之前J省電視台拿合同卡他們,逼著他們把《重走扶貧路》和《打工人》這兩檔節目一口氣簽了三年的時候,衛昇就曾經拿這個理由勸過周明星。
周明星是擔心三年的合同太長,會消耗他們太多的時間,可衛昇當時就笑了:現在的觀眾,可不像十幾年前那麼長情了,真以為一檔綜藝能一口氣做個幾年,觀眾都看不膩?
到時候節目收視率直線下降,GG收入一跌再跌,搞不好都用不到三年,J省電視台自己就把這檔節目給切掉了呢?
衛昇把自己的擔心在會上解釋了一下,Y省電視台的領導們都沉默了。
片刻之後,台長楊平洲咳嗽一聲:「既然衛老師覺得現在做扶貧類綜藝,可能趕不上風口,那您覺得,咱們接下來做什麼綜藝才能趕上風口呢?」
其實楊平洲更想問衛昇這個財神爺,接下來做什麼主題的綜藝才能讓他們台名利雙收,賺大錢的同時,最好還能像前兩年的J省電視台那樣,拿獎拿到手軟,咳!
衛昇讓人幫忙把自己的手機連上會議室的投影儀,半分鐘後,一張張如畫卷一般的美景,呈現在會議室眾人眼前。
能夠在那個戰亂的時代,讓那些審美超絕的舊時代家族選中,成為整個家族重新紮根的地方,沅溪鄉的風景,不必說,自然是極美的。
這種美,不是傳統的名勝風景區那樣震撼的、奇異詭譎的美,而是青山白雲、楊柳拂堤之美。衛昇不是什麼文藝青年,可是,第一次走進沅溪鄉的時候,給他的第一感覺,就是整個人的腳步都忍不住慢了下來。
仿佛腳步快了一點,重了一點,就破壞了這裡安寧恬淡的氣息。這裡的風是輕柔的,大片的白雲,總是慵懶地躺在藍天的懷抱里,溪水清澈見底,只有嬰兒小指頭大小的小魚,成群結隊地在石頭縫間鑽來鑽去,人來了也不怕,還會調皮地碰一碰遊客的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