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頁
報的價格,讓當地的百姓們都心動不已。
百姓們拉著宣傳的人問,「這羊好不好養啊?吃得多不多,養多久能出欄。」
「咱們只養過牛,可不好養呢。」
宣傳的人笑道,「你們擔心什麼,我們東家就是知道東州府官府要教老百姓養羊,這才循著聲兒過來這邊做生意的。你們就安安心心等在家裡吧,官府會派人來教你們的。到時候好好學。這可簡單了,老人孩子都能幹的活。」
聽著這些話,大家更心動了。
之前找官府借的銀子還沒還上呢,家裡男人去做工了,雖然也能賺幾個回來,但是家裡一家人也要吃飯。還要修被水泡壞的房子呢。
誰會嫌棄銀子多呢。
反正東州府還沒開始養羊呢,百姓們心中已經有了養羊致富的夢想了。
等劉連青安排『養殖技術員』去各鄉村推廣的時候,得到了當地百姓的擁戴。
所到之處,里正把人請到家裡好吃好喝,然後再邀請大家去祠堂門口開大會,聽技術員講課。
這些技術員也是貧苦出身,當初還是被謝來騙過去強迫掃盲了,才認識幾個字。哪裡受過這樣待遇,更別提是被這麼多人期待地看著了。
但是這些人說起話來,也是真接地氣,「俺也是窮苦出身,大人讓俺去養羊,當時俺們還不信,後來一看,那羊長得好快……那羊全身是寶的,羊皮都有大用處,毛都有人收。」
「喲,這可真是寶貝。」
「不過養也不是那麼簡單,得學。而且啊,每家每戶還不能養多了。養一頭就行了。養多了風險大,還不好養……」
說起自己的老本行,這些技術員就滔滔不絕了。
聽著熟悉的鄉音,接地氣的話語,當地的老百姓倒是真的信任這些人了。
紛紛追問咋樣才能養,哪裡可以買到羊羔崽子。
「嘿嘿,這事兒俺們還真的知道,羊崽子不多,大人意思是說第一批給當地里正家裡先養著,其他人也能先看人家養一茬,學會了再養。先不著急,每個村肯定能分一頭的,得讓大家看著學著,是不是?」
給里正家裡一樣,那大家就沒啥好嫉妒不滿的了。
里正笑著和技術員道,「那以後還要來多指點咱們了。」
第222章 祝橋樑
在孫大慶的幫助下,養殖技術在東州府的民間傳播得很順利。也證實了果然是有需求就有市場。
百姓們學會了這養殖技術,以後哪怕自己走了,當地的百姓也能多一個營生。
養殖技術傳播的同時,謝來也沒忽視了農業。
畢竟農乃國本,也是百姓立身的根基。種地還是很重要的。除了教百姓肥田之外,謝來組織的那些種地的老農們也整理出了許多適合東州本地種田的好法子。
謝來將這些法子都收錄在冊,還給了他們試驗田,讓他們改進方法,驗證這些種田的方法。
而且還在東州民間宣傳,但凡是能獻上種田良方的,都能得到獎勵。或多或少,只看對增收效果的如何。
開始的是,老農們還擔心自己不行,也怕官府要求高。
但是有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之後,大家才知道,原來自己平時種田中的一些經驗,還真能用得上啊。
這種地又不是什麼特別的技藝,不存在藏著掖著。
好些老農本就已經年紀大了,干不動農活了。如今又得了賺錢的法子了。讓自家年輕人送自己去了縣裡,然後去縣城新成立的農業社裡面去售賣自己的經驗。
這些人口述,有專門的小吏來記載。
縣令們知道知府大人的喜好,自然對這事情十分的上心,但凡來獻上良方的,都沒讓人白跑一趟。
如此收集了月余,謝來案頭已經堆積如山了。
祝橋黑著臉,咬著牙,將這些東西讓人搬走,然後去找人整理。
他忍不住問道,「大人,真有用嗎?」
謝來道,「你可別看不起這些老農,幹了幾十年的老本行,就是再不聰明,也能知道一些尋常人不知道的事兒。何時播種,何時施肥,如何挖坑,那都是有講究的。」
祝橋佩服道,「大人竟然如此懂得農事。」
謝來道,「這有什麼。當年我母親為了讓我們兄弟幾個成器,給我大哥出的難題就是如何增加畝產。我大哥也是找了一群老農指點,深耕細作,果然完成了任務。對我們而言,增加畝產只是一點數據,但是對百姓來說,那是實實在在的口糧。你日後若是當官也要記著,農家無小事。你若是能讓治理下的百姓吃飽飯,百姓就要當你是好官。」
祝橋受教,默默的記住了。
整理這些資料也需要時間。
好在東州府好學問的人有限,但是讀書人還真沒那麼缺少。至少能承擔起東州府的運轉。
謝來也給一些貧窮的讀書人提供了工作機會。讓他們半工半讀。不會因為貧窮而斷了讀書的路。
抄錄整理這些農家書,就是這其中一項工作。
這些讀書人並不知道大人弄這些做什麼,只是在日復一日的抄錄中,腦子裡也不由得記下了許多關於農事的知識。
他們此時還不知道這無形中對他們的思想產生了什麼影響,只知道這活能讓給他們買得起書,交得起束脩。
這些關於種田的相關資料整理成冊之後,謝來就給這本書取了個名字,叫做《東州農事學習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