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頁
萬世通臉上又哭又笑,街道上的行人紛紛看著這個奇怪的人。
謹言慎行,好一個謹言慎行。
他現在終於能做到了,卻也無人在意了。
作者有話說:
「謀殺人者,謂二人以上,若事已彰露,欲殺不虛,雖獨一人,亦同二人謀法,徒三年;已傷者,絞;已殺者,斬」、「諸犯罪未發而自首者,原其罪」、「其於人損傷,於物不可備償,即事發逃亡,若越度關及奸,並私習天文者,並不在自首之例」出自唐律
第250章 雍朝
雍朝, 京城。
「尚、尚書大人,安、安好……」
「尚、尚書大人……」
朝會結束後,徐覃走出皇宮, 一路行來, 所遇官員皆戰戰兢兢、雙腿顫顫,低頭拱手,不敢抬頭看他。
等徐覃終於離開, 他們這才鬆了口氣, 摸了摸頭上的冷汗。
「你有沒有覺得,徐尚書越來越……」
「噓, 不可說,不可說……」
一人連忙捂住說話那人的嘴。
自打萬相國一脈下台後,朝廷中就空出了許多官位,而徐覃也憑此次立下的功勞,一躍成為了刑部尚書,位列正三品,執掌天下法令。
其升職速度,在雍朝歷史上,也算是佼佼了。
值得一提的是, 靳元良也因為朝廷的這場大換血,加上他在牧遠府的政績,而被中立派從邊疆調回到了中央。
而徐覃的老上司, 上官全,也同樣如此。
不過上官全並沒有進入尚書省下轄的六部, 而是進入了中書省, 擔任中書侍郎, 同樣位列正三品。
雍朝實行三省六部制, 中書省主立案,門下省主審議,尚書省主執行。
過去萬相國擔任中書令,為中書省最高長官,把控中書省職權,又空置尚書令,廣招門徒,逐步蠶食尚書省權力,六部之中,有四部的尚書都是來自他的派系,聽他號令,可謂是權勢滔天。
理論上來說,三省長官都為實質上的宰相,共同掌握中央最高權力,可以人稱一聲「宰相」,只是萬相國一人獨占兩省權力,其餘人只能避其鋒芒,他甚至不滿足別人稱他為「宰相」,而要眾人稱他為古時地位更高的「相國」,故而「相國」一詞,便成為了他的專屬。
至於另外一個門下省的最高長官,便是中立派的那位曾司空。
司空不過是個虛職,位列一品,是帝王給功高老臣的嘉獎,這位曾司空的實職,便是門下省的最高長官門下侍中。
不過三省長官雖然擁有實際上的宰相權力,卻只位列二品,而那些一品的官職,往往都是虛職,是作為帝王對臣子過去貢獻的認可和獎賞。
萬相國自然也有虛銜,先帝曾經封他為太師,為三公之首,同樣為一品。事實上,「相國」這個稱呼,一開始就是先帝先提出的。
先帝和萬相國也算得上是君臣相合了,他們擁有同樣的理想和信念,一路上相互扶持,互相信任,二十多年來,君臣相得。
所以,先帝才會在臨死前將輔佐新帝的重任交給萬相國。
只可惜,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的皇帝厭惡把持朝政的萬相國,而萬相國也看不上心胸狹窄的皇帝。
如今萬相國一倒,皇帝自然要把中書省的權力掌握在自己手裡,吸取了萬相國的教訓後,這次他不只空置了尚書令,而且還空置了中書令,又將心腹上官全調回了京城,任命為中書令之下的中書侍郎。
如此一來,中書省的權力就被牢牢把握在了皇帝手裡。
至於尚書省,皇帝也趁此機會扶植了自己的人上位,比如徐覃,就被提拔為刑部尚書。只可惜,他的人到底資歷短淺,不是誰都能像徐覃一樣讓眾臣心服口服的,故而也有中立派的人上位。
不過現在也不應該叫做中立派了,萬相國已經倒了,也沒有什麼中立不中立之說了。
而應該改稱他們為「主和派」才對。
之前曾經提過,雍朝的東邊是一片綿延無際的草原,有無數的戎狄部落,常年來騷擾雍朝邊疆,燒殺劫掠。
徐覃過去治理的川遼縣便在戎狄和雍朝的邊境,他還擊退過幾次戎狄的入侵。
因此,對於這些常年騷擾雍朝的戎狄,朝中分成了兩派,分別是主戰派和主和派。
諷刺的是,被抄家砍頭的萬相國,是主戰派的最主要成員,他一力推動對戎狄的戰爭,堅決反對求和。因而,萬相國一脈的官員,往往都是主戰派。
而中立派的成員中,絕大多數人,都是主和派。
主戰派和主和派吵了多年,不過之前由於萬相國的滔天權勢,還是主戰派占了上風,朝中無一人再敢提和談。
如今,因為萬相國的倒台,樹倒猢猻散,他派系中的官員們,也都得到了清算。
主戰派勢力大減,主和派,便就占了上風。
昔年韋將軍大勝戎狄,收復了牧遠府,邊境將士士氣高漲。
然而,這位韋將軍是萬相國的人,還和萬相國結成了兒女親家,與萬相國牽扯甚重,徐覃還查出來,此人在謀逆案中知情不報,甚至牽涉其中,而且其親屬氣焰囂張,存在草菅人命、貪贓枉法的行為,故而也被徐覃抄了家,砍了頭。
此事一出,邊境將士士氣大減。
韋將軍可以說是他們心中的英雄,可這樣一個英雄,卻如此猝不及防地死去了,還死得如此不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