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
「是。」
作者有話要說:
第24章 盛國女帝
——盛國都城·盛京——
盛京城龍椅上的那位其實只是個十幾歲的小姑娘,亦由一位女將軍所扶持,盛國朝廷里的官員也以女子為多群臣和睦秩序乃寧國所不能比。
先帝駕崩不滿三載,女帝尚未及笄故朝政由丞相與諸學士輔佐。
先帝原為寧國都督因不滿趙世傑篡權,便以衛氏子孫之名割據於北方欲建立一個新的國度,再次復興衛宋時的輝煌。
奈何天道不公盛國尚未建立便久病纏身,皇太女衛瑜年少,不得不臨終託孤大臣,先帝創業未半,未見天下一統百姓安寧,遂含恨而終。
——垂拱殿——
女帝穿著杏色的常服坐在龍椅上怒視群臣道:「蕭瑾呢?她怎麼不來朝見朕,朕要見蕭瑾。」
「啟稟陛下蕭將軍已經不在盛京了。」大臣回道。
這可把女帝急壞了,「什麼?」她拍著扶手從龍椅上站起「她離開盛京朕怎麼不知道你們為何不告知朕」於是指著底下的臣子怒罵道:「你們心中到底誰才是陛下?」
大臣們只得告知女帝衛瑜實情「近日金海棠重出江湖欲盜永興陵引得天下動亂永興陵乃聖祖皇帝安寢之地,而聖祖皇帝是陛下您的先祖,祖宗之陵受擾,盛國豈能答應,故蕭將軍前去查看究竟了。」
女帝雖年少,有時又表現得十分頑劣,但在大是大非上卻一點也不含糊,「什麼?」
「金海棠欲盜永興陵?」這件事讓女帝更加著急,她連忙走下台階,在一眾大臣之間遊走,「這件事怎麼沒有人提前告知朕?」
眾臣紛紛持笏將頭埋低不肯作答,女帝便明白了什麼,「哦,是大將軍蕭瑾不讓你們說是吧?」
「陛下恕罪。」群臣跪伏。
女帝閉起雙目,攥著軟軟的小拳頭道:「母皇將朕託付給蕭瑾,是讓她輔佐朕而不是取而代之,你們?」女帝指著眾臣,「爾等身為人臣,竟敢隱瞞於朕,這盛國究竟是誰的盛國,是她蕭瑾的嗎?」
「陛下恕罪。」群臣再次叩首。
先皇託孤時,一眾宰輔就在旁,先皇極其信任一同出生入死的大將軍蕭瑾,故而把軍政大權悉數交給了蕭瑾,並有嗣君昏庸可取而代之之言傳出。
女帝甩袖,「你們乾脆全部上疏上朕禪位蕭瑾好了。」
「臣等惶恐。」
「陛下。」一名女官走到女帝身側,合袖弓腰道:「永興陵雖在寧盛二國交界之地,但畢竟是不在盛國境內的,鞏縣是寧國管轄之地,又有重兵把守,想來大將軍是不想讓陛下擔憂。」
女帝回首,聽到女官耐心又溫柔的解釋後這才逐漸消了怒火。
女官的容貌雖算不上極其出色,但勝在氣質溫婉,儀態也十分得體,明明已過三十年華,臉上卻絲毫不見歲月所留的痕跡。
「先生就會護著她。」女帝轉身走回御座,「起來吧。」
眾臣都鬆了一口氣,紛紛擦著額頭上的冷汗小聲贊道:「還是李學士厲害。」
「不愧是帝師。」
女帝撐坐在御座上,問道:「金海棠為什麼要盜永興陵?她不是劫富濟貧的俠盜嗎。」
「先生說過聖祖皇帝的功績,天下女子有今日,都離不開聖祖的改革,還有汝等,能堂堂正正站在這朝堂之上與男人一同談論天下,也是聖祖的功勞。」女帝回憶道,「虧得朕上次在東陵事件上還與群臣誇讚他是豪俠。」
「金海棠盜永興陵的傳言之所以在中原流傳開來,是因永興陵前出現了一朵金色海棠,寧國朝廷得知後並未派人去取證,而是直接認定金海棠要盜陵,便封了護陵使帶兵前去抓捕金海棠,後又廣招天下摸金者。」有官員道。
「僅憑一朵海棠就斷定金海棠要盜永興陵?」女帝聽後有些不信道,「之前寧國朝廷就曾盜過慶朝的東陵,如果金海棠真想對永興陵下手,為何要留一朵金海棠告知世人,在盜陵前給自己徒增麻煩呢?」
眾臣思考,有大臣開口道:「金海棠每盜一墓,都會在事後留下一朵金色海棠,但事前,似乎還沒有傳出來過,只有盜陵之後才可知金海棠來過。」
女帝倚在御座上,冷笑道:「依朕看,就是寧國朝廷想打永興陵的主意,又沒有藉口,他們害怕受到天下人的譴責,這才拿金海棠擋箭。」
「陛下英明。」
女帝從御座上站起,罷了罷手,「反正有蕭瑾在,也用不著朕操心。」
於是朝議就此散去,女帝回到福寧殿,帝師李嫻報書隨於身側。
李嫻出身江南望族,書香門第,因才華出眾而被先帝選為皇太女太師。
「陛下明明是擔憂蕭將軍的安危,何故要遷怒於大臣。」李嫻說道。
女帝撇起腦袋,「誰要擔心她,她可是大將軍蕭瑾,一人一馬可抵千軍,我才不擔心呢。」
李嫻遂笑了笑,「陛下還是這麼喜歡說反話,口是心非。」
「這次寧國朝廷十分重視永興陵,不僅派了護陵使,且招募了天下的摸金強者,對永興陵是勢在必得,蕭將軍此次去的是地陵,據聞永興陵是魏王親自督造加固的,當時動用了上萬工匠,其工程浩大,使得永興陵成為鞏縣十七陵里最大的帝陵,裡面深不可測,也異常兇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