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頁
-----------------------------------
永寧四年春,殿試結束,明宋科舉,仿舊制設彌封所、謄錄所、對讀所以及收掌所,以封卷、錄卷、讀卷、納卷、評卷五道程序。
考生答完試題後,將自己試卷交給大殿中央的受卷官。
由專門的吏員對試卷進行彌封與糊名,受卷官收回並蓋上戮印,隨後送往彌封所。
彌封所內設數十彌封官,負責將收來的試卷進行折登、彌封、糊名與編號。
糊名後,由官員將試卷送交謄錄所,謄錄所中有抄手百名,將糊名編號的試卷一一謄錄,謄錄所中的抄手乃由士人充當,如文章中有作弊的暗號,謄錄時便能察覺,也有效的杜絕了考生們的投機取巧。
謄錄後,試卷交由對讀所進行校對,查驗謄錄無誤的同時,也能進一步發現是否有舞弊現象,最後交收掌所封存。
接著在進行改卷,謄錄的試卷先交考試官評閱,考試官看中試卷後便向主考試官推薦,一些不好的文章,再初閱時就會被淘汰。
此次殿試,皇帝命諸翰林學士與禮部官員共同評定,由翰林院與禮部按照得分排列名次,前十名則送呈皇帝,由皇帝欽點出前三名。
由於謄錄的試卷只有編號而沒有名次,閱卷官與皇帝都無法知道答題者,為杜絕考生與考官之間的貓膩,保證科舉的公平,閱卷前,皇帝特意召集了考官訓誡。
「這兩篇文章,皆是精妙絕倫,可從三千人中脫穎。」閱卷官們將十份謄錄卷展開擺放在桌前,指著前兩份說道。
「朝自松江沿海而起,結天下紛爭,與民更始,陛下興重教育,使百姓不再愚昧,此策合天下大勢,不忘本心,為君王治國之道,陛下得此士,國朝之幸也。」禮部尚書薦道。
「衛王,你覺得呢?」皇帝問道禮部尚書身側的衛儒。
衛儒上前一步,「陛下。」她拿起其中一篇文章,「論學識優長,詞理純正,臣更喜歡這一篇。」
兩篇不相上下的文章,一篇編號一百三十七,恢弘大氣,述盡治國與強國之道,欲將明宋再推往世界之巔,得到了許多考官的青睞,另外一篇編號二千零九則更注重細節與實事,將皇帝變法、對外、教育,其措施的利弊陳述得十分清晰,禮部尚書選擇了前者,而衛儒則選擇了後者。
皇帝仔細看了一眼文章,隨後拿起太監從旁侍奉的硃筆,在金榜上寫下了一甲前三人的名次順序。
「就這樣吧。」皇帝道,「傳臚大典明日揭榜時在奉天殿舉行。」
「是。」
-------------------------------
永寧四年春,三月九日,殿試揭榜,於奉天殿舉著傳臚大典。
——坤寧宮——
御攆早早停在了坤寧宮門口的宮道上,皇帝正在寢殿內更衣。
尚服局送來皇帝的朝服朝冠與朝靴,隨後躬身退下,皇帝坐在銅鏡前。
蕭念慈放下梳子拿起玉簪將她盤起的頭髮簪住,隨後拿起摺疊齊整的袞服中單替她披上。
「三娘替我穿朝服的樣子,最是溫柔賢惠了。」衛曦摸著她的臉龐道。
蕭念慈抬手將她揮開,拿起木盤裡的兩節玉帶,「哦,我原來只有給陛下穿衣時才是溫柔的。」
「呃…」衛曦楞了楞,「娘子自然是時時刻刻都溫柔的。」
蕭念慈伸手環過她的腰肢,將玉帶扣住,隨後轉身拿起朝天冠,「好了,莫要誤了傳臚大典的時間。」
皇帝坐上御攆抵達奉天殿,殿內身穿朝服的百官紛紛搢笏跪伏,「陛下萬年。」
而此時所有參加殿試的考生統一穿著襴衫排列整齊的站在奉天殿廣庭上。
而奉天殿之東的文樓與西邊的武樓上,坐著不少內外命婦。
「傳臚大典開始。」傳臚官從殿內向殿外呼傳。
禮部將彌封的原卷與相對應編號的謄錄卷擺放在一起,由四人將其台到御座的東階下。
此次展卷的人為兩名主考,禮部尚書與魏王,分別列皇帝左右。
廣庭上,眾考生抱袖靜候揭榜,春風拂過,卻吹不散她們臉上的緊張。
傳臚大典開始,官員雙手拿起一甲第一名的原卷登上階梯送到禮部尚書手中,由禮部尚書與魏王合力展開,最後揭開糊名。
皇帝見名字,先是楞了一眼,旋即開懷笑道:「我朝第一個三元就要誕生了。」
魏王看著名字也愣住了,「臣也說,怎麼找不到會試會元的試卷了,究竟是什麼樣的人,能將文章寫成兩種不同的風格。」
「這與閱歷以及才識劃分不開吧。」皇帝道,「的確是個不可多得的才女。」
「恭喜陛下,喜得能臣。」二人拱手賀道,「天佑我朝。」
「請陛下唱名。」殿內有官員奏道。
皇帝遂向傳臚官道:「一甲第一人,松江府曹圓圓。」
「一甲第一人,松江府曹圓圓。」御座下的傳臚官大聲唱道。
「一甲第一人,松江府曹圓圓。」奉天殿門前的傳臚官二次呼傳道。
「一甲第一人,松江府曹圓圓。」奉天殿玉龍梯下的傳臚官最後向廣庭上的考生唱道。
狀元的名字在奉天殿三響,引得廣庭上的考生議論紛紛。
曹圓圓聽到呼傳後從隊列後面走出,隨後從眾人中間走向玉龍梯,登階邁向奉天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