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頁
於是林文索性鮮少去後宮。
而六皇子因養在林文身邊的緣故,是皇子中最常見到皇帝之人,也是唯一一個皇帝抱著長大的皇子。只是單論聖寵,六皇子遠不及大皇子受矚目。
隨著皇子們漸漸長大,因立太子之爭,皇子們之間也漸漸有了隔閡。三皇子是嫡,大皇子是既賢又長,二皇子親近三皇子,四、五兩位皇子則更親近大皇子。
六皇子以下,年齡太小,哥哥們暫時不帶他們玩。
朝臣們也分成兩黨。
立太子之爭,一直持續了十年之久。一直到大皇子三皇子快成親了,還未有定論。
朝中有傳聞,說皇帝打算在皇子們成親之前宣布太子人選。誰知三皇子和四皇子五皇子出去打獵的時候,忽然驚了馬,人是救回來了,腿卻傷了。
吳皇后知道後,當場暈死過去,醒來後,不顧身邊人的勸阻,將當日在場的人全都關了起來,一個個審問,包括四皇子和五皇子。結果查來查去,查到了五皇子身上。
吳皇后愛子心切,叫來五皇子和其生母羅嬪,當場對質。
五皇子百口莫辯。
吳皇后卻以為是證據確鑿,五皇子無從狡辯,命人杖責五皇子。
忙中出錯,杖責五皇子的人下手太狠,將五皇子的脊椎骨生生打斷。羅嬪眼見兒子的慘狀,當場一頭撞死在鳳儀宮前,為兒子喊冤。
這場變故驚呆了眾人。吳皇后這時才知自己落入了別人的圈套,當機立斷,卸下一切妝飾,跪在乾清宮前,脫簪待罪。
一下子折損了兩名皇子,不管是皇帝也好,兩宮太后也好,都十分震怒。皇帝命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司會審。
最後查出來的結果,並未公之於眾。只是,皇后自請出家,皇帝封其為靜慈仙師。
德妃萬分欣喜,還以為這是皇帝在為他們母子掃清障礙。
皇帝卻突然下旨,分封諸子,長子為漢王,就藩青州,次子為趙王,就藩河南章德府,三子為鄭王,就藩河南懷慶府,四子尹王,就藩河南洛陽府,五子封代王,就藩山西大同府。六子以下,年紀尚小,暫不分封。
皇帝還下旨,讓已經分封的皇子立馬就藩。
這下皇帝的意圖已經很明顯了,前頭五位皇子都已經失去了競爭太子之位的資格。皇帝是打算在小皇子中選一個。
而中宮空懸,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皇帝這是屬意於六皇子啊。
朝臣們不干啊,兩宮皇太后也不願意六皇子當太子,畢竟六皇子是林氏撫養大的,於是他們開始給皇帝施壓,讓皇帝立後,要麼封七皇子生母錢妃為後,要麼另立淑女為後。
皇帝也沒多話,立了聞氏女為後。
只是聞皇后入宮多年,一直未有生育。而這期間,皇帝一直將六皇子帶在身邊教導。甚至將六皇子記在了聞皇后的名下。這是鐵了心要將皇位傳給六皇子。
李太后薨逝前,苦口婆心勸了皇帝許久,皇帝不肯鬆口。
周太后以命相逼,也未能讓皇帝改變主意。皇帝只說了一句,「六皇子其才可堪大任,難道就因為他長於林氏之手,就不能當太子嗎?那朕也長於林氏之手,當初皇叔不也立了朕為太子嗎?難道朕還比不過皇叔嗎?」
周太后無言以對,六皇子聰慧仁善,至純至孝,的確是太子的最佳人選。
直到六皇子二十四歲那年,皇帝終於爭贏了,立六皇子為太子。
第二年,皇帝就駕崩了,臨死前他已經說不出話了,只用眼睛看著太子。太子跪在皇帝面前,「父皇放心,兒子都知道,兒子一定會照顧好奉聖夫人。」
皇帝駕崩,新帝繼位,追尊生母為孝慈皇后,尊林氏為壽安奉聖夫人,並為其修建了慈寧宮,讓其頤養天年。
其實按林文的意思,根本不需要皇帝做這麼多。她本來打算皇帝死後,她就出宮去頤養天年的。這些年她也存了不少銀子,足夠她衣食無憂的度過最後幾年了。無奈皇帝執拗,她也勸不動,新帝更執拗,若不是怕她違了當初的誓言遭到反噬,新帝還打算尊她當個貴太妃啥的。
其實名分有什麼要緊的,林文才不在乎呢。可皇帝和新帝都認為名分很重要,二人都以不能給林文正式的名分為憾。這種遺憾無法彌補,只能從別的方面找補回來。
林文當了十年的壽安奉聖夫人,在睡夢中死去,皇帝不顧朝臣們反對,將其附葬於先帝的昭陵。
第71章 古代求生記 一 林文睜開眼睛……
林文睜開眼睛, 看著隱隱約約的月亮,擦了一把臉上的露水,唉, 上輩子雖然是奴婢,可除了開頭那幾年吃了些苦之外,之後都十分享受。
果然,物極必反。
這輩子算是苦到渣了。
原主家是真正的家徒四壁, 所謂的家就是幾堵牆還有頭上的幾片瓦。原主排行老三, 上頭兩個姐姐,下面還有一對龍鳳胎弟妹。兩個姐姐已經被賣了, 下一個就輪到她了。
昨晚原主睡前聽到爹娘商量將她賣給過路的行商, 將妹妹賣給隔壁村的一戶人家, 傷心驚懼憂憤,然後她就來了。
林文嘆了口氣,原主爹娘生了四個女兒,才得了一個兒子,肚子裡又揣了一個,若是個兒子,也就罷了,若是個女兒,只怕逃不了被賣的命運。
林文不打算聽天由命,賣給過路的行商,若是好一點,調教幾年, 送到大戶人家當丫鬟,若遇到了個好人家,不朝打暮罵, 到了年紀,配個小廝,渾渾噩噩又是一輩子。若遇不到好人家,或許沒幾年就死了。<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