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4頁
又天花亂墜的編了個故事,說了中南半島現在有多慘,讓這個故事悄悄在軍中流傳。
所以日本步軍軍心未散。
反而越發勤奮的修築工事。
足利義持看出來了。
日本水師和大明水師的火炮對轟是在找死,那麼步軍的火銃和大明步軍的火銃對轟,估摸著也是找死,必須近身白刃戰才有一線生機。
之前提出來的挖壕溝堆砌石頭作防線的戰術,很快被更深一步發掘。
大明目前只有五艘鋼鐵戰艦漂在近海。
短期內不可能登陸。
足利義持也相信,朱棣沒有日本其他港口外的海域圖,要不然他早就選擇其他地方,而不是直接來松浦。
所以足利義持大膽的讓士卒開始廣挖壕溝,用石頭堆砌防線。
十五萬人被完全動員起來。
不過很快,足利義持發現個意外:大明的十五艘寶船抵達了松浦外海,在確定安全後,近一步靠近近海,對五艘鋼鐵戰艦進行了彈藥和糧草、淡水補給。
大明確實沒有快速登陸的想法。
還在等待著什麼。
所以在大明艦隊在近海等待的這段時間,松浦沿海一帶,被日本十五萬大軍挖成了一張四通八達的蜘蛛網。
不得不承認,足利義持這一招非常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是火器時代戰爭的最常規操作。
但在這個時代,卻是第一次出現。
……
……
應天號上,朱棣站在艦首用望遠鏡看著遠方,松浦海岸線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壕溝讓他頭疼,對這個足利義持不再有輕視之心。
確實,挖壕溝能有效降低大明火器的殺傷。
朱棣腳下的應天號,身上到處都是坑坑窪窪,儘管這幾天海軍士卒已經在敲補,但有些地方需要拆卸之後才能敲補,加上不影響戰艦的性能,也就沒去管了。
黃昏、朱高煦、朱瞻基、鄭和等人站在後面。
朱棣放下望遠鏡,回首看著眾人,「足利義持挖了很多壕溝,能有效減少我們的火器的殺傷,諸位卿家認為,咱們還是要按照原計劃登陸麼?」
眾人看向黃昏。
大明妖臣嘛,肯定有不同常人的見解。
黃昏沉默了一陣,「影響不大,可以預見結果還是一樣的,況且這局面我們早就應該有所心理準備,日本這個民族的頑抗性在史上都是出名的,咱們從一開始就不該有兵不刃血占領這個國家的想法,所以戰損提高是可以接受的。」
頓了一下,「打仗,哪有沒戰損的。」
我損失能承受。
你損失無法承受,那麼我就贏了,除非你是法國佬。
那咱們都輕鬆。
朱棣微微頷首,「看這架勢,足利義持似乎掌控著一二十萬兵力,這麼說來,咱們僅靠水師和海軍兵力,是不是有點不足?」
黃昏點頭,「是有點不足。」
看向朱高煦,「漢王殿下,咱們的後續兵力多少人?還有多久抵達?」
朱高煦想了想,「後續四百料戰艦和兩百料戰艦,大概會運送五萬兵力左右,其中先期抵達的大部分都是擁有火器的神機營,騎軍是最後抵達的,不出意外的話,再有五六天即可抵達此處。」
朱棣點頭,「就松浦沿海那蜘蛛網一樣的地形,騎軍來了也無法上場。」
五萬兵力,加上海軍和水師的四萬五千人。
應該夠了。
道:「那就等五六日後總攻?」
黃昏點頭,「微臣認為可以,在這之前,我們需要測試一下。」
眾皆不解,測試什麼?
黃昏笑著解釋,「士卒登陸的時候,要面對敵人火器的反擊,所以我們需要用強大的密集火炮轟炸,讓敵軍步軍抬不起頭,我們必須要測試一下咱們火炮的落點,到時候所有戰艦擺在最合適的位置,確保每一炮都落在敵軍陣地上,卻不會誤傷己方士卒,等己方士卒大規模登陸之後,才停止炮擊。」
忽然想起什麼,「其實總攻的時候,一旦登陸成功,在沒得到日本全境海圖時,咱們的鋼鐵戰艦基本上派不上用場,只能做運輸用,所以我認為,一旦登陸成功,我們就要將所有彈藥都要傾瀉到敵軍陣地上,儘可能的摧毀日本步軍的防禦,減少己方的戰損,我覺得……嗯,這個戰略就叫黃昏彈藥飽和量,陛下認為如何?」
朱棣略有擔心,「可一旦把彈藥用光了,後續需要水師支援,怎麼辦?」
黃昏道:「就這一場登陸攻防戰,少不得要打個十天半個月,等打完之後修整,建立後方大本營,大概又需要十天半個月,一個多月時間,還不夠我們的艦船將補給源源不端的運過來?」
朱棣沉默了許久,看其他幾人。
沒人吭聲。
現在這個戰爭狀況,是前所未有的,很多事情超出了他們的理解,哪怕是神機營的鄭亨在這一刻,也只有保持沉默。
朱棣畢竟是朱棣,很快決斷,「就如鎮西公所言!」
於是此事定了下來。
不過登陸戰,基本上意味著對日本的總攻,所以在戰略上,還要和眾多將領繼續討論,其實最大的戰略早就定製出來了:登陸,占據一塊靠海的地勢,然後迅速建立防禦,依託海軍戰艦,形成一個前進基地,然後再源源不斷的補充補給和兵力,最後對日本全境發動進攻。